《再生资源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管理》:
第1章 绪论
本章介绍了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背景、相关概念与发展意义,分析了国内外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概况;重点阐述了发达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状况与模式,介绍了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国内外废旧机电产品处置现状与问题;最后分析了我国建设再生资源生态工业园区的意义。
1.1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背景与含义
再生资源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由于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本节重点介绍了再生资源与再生资源产业的含义、特征与意义。
1.1.1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背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与社会各个方面对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原始资源消耗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同时伴随着各种废弃物的急剧增加。一方面是资源的日益紧缺,另一方面是废弃物快速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两大瓶颈。据有关机构测算,世界主要矿藏资源的耗竭期都只有几十年:铅21年、锌23年、锡41年、钨42年、铜53年、钴67年,石油55年[1]。作为全球经济大国,我国面临严重的资源紧缺形势。一方面,我国目前重工业在工业结构中比重仍然很高,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依然很强,尚未摆脱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92%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仍然依赖于消耗有限的矿产资源,迫切需要转换经济增长模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另一方面,我国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极为短缺,人均淡水、耕地、森林资源占有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0%和25%,石油、铁矿石、铜等矿产资源人均可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7.7%、17%和17%。此外,我国大部分自然资源、能源主要分布在地理、生态环境恶劣的西部地区,开采、利用成本较高[2]。
废弃物随意排放引发的环境问题早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废弃物人均产生率几乎翻了一番,人均每天废弃物产生量从2.7磅增长到4.4磅;每年全球固体废弃物产生量超过50亿吨,绝大部分废弃物依旧以填埋的方式处置;美国工业与市政固体无毒性的废弃物累计已达到80亿吨[3]。我国历年积存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已超过70亿吨,占地多达75万公顷以上,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亿元,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量[4]。
“十一五”期间,我国二氧化硫(SO2)、化学需氧量(COD)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虽呈下降趋势,但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居高不下,仍以年均约10%的速度增长,已明显超过发达国家3%~5%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目前,我国很多城市被众多垃圾填埋场包围,其中,废旧金属与电子电器、工业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与污泥、农林剩余物等大宗废弃物年产生量超过40亿吨,综合利用率平均不到40%,如83.7%的钢渣、47.9%的粉煤灰、38%的煤矸石、45%的石化废料未得到综合利用,每年约有500万吨废钢铁、20万吨废有色金属、1400万吨废纸,以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废旧电子产品等废弃物被随垃圾丢弃,此外我国企业每年还进口大量的废弃物,如电子垃圾[5]。
这些废物已成为生态环境重要的污染源,不仅给周边大气、水体、土壤及生态系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对堆放区域的地下水源也形成了潜在威胁。2005年瑞士达沃斯发布的评估世界各国(地区)环境质量的“环境可持续指数”(EnvironmentalSustainabilityIndex,EST)显示,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位居第133位,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机电产品与设备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一些与人类生活相关的产品如电脑、冰箱、汽车、手机等的普及率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产品报废规模不断膨胀。废旧机电产品中蕴含大量的钢铁、铜、铝、铅、锌、贵金属和塑料等,一些元器件和组分的使用寿命不同,可以挖掘出很大的可回收利用价值,是重要的二次资源,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将呈快速增长的趋势。然而,这些废旧产品中也含有很多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如废弃物中的铅、汞、镉、铬、聚氯乙烯塑料、溴化阻燃剂等物质,处理不当会对土壤、水源、动植物造成危害,并最终影响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破坏,促使人类不得不对废弃物的排放与处置方式进行重新思考。马克思在100年前说过,“原材料日益昂贵,自然成为废物利用的刺激”。当废旧物品数量具有一定的规模、与原生资源相比具有可竞争的价格优势且能满足生态环境的要求时,便能以“资源”的形态为人类再生利用,成为与自然资源相对应的再生资源。与原生自然资源相比,从废旧产品中得到的再生资源具有成本低、能耗少、环境污染小等特点。例如,利用1吨旧塑料可以节省3吨原油;1吨废铁可以节省2吨铁矿石;1吨废铝可以减少1.5吨赤泥的排放,节约1.2万千瓦时电;1吨废铜可以减少排放360千克二氧化硫、60千克水,节约投资70%。人们已认识到,再好的铁矿资源产出率也比不过废钢;1吨废线路板可提取400克黄金,是世界上最富的“金矿”;过去需要花费高昂成本焚烧、填埋的废塑料,如今每吨的价值可超过1000美元[6]。
2010年,我国回收废旧金属、废塑料、废旧电子电器等八类社会消费品废物总量达到了1.49亿吨,与直接利用原生矿产资源相比,相当于节能1.79亿吨标准煤(占当年全国能源消耗的5%以上),减排二氧化硫393.1万吨(占当年全国排放总量的17.9%)、废水102.5亿吨、固体废弃物10亿吨以上[7]。
