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阅读的伦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647887
  • 作      者:
    王俊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阅读的伦理》收入了作者王俊多年来所创作长篇读书随笔24篇。由于作者为高校教师,受过较为严格的学术训练,这些随笔内容涉及哲学、文学、文化等许多方面,作品多具哲理性,较为全面反映了作者近年来深入阅读时所获得的感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世界乃至宇宙、生命的意义的深入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在搞了多年全国一盘棋之后,很多大学感觉还是以前的校训好,于是又纷纷打出了民国时的校训。可是,独立没有了,特色没有了,精神没有了,这些旧的校训也就没有太多的意义了。毫不客气地说,当今的中国大学根本就没有精神,所谓大学者,官僚之附属机构而已。因此,所谓的校训,大多名不副实。算作遮羞布尚可,算作大学精神,就要贻笑大方了。
  这么漫无边际地议论了一通,还是回到我们的正题吧。我们要说的是燕京大学的校训:“因真理得自由而服务”。这是一个久被人们遗忘了的校训。之所以被遗忘,不是这个校训不好,也不是它没有被燕京大学真正体现出来,而是因为政治原因。那所著名的大学硬生生地被取消了,那个著名的校训更是政治大忌,基本上是不让提及。时间一久,它就在喧闹的政治宣传中销声匿迹了。这些自然是不值得奇怪的,在天朝上国,这种事情比比皆是。一条校训,实在是沧海一粟。说实话,如果不是读司徒雷登的《在华五十年》,我也不知道这个曾经著名的校训。毕竟一直都是受正统教育过来的,虽然总是桀骜不驯,但还是不免偏见歧出,孤陋寡闻。但历史的真相总是“青山遮不住”,早晚总是要被人知道的。我知道的虽然晚了些,但还是知道了,并以此为欣慰。
  在《在华五+年》中,司徒雷登谈到了燕大这个校训的来历。
  在同郭查理、博晨光等人商量校训时,他们达成了共同的信念,“我们都出生在中国,均坚信一所基督教大学应当融合宗教信仰、科学的精神和方法以及求知的绝对自由。”后来,有人提到了耶稣说过:“人子本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而是要服侍人”,再加之司徒雷登想到了弗吉尼亚大学的校训,“你们必须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自由。”读过《圣经》的人都知道,这都出自《新约》,都体现了真正的信仰精神。由于受到这两句话的启发,司徒雷登就将它们合并起来,概括出了一句“因真理得自由而服务”的燕京大学校训。
  “因真理得自由而服务”,这真是一条很好的校训。短短的九个字,不仅表达了真理精神、自由精神和服务精神,而且把它们间的关系揭示得那么清楚。大学当然要追求真理,不仅追求科学真理,还要追求人生真理、信仰真理。只有获得了这些真理,人才能获得真正之自由:科学真理让人在自然面前得自由;人生真理让人在社会面前得自由;信仰真理让人在生死上得自由。而获得了这些自由的人,他的人生意义就不再止于一己之私了,而将以服务他人和社会为乐。简单朴实的九个字,其含义是那么的全面、深刻,充满科学、人文和宗教精神,实在是让人惊叹。当然,如果这些都是解释出来的高言大志,就像现今很多的大学校训或大学精神都是解释出来的那样,那也没有太大意义。但是,燕京大学的精神从来都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行出来的。从筹办燕京大学开始,司徒雷登及燕大的同仁们就一直都是秉承这种精神在工作的。这九个字可以说在他们筹办燕大时就体现出来了。特别是司徒雷登,真正是身体力行,有感而发总结出这条校训的。后来燕京大学的办学实践,就更是执著于这一校训精神。他们的学子追求真理,崇尚自由,服务社会,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政治原因和某些人无法改变的意识形态偏见,他们一直都不承认这段历史,抹杀这段历史,涂抹这条校训,让活的精神淹没在死的历史垃圾里。这实在是中国教育之大憾,中国社会之大憾,中国历史之大憾。
  很显然,忌讳燕京大学的这九字校训,所忌讳的不是某个人,也不是某段历史,而是人类的普世价值,教育、科学、人文和信仰精神的精髓。当今中国大学没有真价值、真信仰、真精神、真大师,大概也都源于此吧。
  ……
展开
目录
在良知的天平上
——读洛维特《纳粹上台前后我的生活回忆》
一、洛维特与韦伯
二、洛维特与尼采
三、洛维特与海德格尔
四、纳粹上台前后的德国大学
五、良知的沉默与背叛
六、炎凉世态中的丝丝温情

