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地球抛弃我们:低碳开启绿色生活》:
所谓城市热岛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这种现象。在气象学近地面大气等温线图上,郊外的广阔地区气温变化很小,如同一个平静的海面;而城区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着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在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能比郊区高6℃甚至更高,形成高强度的热岛。
城市热岛现象于18世纪初首先在英国的伦敦发现。此后,随着世界各地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稠密化,热岛效应变得越来越明显。而它的形成,一方面是在现代化的大城市中,除了数百万人日常生活所发出的热量,还有工业生产、交通工具散发的大量热量;另一方面,城市的建筑群和柏油路面热容量大,反射率小,能有效地储存太阳辐射热。据估算,城市白天吸收储存的太阳能比乡村多80%。到了晚上,城市降温缓慢,因此夏季前半夜便仍感闷热难受。
我们不难看出,城市热岛反映的是一个温差的概念,只要城市与郊区有明显的温差,就可以说存在城市热岛。因此,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城市热岛。但是,对于居民生活的影响主要是夏季高温天气的热岛效应。医学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环境温度高于28℃时,人们就会有不舒适感;温度再高就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气温高于34℃,并且频繁的热浪冲击,还可引发一系列疾病,特别是使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除此之外,高温还加快光化学反应速率,从而使大气中有害浓度上升,加剧大气污染,进一步伤害人体健康。
热岛效应不仅使城市的气候发生了变化,还带来严重的污染,成为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因素。近些年,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热岛效应也愈发明显。概括起来,城市热岛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第一是人工建筑物的影响,如混凝土、柏油路面以及各种建筑墙面。这些人工建筑物吸热快而热容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其表面温度明显高于绿地和水面。城市地表含水量少,热量更多的以显热形式进入空气中,导致空气升温。同时城市地表对太阳光的吸收率较自然地表高,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进而使空气得到的热量也更多,温度升高。如夏天里,草坪温度32℃、树冠温度30℃的时候,水泥地面的温度可以达到57℃,柏油马路的温度更高达63℃,这些高温物体形成巨大的热源,烘烤着周围的大气和我们的生活环境,怎么能不热呢?第二是城市大气污染。城市中机动车辆、工业生产及人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煤灰和粉尘等,这些物质可以吸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产生“温室效应”,从而引起大气的加剧升温。
三是人工热源的影响。日益增加的工厂、汽车、空调、冰箱等人工排热器在消耗掉大量能源的同时,还在不停地向外“倾泻”着热量,使城市的“体温”一再升高。
四是城市绿地和水体的减少。随着城市中建筑、广场和道路的大量增建,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却相应减少,相应地,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自然就被削弱了。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的主要自然因素。因此,大力发展城市绿化是减轻热岛影响的关键措施。绿地能吸收太阳辐射,而所吸收的辐射能量又有大部分用于植物蒸腾耗热和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化学能,用于增加环境温度的热量大大减少。绿地中的园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热量,降低环境空气的温度。每公顷绿地平均每天可从周围环境中吸收81.8兆焦耳的热量,相当于189台空调的制冷作用。
园林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1公顷绿地,每天平均可以吸收1.8吨的二氧化碳,削弱温室效应。此外,园林植物能够滞留空气中的粉尘,每公顷绿地可以年滞留粉尘2.2吨,降低环境大气含尘量的50%左右,进一步抑制大气升温。
只有大量种植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我们城市的“高烧”才能被降下来。经研究表明:城市绿化覆盖率与热岛强度成反比,绿化覆盖率越高,则热岛强度越低,当覆盖率大于30%后,热岛效应得到明显削弱;覆盖率大于50%,绿地对热岛的削减作用尤其明显。规模大于3公顷且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的集中绿地,基本上与郊区绿地、水面等的温度相当,即消除了热岛现象,在城市中形成了以绿地为中心的低温区域,成为人们户外游憩活动的良好环境。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