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机制与实施》:
包存宽等人首先对战略环境评价(SEA)的指标体系分类和筛选原则进行了研究;赵文晋等人将SEA的指标体系确定为基于驱动力一状态一响应模型(DSR)的层次性指标体系,给出了指标体系的框架构建:郭红连等人采用“驱动力一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框架给出了城市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可选指标集;汽车工业、交通等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一些学者也给出了研究。张茜将促进战略实施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确定为SEA的直接工作目标。从而将实施区域的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良好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方面作为SEA环境可持续发展体系的核心评价内容。在确定好SEA的工作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基于驱动力一状态一响应(DSR)模型的层次性指标体系。然后,结合《邯郸市成峰工业走廊发展规划》建立了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各层指标进行了权重确定,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度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判定战略实施后该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
高健针对战略行动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进行环境影响识别,从生态市建设SEIA的可选指标集中筛选出经济效应因子、社会效应因子和环境效应因子,从而提出环境质量建设与管理的对策与决议。
但总体上来说,中国内地的SEA刚刚起步,而且目前SE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上,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尤其是怎样发挥SEA在战略决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有效机制推进可持续发展,反而研究较少。例如,耿海清指出主要存在规则筛选程序不清晰、评价深度缺乏规范要求、审查主体的权威性不足、公众参与质量不高及评价对象的层次较低等问题;李爱年提出需在评价范围、内容、程序、责任和监督机制上进一步完善;付瑶指出虽然其发展趋势是十分明确的,但无论在政策上还是理论研究上都还很薄弱。
另外,在学理研究和实践中,除了依法执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外,一些地区也开始试验性地探索为公共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做准备。如中共江苏省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于1999年7月14日联名下发的《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建立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将“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制定”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此后吉林省也于2001年下发《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通知》,其中明确“坚持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以及技术等方面全面论证重大决策的可行性,使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除了以地方条例形式对公共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探索外,有地区也开始了在这方面的实践,如20世纪90年代初天津经济开发区的环境影响评价。我国学者还开展了重大经济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中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环境评价”。
中国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起始,在法律层面正式确立,其后伴随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其一步步走向完善。回顾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可以说,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于中国的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继续坚持并深入下去。
但是,中国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目前推行缓慢,研究多体现在技术方法上,缺乏制度和机制方面的操作性考虑。对于这些问题,积极借鉴国外相关制度建设的宝贵经验,并结合本国实际,走自身特色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之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可以秉承“先行先试”的理念,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机制研究,通过建立相关机制.为制定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供基础支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