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理论与实证:人口、环境和发展:populations,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139007
  • 作      者:
    原华荣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原华荣,男,陕西蒲城人,196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理系。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环境与资源研究所)、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人口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申请)学科带头人,《西北人口》(杂志)创办者。1980-1998年供职于兰州大学西北人口研究所。长期从事人地关系、环境伦理、可持续发展教学和研究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理论与实证:人口、环境和发展》透彻地批判了两种“适度人口”流派的思想和理论,在多角度、多维度论证人口数量在文明演替、生态演变与可持续发展前景中的序参量作用的基础上,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小人口”理论,为人类需要切实控制自身的数量,并且在生态良性平衡的前提下缩减人口,提供了充分的、有说服力的依据。
  《理论与实证:人口、环境和发展》是对公众认识人口与发展的关系的通识性教材,对高层领导的人口战略决策思考也是值得重视的理论导向。
展开
精彩书摘
  《理论与实证:人口、环境和发展》:
  (二)生态/环境稳定性与农业文明的兴衰
  农业文明的兴衰、更替是土地承载力与生态/环境稳定性矛盾运动的结果,是“阶段性图景”的写照。农业文明的发展,据《表土与人类文明》可梳理出五大特征:一是是文明在时间上的兴衰交替——兴起→发展、持续→衰落(或毁灭)→休养生息→兴起(再生)……二是文明在空间上的转移和扩散——由于文明对肥沃土地的依赖和自然力(水土流失)的指向,文明的转移/扩散在早期多循高地一低地和(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路线进行;三是文明在持续时间内的波动(短时间尺度);四是文明持续时间的衰减;五是文明程度与持续时间的反向关联——“文明越是灿烂,它持续存在的时间就越短”。根据农业文明的历史,我们还可引申出五点结论:第一,文明在时间上是非持续的,如文明在长时间尺度上的兴衰交替,在短时间尺度上的波动和转移。第二,土地严重退化和生态/环境稳定性随文明(土地承载力)趋向可逆退化点(在少数情况下趋向不可逆退化点)的下降,进而人口的增长和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这是文明衰落(毁灭)和波动的根本原因。第三,土地的休养生息是文明复兴(再生)、延续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如中国东汉至隋人口的减少和少数民族“南下牧马”,带来黄河六百年的安流,并为尔后盛唐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再如“北大荒”对“北大仓”的形成(没有与“北大荒”对应的土地“休养生息”,便不会有“北大仓”的形成)。第四,土地承载力不足以支持的人口增长推动了文明的转移和扩散,而文明进而人口转移/扩散的结果是低稳定性人类系统的扩大,高稳定性自然平衡系统相应的缩小,进而全球生态/环境稳定性下降。第五,生态/环境稳定性、土地退化程度与人类对自然利用的规模、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反向关联。随着农业文明的延续和人类平衡系统的扩大,生态/环境稳定性便在总体上趋于下降,土地退化程度也趋于严重。以此为背景,文明持续时间的衰减便得到了解释——下一个文明的生态/环境稳定性,比上一个文明更趋近可逆退化点。灿烂文明短的持续时间,则与为维持这一文明所必需的对自然大规模、高强度的利用密切相关。即使在工业革命数百年后的今天,这种反向关联导致的结果还左右着当代文明的空间格局——长期、过度地利用了自己环境的古代文明与当代发展中地区相对应;而当代的较发达国家,则多生成于环境利用历史较短的近代文明地区。
  (三)人口与环境的“间断平衡”
  如前所述,只要具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或一定规模、强度的人类活动不超越土地的承载能力,便意味着该人口与其所在环境处于平衡之中。生态/环境稳定性既可处于稳定域,也可处于超临界域及其中的重度或极度不稳定域;相应地,人口与环境的平衡既可是稳定的,也可是非稳定乃至危机或高危机态的。当生态/环境稳定性处于重度、极度不稳定域,人口与环境处于危机、高危机平衡时,便存在稳定性约束发挥作用而导致系统崩溃的可能——由此,人口数量或人类活动规模对土地资源支持力的不超越既意味着人口与环境平衡的持续,也潜伏着平衡中断的危机。(图1)
  ……
展开
目录


人口理论:生命原理和人口的“序参量效应”
生命原理与人口控制
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与“小人口”
“适度人口”的分野与述评
人口数量的有关问题

“拯救之路”的“拯救”:伦理、“生存空间”和土地承载力
资源差异配置、生命平等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困境
生存空间相对性的再研究
土地承载力的规定和人口与环境的间断平衡
“拯救之路”的“拯救”——“P模式”和“粮食石油战略”

发展安全:人口、粮食、经济、能源和碳减排
人口数量与中国发展安全
中国粮食生产地域分布变化与“粮食安全问题战略”影响研究
中国经济的“阿基米德支点”
碳排放“强度限制法”

节制生育:中国的命运之择
当前中国人口的有关问题
生育水平下降的“实在空间”与“观念空间”
论“计划生育”的“善”与“恶”——《大国空巢》批判
缩减人口还是稳定人口?——中国向何处去的命运之择
对“全面放开二胎生育”的质疑

人口分布:规定、内在合理性和移民问题
论人口分布的规定
人口-环境适宜度
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研究
论西北的环境与移民

西部开发:理论、问题和“他山之石”
西部开发中的有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西部开发中的有关应用理论问题
柴达木开发中的人口经济问题
“浙江现象”解读

贫困问题:类型、根源和反贫困战略
生产性贫困与社会性贫困
人口与贫困
人口、环境、扶贫理论与战略

老龄问题:认知、应对,“给岁月以生命”
浅谈人口年龄的相对性与人口老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的认知和应对:积极的与消极的
给岁月以生命

民族人口:类型、问题和分布的地域性
地广人稀的民族地区要不要控制人口?——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口的有关问题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类型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文化分布的地域性研究

综合:天·地·生·人
物质循环的中断与地球生命的消亡——兼论海陆差异对生命的根本性
人类社会的进化与地球生态系统的退化
环境寿命与文明兴衰
极端天气的“悖论”、“炕一被效应”和“热窟效应”——基于全球安全的“公众困惑”
论优死的社会经济意义和道德价值
研究生教育改革浅析

索引
跋:真、善、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