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海登.怀特与后现代史学的纠葛
海登·怀特由于提出历史诗学理论,倡导历史的文本性,指出史学家在历史编纂过程中蕴含的语言性、情节编织、意识形态渗透等诗性建构因素,质疑了传统的科学史学,成为备受争议的理论家。怀特的理论主张与后现代史学的思想无疑有着共通之处。一般情况下,怀特也被国内外学界视为后现代史学的代表人物。然而,吊诡的是,他本人却并不认同这种定位,坚称自己是“最后一位现代主义者”①。在此,我们需要追问:怀特为什么不承认别人赋予的“后现代”标签,却说自己是“最后一位现代主义者”?对于这个问题的追索和探究,不仅关涉怀特历史诗学的基本学术立场,而且也只有在对其学术立场有一个整体的关照之下才能够更好地贯通、理解他思想中的一些看似矛盾的复杂之处。
怀特的态度是因被人冠以名声不佳的“后现代史学”这样的标签而产生的一种反感情绪吗?在西方学界,自身思想具有后现代特质而本人又对此矢口否认的情形,是存在的。譬如,耶鲁大学的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是一位具有后现代倾向的学者。尽管从客观角度而言,他的历史著作具有强烈的后现代史学色彩,然而他本人却根本不承认自己是后现代主义者,究其根源,就在于后现代史学的一些观念常常被主流史学家视为“赶时髦的、泡沫性质的东西”,“甚至违反常识或经验”②,并且有可能导致“一个标准的模棱两可的状况,一个道德真空,一个无义务无责任的状况”①。在此逻辑下,如果谁承认自己是一名后现代主义者,就势必将使自己陷入一种道德危机的状态。那么,怀特是否属于此种情况呢?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问题就会变得异常简单,也就是说,怀特自己的“最后一位现代主义者”的表白仅仅是一种不满情绪的发泄以及下意识的自我维护,这与其思想是否具有“后现代”特质似乎并不相关,也并不能就此断定怀特思想不具备后现代特质。但是,仅仅如此简单处理,显然具有思想偷懒之嫌。怀特此种自我表白,究竟是一种情绪性的发泄还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理论表达,尚需认真对待。
欲对此问题做出回答,必须弄清楚:第一,怀特历史诗学理论是否内在地具有“现代主义”的特质?第二,其理论是否同时具有“后现代主义”的特质?归根结底,宣称自己是“最后一位现代主义者”的怀特,是否可能具备“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特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究竟是一种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还是一种可以互相交融、彼此依存的关系?
约恩·吕森认为,后现代主义的历史研究者反对以理性与实证的原则来研究历史,强调历史叙述的修辞、诗性因素,对他们来说,历史不再是一种事实存在,而仅仅是虚构,这就造成了后现代史学与现代史学的思维概念的根本差异。②对怀特来说,他无疑反对实证主义的历史研究方式,重视历史叙述的诗性因素,指出历史的文学性、虚构性。这些都具有明显的后现代史学特征。问题在于,他是否完全否认历史事实的客观性,是否认为历史是纯粹的虚构,与文学没有本质区别?他的理论是否完全摒弃了现代主义的史学概念?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