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33893
  • 作      者:
    陈泽明,付红玲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付红玲,大学学历,高级讲师,贵州省团校副校长,贵州大学·加拿大魁北克大学项目管理硕士生导师,青岛科技大学第二课堂导师,中国共青团研究会会员,贵州高级管理人才发展促进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计算机与数理统计、青年工作理论。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中国软科学基金、中国荷兰国际合作研究、贵州软科学、贵州省“十一五”规划项目、贵阳市软科学等10余个项目研究,参与编著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部企业跨国经营实用指南》专著一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共青团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有三篇获全国共青团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并被收入全国共青团研究优秀论文集。科研论文获全国第六届共青团理论研究优秀论文奖一项,中国共青团研究中心优秀论文奖一项,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奖一项,全国高职中专政教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一项,贵州省共青团理论研究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一项,省教育、组织等研究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在省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部级表彰,被授予“全国团校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主讲的《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团校精品课程,获共青团中央表彰。

  陈泽明,管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贵州省招商局副局长,重庆大学、江南大学、贵州大学等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区域经济、国际贸易等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中国软科学基金、中国荷兰国际合作等重大科研项目15项。在《经济学家》、《求是》、《财贸经济》等国家权威、核心和省重点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多篇被CSSCI收录。出版著作5部,其中《区域合作通论》作为华中师大硕士研究生教材。研究成果获省级社科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省级自科二等奖两项,国家部级一等奖三项。曾任共青团贵州省委常委、办公室主任、研究室主任,被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复旦大学优秀博士后”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基于企业内部与环境创新要素的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71062002/G0203),《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重点研究了生产要素、资源型企业、产业链、区域环境等构成的创新有源系统。揭示了系统的关联性、层次性、动态性、平衡性,分析了系统形成的一些机理。研究了在有源系统中,创新要素存在形式、集中模式、层次结构,揭示了有源系统——企业内生要素与环境要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而系统研究了影响企业创新的全要素。全面、准确、科学地建立了指标体系,评价了资源型企业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种便捷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科学方法。《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具有理论性和操作性,前瞻性和现实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案例专栏并存,图文数表并茂,深入浅出,容易理解,读者经过较短时间的学习,就能举一反三,掌握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知识。
展开
精彩书摘
  (1)理论基础较为坚实。本书以企业内生创新要素与外部环境空间密切相关理论观点,以作者前期对企业创新环境要素的空间结构、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源、企业竞争优势受环境的影响等一系列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大量严谨的论证,借助管理学、熵学、系统动力学等学科理论,深化了对企业创新规律的认识。认为企业创新能力源于内外部创新要素的链式交互;异质性的创新价值链在企业生产与资源配置环节,通过各创新资源要素链与企业外部的创新要素市场和环境相联系,并将企业内部创新知识和信息外化,通过扩散效应影响时空;动态变化的时空与创新资源环境要素通过各种创新资源要素链内化为企业创新资源要素使用价值变量,在企业内部产生聚集和整合效应,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创新;企业与环境之间存在类似系统动力学规律的物质、能量交换,环境创新系统和企业创新系统的结构都是动态反馈的结构;内生创新要素与市场体系的结合是企业资源配置的必须途径,与政策体系的结合是企业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与社会创新服务体系的结合是企业创新重要手段,与文化环境的结合是企业创新成功的保障。
  (2)评价对象较为专注。企业创新是一个复杂过程,不同类型企业在相同的时空环境中,其创新投入、产出、模式等具有较大的异质性,相同类型的企业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中同样也表现出强烈的创新异质性。这些异质性对企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如何处理这些异质性是设计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两条途径:其一,专注于某一类型企业,构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本书中所设计的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二,构建一个能够将这些创新异质性量化分离出来的通用评价指标体系,这是需要后续研究的问题。本书以资源型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是对模糊的一般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细化、深化和合理化。
  (3)指标体系较为系统。在前文理论基础上,我们以企业创新源泉为视角,将企业创新分为企业内生性创新和企业创新三维空间两个方面,并研究了企业创新体系“二元结构”:企业内生性创新在企业创新三维空间中完成;企业内生性创新成果外溢之后将导致企业创新三维空间的变化和改进;企业三维空间对企业内生性创新具有约束与条件功效;企业内生性创新与企业创新三维空间通过知识流、人才流、资金流、商品流实现交互;企业创新的源泉来自于创新要素,我们将其归纳为五类,共16个要素层,90个观测要素。
  (4)指标选择较为科学。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对象的复杂性及评价要求的全面性,常常导致指标体系的不完整、不精确,这是传统指标体系构建流程所极力回避的问题。如果把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完备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指标看成一个集合,那么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完备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个子集,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完备评价指标体系是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充分非必要条件。鉴于此,本书应用粗糙集理论约简重构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粗糙集不同于概率论、模糊集等其他传统数学分析工具,在定量分析和处理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完备性的数据时很有优势,表达方式非常客观,通过上、下近似的概念来描述和表达系统的含糊性和不确定性。概率论和模糊集在处理数据时都需要先验知识,而粗糙集对数据的分析不需要任何先验知识,完全基于数据本身,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粗糙集可以发现指标问完全或部分的依赖关系,在不影响分类结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消除冗余信息,将多重共线性较大、数据可得性较差等指标合并、删除、重组,解决指标体系不确定性问题。
  (5)指标权重较为合理。我们采用客观赋权法,即在不同指标层上,根据指标及原始数据的特点,采取熵值法、逆向指标集结法测算指标权重,并构建模型,采用多元回归法对指标体系权重进行验证,提升了指标体系权重确定的科学性。
  (6)评价标准较为严谨。我们大胆设计了一种方法,以资源型企业现实具有的创新指标极值(极大值与极小值)为参照标杆,写出各指标的值域,并以四分法划分等级,形成评价标准。这种方法既科学,又可行,可满足资源型企业之间,以及企业本身进行创新能力横向、纵向和静态、动态相互比对的要求。把选取的资源型企业样本在某些指标上能够达到的最高得分指标进行集合模拟,形成理想中的最好标杆企业。最低得分指标进行集合模拟,形成理想中的最差标杆企业。由最优模拟标杆企业确定企业创新能力的上限值;最差模拟标杆企业确定企业创新能力的下限值。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逻辑
  1.2  综合评价与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综述
  1.3  本书的特点
第二章  企业创新的本源:内外部创新要素的链式交互
  2.1  企业是要素与价值链的交互组合
  2.2  企业内生创新要素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机理
  2.3  企业创新能力源于内外部创新要素的链式交互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企业创新体系与要素构成
  3.1  企业创新体系的特征
  3.2  企业创新体系二元结构
  3.3  企业内生性创新的动态演化
  3.4  企业创新能力要素构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完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4.2  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完备评价指标体系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评价指标体系的约简重构——基于粗糙集理论
  5.1  粗糙集理论
  5.2  粗糙集方法在指标体系约简中的应用
  5.3  粗糙集约简完备评价指标体系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6.1  评价指标体系观测指标权重确定
  6.2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验证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
  7.1  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的模拟标杆企业
  7.2  评价等级标准的确定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资源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验证
  8.1  企业样本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8.2  各级指标指数的计算
  8.3  评价结果与等级划分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方应用示范
  9.1  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方应用
  9.2  创新能力评价的专家打分
  9.3  两组应用实验对比
第十章  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总结及展望
  10.1  总结
  10.2  推广建议
  10.3  发展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样本企业调查原始数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