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态文明建设概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363477
  • 作      者:
    王舒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生态文明建设概论》以当代世界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为背景,以近代以来的工业化道路反思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的现实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层面,全面论述我国生态文明理论与建设的实践,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文明思想底蕴,广泛论述制度规范、技术创新、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的转变等问题,为切实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动力和实践导向。
展开
精彩书摘
  (5)水土流失问题。水土流失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互相交织作用产生的,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都会引发水土流失。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使水土流失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自1949年以来,我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多万亩,给农业带来极大损失。
  (6)旱灾和水灾问题。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一般指因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或歉收从而带来粮食问题,甚至引发饥荒。旱灾后则容易发生蝗灾,进而引发更严重的饥荒。水灾泛指洪水泛滥、暴雨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多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灾害,一般所指的水灾以洪涝灾害为主。中国大部分国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在区域间、季节间和多年间分布很不均衡,因此旱灾发生的时期和程度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点。秦岭一淮河以北地区春旱突出,黄淮海地区春夏连旱,甚至春夏秋连旱,西北大部分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常年受旱。据推测,未来15年内我国将持续干旱。与此形成鲜明对比,长江流域的水灾频率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发生大洪水53次,特别是最近50年来,平均每三年发生一次大涝。水灾威胁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巨大财产损失,仅2010年1~8月,洪涝灾害造成全国2亿人受灾,1347万公顷农作物受灾,136万间房屋倒塌,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752亿元。
  (7)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由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都派出代表团参加会议,大会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从以往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转入到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生物物种正以100~1000倍的自然速率消失。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8)国际贸易与生态环境的问题。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即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中国的“人世”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的出口受到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矿产、石材、中草药、农畜产品的大量需求,使这些行业盲目追求生产量而超过环境承受能力的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加速恶化。因此,面对全球贸易的快速增长的现实,较高福利受益者多为发达国家,而不是遭受生态环境损失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中国也极有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些都将极大地加大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9)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三峡工程又称三峡水电站,位于中国重庆市市区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12年最后一台水电机组投产,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由于三峡工程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非常广,其中对库区的影响最直接和显著,对长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响。目前三峡两岸城镇和游客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蓄水后由于水流静态化,污染物不能及时下泻而蓄积在水库中,造成了水质恶化和垃圾漂浮,极易引发传染病。同时,大批移民开垦荒地,加剧了水体污染并产生了水土流失现象,受到大坝的阻隔鱼类无法正常通过三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遗传等也会发生变异。对此,国家和当地政府正大力兴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厂,甚至在必要时采取增加大坝下泻流量实现换水,以期解决工程对地质、水质等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如何有效防治三峡库区污染成为当前摆在三峡建设后期的严峻课题,并因此成为世界瞩目的环境问题。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生态文明概述
第一节 人类文明的回顾与反思
第二节 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探索
第三节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第二章 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 建设生态文明面临的重大挑战
第二节 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构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社会的基本框架

第三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
第三节 西方后现代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第四章 生态文明的行为建设
第一节 生态文明的行为主体与对象
第二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府行为
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企业行为
第四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行为

第五章 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
第一节 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概述
第二节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体系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
第四节 生态制度立法的缺陷与完善

第六章 生态文明的产业建设
第一节 建立生态产业体系
第二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三节 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第四节 发展高效环保产业

第七章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第一节 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内容和原则
第三节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一般类型和发展趋势
第四节 生态建筑与生态社区

第八章 建设绿色大学
第一节 绿色大学的发展概述
第二节 大学精神与绿色文化
第三节 中国大学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探究
结语:让我们行动起来

附录A 20世纪发生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附录B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试行)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