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放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20102440
  • 作      者:
    刘方炜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1980年代,社会角色重新划分之际的人生巨变
  那个时代已经离去,这部作品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坚决的告别。

品牌店:


展开
作者简介

  刘方炜,1957年生,山东曲阜人。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职业作家,学者。出版多部长篇小说及历史文化研究专著。


展开
内容介绍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在理想主义的氛围中演进的时期,也是中国人的命运发生根本性的巨大变化的时期。
  《放逐(套装上下册)》通过“地主崽子”李阜荃、下乡知青卓然、将军之子刘北方在“文革”后社会角色重新划分之际的人生巨变,全景式地描写中国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的社会生活,艺术地再现当时的时代氛围、社会心理、人物性格,营造出强烈的现场感,读之令人心动,深思。
  这是一部具有“扛鼎般的遒劲与抽丝般的细腻”的作品。“要想了解八十年代的中国,就应该读读《放逐》。”


展开
精彩书摘

  时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李书磊:此书具有“扛鼎般的遒劲与抽丝般的细腻。”
  台湾版权专家陈历莉女士:“要想了解八十年代的中国大陆,你就应该去读《放逐》。”
  同时代人谈《放逐》
  郭小聪
  青年作家刘方炜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放逐》,因其以近百万字的篇幅正面描写1976年至1989年间的广阔社会生活而引人注目。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把他刚经历过的热气腾腾的生活留存下来,思考一遍。
   这十三年正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板块交错点。对一百年后的读者来说,他们也许更能把握住其中的意义,但书中的生活氛围却不免陌生了。而对今天的多数读者 来说,还不存在这个问题。时代离得越近,也许越不容易说一部作品是否伟大,但却拥有足够的读者来判断是否真实;而真实是通往一切永久性基座的第一块阶石。 随着情节的展开,人们跟着自己熟悉的卓然、武来英们回到当年的知青点去;跟着李阜荃、王国胜们回到禁锢森严而破败的农村社会去;跟着刘三虎、张承先走进高 级干部的复杂内心中,当然也跟着他们的孩子刘北方、张思延等来到京城的高干子弟圈子里……。伴随着书中几十个大小人物的命运波折,人们沉浸到各自的往事 中,不知不觉地加以各种补充,又一起惊悸于往事的寒意。譬如女知青徐清扬第一次走进北京饭店探望海外亲友的那种寒酸感和辛酸感,是二十年前所有普通中国人 熟悉的。唱高调的时局和极度贫穷,孤陋寡闻,傻乎乎的矜持,恐惧,沉闷,当时正是这类感觉而不是别的什么,默默蹂躏着老百姓的自尊心。
  那个时 代正在离去,已经可以回顾,但还不象做梦那样安全。不过,要是没有随后改革开放的变化,又根本形不成回顾的基调。正是这种历史和现实纠结一起的似幻似真的 生活氛围,使作者和读者都有一种在场感,也构成了本书对话录似的热切风格。无论是书信的形式,还是随时发生在某个朋友家或大学校园的争论,都带有八十年代 中国知识阶层思想交流的印记,思想活跃,语气诚挚,话题庄重而单调。但这些话题不是没事儿坐而论道,而是关涉每日决定我们命运的东西。作者似乎总在跟自己 周围的读者展开对话,倾听反应并信任他们,因为大家都是从同一个时代过来的,他关心的也就是他们关心的。与此相应,作者注意勾勒和保留了历史的轮廓线索作 为讨论背景,以便使他熟悉的人物在其中栩栩如生。
  有些在小说上卷中活跃的人物,在下卷里消隐了,而另一些人物则走向前台,露出了锋芒。在一个变化惊人的时代里,这很正常。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小说中三个贯穿始终的人物李卓然、刘北方和李阜荃,他们仅仅十三年的升降跃迁和心路历程,就足以让人有沧桑之感。
   李卓然是个知青,在没有上学出路的年代里,他的诗才引人注目,还被借调到京城编辑部。但是他逐渐毁了自己的前途。他写了那么多年的诗,也能高谈阔论,却 没有根性,随风飘浮,社会生活越来越宽松,他却越来越不能自持。他的沉沦是滑稽的,也是奇怪的,因为做一个聪明人和过一种精神生活显然不是一回事。
   沉思的氛围却最终陶冶了刘北方。这个将军家庭出身的青年人,本来是很少有这种幸运的。从小生活在浮华的环境里,干扰太大,仅仅外界投来的啧羡的目光,就 够他挣扎的了。养成骄纵的脾性却不能自立,有很好的教育条件又很难走向深刻,这种内在的悲剧往往要到中年以后才能感觉到,他不能总是他父亲的什么,而自己 什么也不是。但刘北方曲折地,然而是不停顿地走出了这迷径。他越来越珍视独立思考带来的充实感。他开始时是个年青有为的军官,到后来成了一个沉静的人。父 亲离职后的人情冷暖对他已算不了什么,他已能够沉稳宽容和有主见地对待人和事。从这点上看,刘北方在当代文学同类人物形象中应是一个较有深度和新意的人 物。
  但小说中力透纸背的人物可能是李阜荃。他作为四类分子的后代,深深扎根在中国社会最贫脊的土壤中,这使他比刘北方要深刻,当然也更阴郁。 他每天半夜里出来为爷爷赎罪扫街,不明白这个社会生他养他干什么,他似乎是为了叫别人仇恨而生存的,而他又是个有血性的人,这就很不妙。但李阜荃恰逢其 时,新的时代给了他公民身份,他也抓住了奋斗机会。从大学生到国家干部,李阜荃以往的残酷经历没有毁掉他,而是及时成了他成长的财富。刘北方时时感到这类 人目光中有某种犀利的深不可测的东西,他是对的。李阜荃很少争论,不动声色,却比任何人都更深切地感受到这个改革开放时代的仁性的本质,也更敏于思考和行 动。当然,他还缺乏足够的文化教养,偏执、粗鲁隐藏在沉默中,因而令人不安。但欣慰的是,一个正常社会的逐渐形成,终于使他久蓄的能量有机会释放出来。
   由于小说内容就取自周围活着的千百万人,作者的思索会对当代社会产生影响,因而《放逐》就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且是一个事件。不能指望本时代上下各方 都能喜欢书中思考的棱角,真诚和睿智本身就会导致对生活的个性化介入。但凡是读过的人应当承认一点,这部作品的每一个章节,都象是坚决的告别。尽管新的时 代也有新的悲欢、困惑和未知数,但正象小说结尾时人物说的一句话,“起码我现在比以前活得更像个人了”,那个互相伤害,困守贫穷的已知时代大家是坚决不愿 再回去了。在未来的改革道路上,宁愿有危机感,也不愿有绝望感,这也许就是小说中透露的最为深沉持久的时代情绪和人民呼声。
  ……

展开
目录

《放逐 上》
《放逐 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