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后现代文艺转型期纳博科夫小说美学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077111
  • 作      者:
    赵君著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赵君,1964年生,四川省大竹县人。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获硕士学位,后分配至暨南大学工作至今。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文学翻译等。近年来,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中国比较文学》等权威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各一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后现代文艺转型期纳博科夫小说美学思想研究》选取后现代文艺思潮以及被学界誉为后现代文学开拓者之一的纳博科夫这个较为前沿的学术选题,首次从文艺美学的视角,全方位深入挖掘被长期忽略的精深而具有显著超越性特征的小说美学思想,并将其美学思想放入整个后现代文艺思潮的大语境中,考察纳博科夫对于小说美学的独特思考,探寻隐藏于其“怪异”作品背后的美学动因以及其作品与美学思想的因果关联,评估其美学思想对于后现代文艺的理论建设的积极意义,其超越性美学思想对于小说未来发展走向、对于小说艺术产生的可能影响以及启发性意义等等,笔者的学术研究努力为后现代文艺的更为深入与全面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独特的研究视角与有益尝试。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节 纳博科夫小说美学思想的研究意义
  如果我们将“纳博科夫现象”设定为一面反照文学艺术发展史的多棱镜,那么,这面多棱镜中映照出来的五彩缤纷、多维迷幻的成像足可以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同时也发人深省。
  在西方的学术传统中,从柏拉图、亚理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再到海德格尔、德里达,这些西方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无不对文学艺术情有独钟,但他们在研究其本质属性与作用时,都无一例外地将其“纳入”他们自己固有的哲学“理念”轨道,文艺成为建构他们富丽堂皇的哲学大厦的有机构件或华丽装潢,因而,他们对文艺思索的“哲学视角与维度”是不言而喻的。而亲身从事文学创作的文学家们在完成艺术创造的主要任务的同时,他们对艺术创造本身进行的理论反思不乏对文学艺术直觉经验的总结和真知灼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些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才是对艺术的真谛感悟最深的人,他们对文艺研究的“艺术”视角而非“哲学”或“文化”视角对文学更为难能可贵,他们才是窥见了在文艺伊甸园中自由自在游玩嬉戏的文学精灵真面目的人。如果他们在完成创作任务的同时还能够对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进行反思并做出超时空的理论总结,那更加是文学艺术本身的福祉了。而具备小说家、小说理论家、科学家和文学教授多重身份的纳博科夫正是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对文学艺术进行深刻反思的艺术家之一。
  再从小说发展史的角度上看,每一个时代都会涌现出给读者带来伟大作品的大作家,他们的杰作像一粒粒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文学史上,这些著名作家也不乏对文学艺术进行思考的精彩议论,不过,像纳博科夫那样对文学艺术(尤其是小说艺术)本身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对传统文学观念进行系统清算的作家确不多见,从这个意义上讲,肯定纳博科夫的颠覆与超越精神对文学发展的意义比起只对他的作品进行阐释更加重要。对纳博科夫本人小说美学的主要内容及独特的内在文化精神进行综合性、整体性考察、系统梳理和综合阐释,是我们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
  从阅读现象学角度上说,纳博科夫的复杂的文本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具备多层次结构框架、留有无数“空白未定点”的最佳范本,因此,几十年来,围绕纳博科夫的作品产生出的一批批“阐释群体”(interpretive community,读者反应批评主将费希与布莱奇常常使用的术语)应运而生。对其作品的毁誉参半和各执一端,这个现象本身就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潜心研究。
  纳博科夫独特的艺术作品和关于小说艺术的“谵妄之语”的确搅得批评界不得安宁。他经常“在自己的脑后暗暗驮上一枚炸弹”,以随时准备将人们从厚重的历史积淀中继承下来的、早已习以为常的审美“集体无意识”炸成碎片为最大乐事,《洛丽塔》,《幽冥之火》,《艾达》,威力越来越猛烈的一颗颗“炸弹”在美国乃至西方文坛荡起一阵阵冲击波。在跨度达60年之久的文学创作(从他17岁出版第一本收有67首诗的诗集算起)中,“魔法师”纳博科夫设置的精致迷宫让无数批评家们忙得不亦乐乎。令人欣慰的是,生活在后现代语境中的人们毕竟不乏开明与开放的头脑,他们忍受着这一轮接一轮的巨大审美冲击波,时时充满欣喜、困惑又恼怒的矛盾心情。阿尔弗雷德·卡辛在美国《星期六评论》上撰文宣称:“《艾达》以及先前出版的《洛丽塔》、《幽冥之火》构成了当代作家无以匹敌的三部曲。”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后现代语境中的“纳博科夫现象”
第二节 纳博科夫与“后现代主义”
第三节 纳博科夫小说美学思想的研究意义
一、“西林”研究
二、“纳博科夫”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纳博科夫小说美学思想发生学研究
第一节 蝴蝶对纳博科夫个体与艺术生命的意义
第二节 超越噩梦与痛苦——化蝶的“审美狂喜”
第三节 珍稀异种蝶类情结与文学史上的“异类缪斯”
第四节 蝴蝶研究对纳博科夫小说美学的发生学意义
一、纳博科夫自己的“科学激情”与他的艺术本源论
二、在科学激情中窥见诗道的精微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实世界”的无穷意蕴——纳博科夫艺术本源论
第一节 面对“现实世界”本身
第二节 艺术与自然原初的同一关系
第三节 “现实”的真义——带所有格的“意向性现实”
第四节 现实世界的无穷意蕴——“此在”中的“彼在”
一、外部宇宙的神奇——现实世界的天机自张
二、内部宇宙(意识)的神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说内在的诗性品格——纳博科夫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 概述:纳博科夫艺术本质论的实质
第二节 纳博科夫关于小说本质的思、诗之辨
一、从纳博科夫与萨特的论争说起
二、纳博科夫关于艺术作品的“非思”之思
第三节 小说内在的诗性品格
一、纳博科夫对小说“诗性”内涵的还原——“审美狂喜”、“诗性肌质”与“诗性密厚度”
二、小说艺术中的诗性本源与诗性精神
第四节 小说诗性的内在构成及其创化——“诗性组合物”
一、“诗性组合物”的创化与形成——“非理性”灵感震颤
二、诗性组合物的表现形态——叙事“主题线”的交织与艺术细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体验艺术世界中的“审美狂喜”——纳博科夫艺术批评与鉴赏论
第一节 发现独特的艺术世界——纳博科夫艺术批评论
第二节 “给我创造性读者”——纳博科夫艺术鉴赏论

第六章 结语:纳博科夫超越性美学眼界
第一节 纳博科夫小说美学思想归结
第二节 纳博科夫超越性美学眼界
一、“异类”缪斯的“异常”思维
二、纳博科夫小说美学的超越性特征
本章小结

附录1 主要参考文献
一、纳博科夫原著及纳博科夫研究相关文集
二、其他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2 纳博科夫生平与著作详细年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