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br>第一章 民间法秩序的法律人类学解读<br>第一节 民间法秩序:“总体的社会事实<br>第二节 纠纷的发生学机制<br>第三节 阅读法意识:走进“他者”的精神世界<br>第四节 国家何为:民间法秩序中的国家因素<br><br>第二章 整体生存伦理与民族志实践<br>第一节 整体生存伦理:寻求普遍主义的解释<br>第二节 规则之制与道德实践<br>第三节 个人中心的民族志:道德体验<br>第四节 生存空间:从“封闭的社区”到模糊的疆界<br>第五节 生存意义与“事实之后”<br><br>第三章 历史活在当下<br>第一节 历史人类学中民族志的实践形态<br>第二节 融通“过去”与“现在”:在当下发现历史<br>第三节 制作历史:实践抑或书写<br><br>第四章 走向产权的在地化解释<br>第一节 司法档案及其解释维度<br>第二节 契约文书的区域史解读<br>第三节 “中国农村惯行调查”及其追踪研究<br><br>第五章 汉人的丧葬仪式<br>第一节 功能论<br>第二节 阐释人类学与实践论<br>第三节 丧葬仪式中的表演与信仰<br>第四节 在制度与信仰之间<br><br>第六章 祭祀与庙产<br>第一节 问题、资料与策略<br>第二节 汪公墓、祠、庙的空间秩序<br>第三节 祭祀与庙产<br>第四节 讨论<br><br>第七章 风水与坟业<br>第一节 徽州汪公墓、祠、庙的地景想象与风水传闻<br>第二节 风水与坟业<br>第三节 讨论<br><br>第八章 正统化、祭祀权与庙产之争<br>第一节 正统化与汪王庙“考古”<br>第二节 庙产之争<br>第三节 地景想象与祭祀礼仪<br>第四节 讨论<br><br>第九章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br>第一节 问题意识与研究策略<br>第二节 村庄史与村民的历史记忆<br>第三节 “横打官司,直耕田”<br>第四节 “山界就是村界,村界就是水界”<br>第五节 “远水解不了近渴”<br>第六节 讨论<br><br>第十章 “插花山”<br>第一节 山场类型与“插花山”分布<br>第二节 “插花山”的形成<br>第三节 权属演化<br>第四节 “插花山”的经营<br>第五节 讨论<br><br>第十一章 “公地”困境的中国经验<br>第一节 从“祠堂山”到“国有林”<br>第二节 “山水相连、生命之源”<br>第三节 保卫“生命山”<br>第四节 讨论<br><br>第十二章 余论<br>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