寻找哲学家的生活
——读巴特利的《维特根斯坦传》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读《金岳霖回忆录》
一、金岳霖的无奈
二、金岳霖的真诚
三、金岳霖的坚持
四、金岳霖的情趣
五、金岳霖的交往

旧时王谢堂前燕
——读《顾颉刚自传》
一、昔日的苏州情调
二、读书与看戏
三、顾颉刚的社会活动

《上学记》中的西南联大
——读何兆武的《上学记》
一、自由散漫
二、大师云集
三、特立独行
四、谈学论道

春风犹在味不同
——李白诗歌今读五则
一、大雅久不作,正声何微茫
二、豺狼尽冠缨
三、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四、丈夫岂可轻年少
五、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七部文学名著的读与思
一、欲望之狐:读劳伦斯的小说《狐》
二、轮盘上的命运: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赌徒》
三、奇妙与懊恼:读屠格涅夫的小说《初恋》
四、田园乡村的美丽传说:读乔治·桑的小说《魔沼》
五、格格不入:读托马斯·曼的小说《托尼欧·克洛格》
六、无法摆脱的平庸之锁:读德莱塞的小说《自由》
七、纯朴心灵的精神涟漪:读哈代的小说《挤奶女的罗曼史》

听赵元任夫人讲民国的故事
——读杨步伟的《杂记赵家》
一、风流浪漫金岳霖
二、亦诗亦叟刘半农
三、拒官逃官赵元任
四、故国难家游子心

春蚕到死丝方尽
——读司徒雷登的《在华五十年》
一、身份特异的童年
二、从抵制传教到来华传教
三、杭宁十四年
四、情系燕园
五、点评民国显贵
六、因真理得自由而服务
七、同中国一起受难
八、一朝燕大,永世燕大
九、调停国共
十、守望中国

听廖信忠讲台湾的故事
——读《我们台湾这些年》
一、有趣的政治笑话
二、荒谬的禁书逻辑
三、心酸的“荣民”
四、戏剧性的生育变迁
五、破冰开禁的《悲情城市》
六、美台断交与《龙的传人》
七、无奈的从医选择
八、纸上河山
九、“民主香肠”的味道
十、在民主中和解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狱中家书》二则
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狱中重生
二、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乔治·桑
施特劳斯与中国知识分子二则
一、施特劳斯的隐晦陷阱
二、被误读了的施特劳斯

非暴力的力量
——读《马丁·路德·金自传》四则
一、爱,而不是暴力
二、世界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
三、为了帮助别人而坐牢
四、从马丁·路德·金到奥巴马

从“启蒙的负担”到“亲亲相隐”
——读许苏民的《为“启蒙”正名》有感

揭开齐泽克的面纱
——读听齐泽克之后

“苦心孤诣”刘小枫
——读刘小枫的《天不丧斯文》有感

“倒汪运动”背后的思想、学术及政治之争
——《读书》杂志换帅中的读与思





“儒家社会主义”的历史语境与局限
——读甘阳《中国道路:三十年与六十年》
一、“儒家社会主义”的合法性问题
二、“儒家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
三、“儒家社会主义”与中国传统的关系问题

托洛茨基眼中的斯大林
——读托洛茨基的《肖像集》
一、敌意的目光
二、平庸与孤僻
三、恨与欲
四、粗暴与自私
五、结语

倾听神话的声音
——读凯伦·阿姆斯特朗的《神话筒史》
一、从春节到《神话简史》
二、作为“永恒哲学”的神话
三、起源之根
四、敬畏生命

《论语》另读二则
一、孔子嫁女儿的事:公冶长与南容谁更好?
二、不懂为官之道的澹台灭明
读《师友杂忆》二则
一、余英时值多少钱?
二、美国第一个汉学讲座的由来及中西文化之争

三棱镜中的中国传统:传统文化三则
一、从辜鸿铭到蒋庆
二、从马屁精到犬儒
三、留有余地,福禄绵长

读书杂谈五则
一、忒修斯是如何创建民主雅典的?
二、科学落后爱与仁慈好几光年
三、贝恩哈德事件与大学的道德权威
四、追寻逝去的狂狷:读《狂人刘文典》有感
五、读书为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