再生资源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节约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背景下产生的新型环保产业,是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再生资源产业,是实现经济活动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流程的核心环节,使物质和能源能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对原生资源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推动传统线性经济向环境和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也将其列为重点、新型、节能环保型产业来推动其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蓬勃发展的绿色、朝阳产业。
1.1.2再生资源与再生资源产业含义
下面对再生资源及再生资源产业的含义作一简单介绍。
1.1.2.1再生资源的含义
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按照资源能否再生利用可分为三类: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一般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一次后,在相当长的时间不可自然形成或产生的物质资源,包括自然界的各种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岩石、固体燃料(煤炭)、液体燃料(石油)、气体燃料(天然气)等。可再生资源,一般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一次后,在一定时间通过天然或人工活动可以循环地自然生成、生长、繁衍,有的还可不断增加储量的物质资源,包括地表水、土壤、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森林、草原、空气、阳光、气候资源和海洋资源等。
关于再生资源这一概念,早在1987年,就首次出现在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商业部和国家物资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开发利用再生资源若干问题的通知》政策文件中;1996年,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明确了资源综合利用的内涵是指,将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和再生利用活动。自此以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就与资源综合利用联系在一起。通常人们认为“再生资源”就是“废弃物”,但该定义过于宽泛,尽管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与废弃物回收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任何废弃物都可能成为资源,但在特定的技术与经济条件下,只有一部分有“显著价值”的废弃物才可能被再生利用,很多废弃物仍旧是社会的负担,对环境有着较严重的负面效应,相比其利用价值,人类为使其资源化所付出的经济成本要大得多,只能被焚烧和填埋,暂时无法再生利用,如果此时将这类“废弃物”当作“资源”,未免过于牵强,最多只是算成潜在的再生资源[8]。目前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且非常简单直接的定义为:再生资源就是可以利用的废旧物资[8]。按照我国商务部等部委于2007年5月1日发布施行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给出的定义,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现阶段我国再生资源的范畴,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废轻化工原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等)、废玻璃等。
不可再生资源一旦种源消失,就不复存在,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人类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物种种源,努力利用再生资源。为了节约资源和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资源,必须积极利用先进技术,对那些储量稀缺的战略性资源,如钨、钼、锑、锡、金、银、铂、稀土、铜、铝、铅、锌等废旧金属资源进行再生利用。
1.1.2.2再生资源产业的含义
1.再生资源产业的概念
再生资源产业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为目的,围绕再生资源展开的物质流通,拆解、加工、再制造,研究开发,咨询服务等活动的集合,也称“静脉产业”[9]。再生资源产业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产业,是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局面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人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由于国情等因素的差异,发达国家对废弃物综合处理的目的与我国存在一定的差别,如美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公共健康和生态环境。因此,这些国家对于废弃物主要以综合治理为主,很少以产业组织形态进行发展与研究,这也使得有关再生资源(废弃物的回收与资源化)的研究主要包含在废弃物管理、循环经济、垃圾经济等研究中。中国、巴西及日本等国家出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将其列为节能环保类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
再生资源产业是围绕资源再生利用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的企业集合体,是实现物质闭环流通的关键环节,在整个循环经济体系中主要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即再生资源产业能使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可再生利用废弃物被回收与资源化,重新为人类所利用。我国再生资源产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所建立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上发展而来的,目前已基本形成回收、分类、分拣、资源化加工、再利用、销售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大体而言,我国再生资源产业链主要由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和利用三个环节组成,如图1-1所示[10-11]。
图1-1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结构示意图
(1)再生资源回收活动。再生资源的回收活动,包括对生产和消费领域内的各类废弃物进行收集、分类和运输活动,以及对回收的废弃物进行简单拆解、清理、分类、适当的分割粉碎、打包压块等简单的初级加工活动;此外,仍具有原产品基本使用价值的废旧产品流通也是再生资源回收活动的一项内容。再生资源的回收,是再生资源产业链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的开展。
(2)再生资源资源化加工活动。资源化加工活动是再生资源产业链上下
游联系的中间环节。是指将回收的各类再生资源,进行拆解、分拣、初级加工等活动,如对回收的废旧机电设备、汽车、船舶等废旧产品进行拆解,对废铜、废铝和废塑料进行分拣、熔炼、拉丝造粒,对不同塑料进行细分造粒等活动,将再生资源加工成中间产品,为企业深加工提供原料。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