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林权改革、基层治理及政策评价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031875
  • 作      者:
    何得桂著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在中国,产权制度作为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产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使之具有动态性、整体性、复杂性的特征。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践的主体,包括各层级政府、当地村委会、农民、相关企业和民间组织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前的这种产权配置格局并不会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治理状况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适。《林权改革、基层治理及政策评价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阐述。
展开
作者简介
  何得桂,男,福建尤溪人,先后在贵州大学管理科学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到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进修学习。“2011计划”农村改革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聘任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讲师、公共管理系教工党支部书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公共资源与基层治理研究,已经出版学术专著1部(《集体林权变革的逻辑》,中国农业出版社),参编教材1部,在《改革》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篇。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等多项重要课题,有关研究成果曾获得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以及中国“三农”研究创新奖等多项学术奖励。
展开
内容介绍
  产权与治理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相互影响、良性互动。产权改革与发展是促进政府善治的重要保障,治理转型及其能力提升是推进产权发展的有力支撑。作为“第三次土地改革”的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制度上是一种源自中国农民的制度创新,实质上则是国家整合在乡土社会的进一步展开。“赋权于民”和“地权属民”是现代国家建构合法性的重要方式,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何得桂著的这本《林权改革基层治理及政策评价研究》采取实证研究方法,系统探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基层治理问题,主要包括林权改革的影响、基层民主发展、社会治理创新、公共政策执行、农民工社会融入、城镇化建设等议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农村研究的内容、路径与方法,而且为未来推进公共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更多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
展开
精彩书摘
  《林权改革、基层治理及政策评价研究》:
  (二)政策建议
  1.完善林改执行制度,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广大林农增收致富
  农民能否从林改中受益是检验改革成败的重要衡量标准。林改后大多数林农受益有限一定程度上与林改政策执行出现偏差有关联。要严格限制外来资本大量进入集体林改,确保广大农民在山场拍卖竞标中获得公平竞争机会,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山场。针对林改后农民林权意识觉醒及其行为、预期和需求所发生的微妙变化,制度供给者要及时回应和满足。要因势利导并采取各种举措,落实和完善林改各项配套政策,使广大农民获得更多涉林收入,充分实现林改经济绩效。
  2.调整林改政策导向,增强集体经济实力,维持村集体高效运行
  当前以农民为本位和保障农民利益为导向的林改政策相对于以往具有很大进步性。但不能顾此失彼,忽视农民生产、生活所在基层组织的村社权利。建议保留更高比例(如10%~15%)的山林归集体组织统一经营管理,以壮大村集体经济,维持村级组织有效运转;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山区农村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确保基层组织可以提供更多公共品和基本服务,从而提升村庄整体福利。
  3.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积极化解林权纠纷,确保村庄社会稳定
  相关部门和基层干部要认真引导村民正确看待由于市场经济等因素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做好承包大户的思想工作,使其让出部分山林分给无山林或山林少的农户。建议通过“预期均山”方式对山场进行调整。林权纠纷要本着互谅互让、尊重历史的原则,更多采用乡土社会的调解方式,尽量避免司法诉讼手段;同时完善纠纷调处机制,确保村庄社会稳定。
  五、余论
  新一轮林权改革既是当前中国农村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学界充满争议的话题。开展林改影响评价需要关注包括政策实践者——农民和政策主要执行者——村干部等多方主体的所思所想,但如何科学评价林改的影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作为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林权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嵌入”乡土社会的国家农村政策对基层社会通常具有强有力的塑造力量,使之与政策预期发生某种程度偏离。公共政策执行的结果往往是在破解既有问题后还可能引发新的问题出现,进而对改革实践产生较为复杂的影响。“在世界上的任何一种政治制度下,政治学的大部分是经济学,经济学的大部分是政治学”,O对农村公共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认识和评价不能只关注其在产权和经济效应层面所取得的成效,也必须考察它在政治社会层面可能产生和引发的各种效应。包括林地制度在内的土地制度是中国农村的基础性制度,对它改革不能只着眼提高土地的要素利用效率,还要考虑农村社会组织结构的稳定。本研究虽然着重从村干部的视野考察了林改政策实践对林农、村集体组织和村庄社会所带来和引发的影响并有所发现,但它还只能算是一项初步探索。比如受各种因素制约,本研究的样本数量较为有限,可能引发代表性和科学性的怀疑,尽管作者做了相应弥补措施;本研究主要关注林改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效应,而尚未考察林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此次林改是对中国山区农村集体山林公共资源,也是农民重要生产资料所开展的产权制度性变革,改革所涉及的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和情势复杂,并且林改实践的时间还比较短,作为一项渐进式改革,林改的最终成效和各方面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是探讨包括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内的公共政策对村落社会变迁和村庄社会的形塑作用,仍将是今后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这是因为对一种经济现象/事实的政治社会学研究,与对一种政治现象/事实的经济学研究同等重要。
  ……
展开
目录
绪论产权发展与治理转型
第一篇 林权改革与公共政策
政治社会学视角下的林权改革:本质、价值和困境
农村公共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逻辑及其启示——以林权改革为例
我国集体林权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非正常集体林权集中现象的社会排斥机理分析
集体林权改革的影响界定:陕西省84个村样本
产权与政治:集体林权改革的社会影响——从山区农村治理角度的分析
中国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困惑与出路:八年实践的理性反思
绩效评价与实践反思:农村基层干部视野中的林权改革
农民视角的西北地区集体林权改革政策研究——以陕西为例
建构支持集体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
深化中国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考

第二篇 基层民主与社会治理
基层民主的增量式发展与制度创新
扩大基层民主必须直面三个问题
新农村建设的主线与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
促进农民工和谐融入城市的战略思考——基于武汉市农民工的实证分析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内涵、困境与出路
文化治理视域下农村地区基督教信仰问题研究
从耕地被大量蚕食看乡村治理
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创新的“大荔模式”
农村中小学校高负债问题应引起关注

第三篇 村治发展与深度评论
社会化小农视野下中国乡村治理及其转型研究的深化——评邓大才《小农政治:社会化小农与乡村治理》
占据中国乡镇制度研究制高点的学术力作——评吴理财《改革与重建:中国乡镇制度研究》
公选村官当镇官:有益的探索
“村社所有加市场化”不可行
林权改革的关键是“权利到户”
政府决策、经济利益与民众健康——关于山西疫苗事件的若干思考
地方使用方言的权利应得到尊重
转基因水稻种植泛滥的责任追究
陕南避灾移民工程可持续性剖析
开展农村实地调查绝非易事
参考文献
附录 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事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