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理论、方法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80890
  • 作      者:
    金相灿等编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理论、方法与实践》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理论与方法,下篇为案例与实践。理论与方法篇共分11章,第1~5章着重分析我国典型湖泊的生态安全现状和富营养化特征,阐述湖?自流域污染源解析方法,提出湖?白富营养化防治最新思路,介绍湖泊水环境承载力及其计算方法;第6~11章围绕湖泊绿色流域建设的水污染防治工程,分别介绍基于承载力的流域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污染源治理的流域工程体系构建、低污染水治理和净化的体系构建、入湖河流整治与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湖泊水体生境修复与水质改善、湖泊流域管理与保障体系建设等内容。第12~16章为案例篇,分别介绍以“湖泊绿色流域建设”为思路开展治理工作的五个案例,希望为读者展示鲜活的湖泊治理经验与实践。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理论、方法与实践》可供环境工程、生态工程、水污染控制、水环境修复及疏浚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科研、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7.两湖流域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总体方案
  抚仙湖一星云湖流域内的工业主要以磷化工为主,初步形成了采矿、电力、生物资源加工、建筑建材等多业发展的格局。因此,第二产业的调整方向和重点是:主要依托优势资源,做大基础产业,延伸产业链;做精做深加工业,调整工业布局;积极发展工业园区,构建产业集群,推进工业的结构升级,促进工业生态化发展。
  按照两湖流域的总体规划目标,将关停、搬迁径流区内现有的磷化工等污染型企业,严禁新建污染企业,适度发展低污染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低能耗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智力型高科技产业。通过加大培育力度,在两湖流域逐步形成以环境优先、资源加工和劳动密集、兼有高科技产业的个性化工业产业格局,跳跃式地发展壮大两湖流域的工业经济总量。
  按照“功能分区”的规划理念,坚持“域内污染工业域外转移”和“工业园区化、产业集聚化、布局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在对澄江东北部的磷矿产业以及江川县江城镇和螺蛳铺的磷化工、造纸和建材产业加快进行搬迁与整治改造的基础上,将两湖流域工业开发划分为“三区”,即澄江(飞机场)工业园区、海口水业和饮料加工区、江川农副产品加工区。“三区”各有侧重,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凸显新型绿色生态工业的亮点。
  1)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通过应用高新技术,加快传统工业改造升级,高度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工业,大力发展精加工企业,提升流域工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增加,提高工业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农业转移支付的能力。
  2)促进工业生态化发展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工业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适度发展低耗材、低耗能、低耗水、少排放或零排放以及劳动密集型的中低端轻型工业,从而有效解决农业劳动力分流和城镇低素质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流域内城镇化发展和人口聚集,以利于集中配套建设基础设施,提高生活污染处理率和处理水平,大幅削减生活污染排放量,降低能源消耗水平。
  3)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培育优势竞争主体,以资源为纽带、市场为手段、科技为动力、产品为支撑、品牌为核心,形成一批具有规模效益、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1)提升磷化工业。要提升现有磷化工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磷化工企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努力实现以磷矿石为主要生产原料到以黄磷为主要生产原料的转变,逐步发展高附加值、高产出、集约型的磷化工产业,通过技术革新扭转高消耗、低产出的状况,建设高品质、规模化、系列化的磷化工产品生产基地。
  (2)调优建材工业。加快建材工业的结构调整,加快淘汰流域内高耗能、高污染等落后生产工艺,引进、整合建材企业。
  (3)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以扶持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应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走集约化、品牌化的路子,大力发展环保型农产品加工工业。
  (4)培育旅游商品加工业。围绕精品旅游线路和景区建设,大力开展有浓厚地方文化和资源特点的旅游商品,突出地方特色,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把旅游商品加工业培育成新的优势产业。
  ……
展开
目录
前言
上篇 理论与方法
第1章 我国湖泊水污染现状与趋势
1.1 我国湖泊基本概况
1.1.1 我国湖泊的数量、类型和分布
1.1.2 我国湖泊营养水平
1.2 我国湖泊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2.1 水污染形势严峻,水环境功能降低
1.2.2 富营养化现象普遍,水华等生态灾变频繁暴发
1.2.3 湖泊生态系统总体处于不断退化状态
1.2.4 相当数量的湖泊逐渐由自然状态变成人为控制状态
1.3 我国主要湖泊污染现状与趋势
1.3.1 湖泊水质下降明显,部分湖泊水质超V类
1.3.2 湖泊底泥污染严重,成为水质改善重要障碍
1.3.3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部分湖泊生物多样性下降
1.3.4 水生植被严重退化,覆盖度下降
1.3.5 湖滨湿地受到侵占与破坏,湖泊生存空间被蚕食
1.4 我国主要湖泊的生态安全分析
参考文献

第2章 湖泊富营养化表征及其成因
2.1 湖泊富营养化的概念与内涵
2.2 湖泊富营养化主要表现及危害
2.2.1 藻型富营养化
2.2.2 草型富营养化
2.2.3 草藻结合型富营养化
2.2.4 非响应型富营养化
2.3 我国典型富营养化湖泊特征
2.3.1 湖泊富营养化不同阶段特征
2.3.2 贫营养湖泊
2.3.3 中营养湖泊
2.3.4 藻型富营养化湖泊
2.3.5 草型富营养化湖泊
2.4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成因
2.4.1 自然驱动力
2.4.2 人为驱动力
参考文献

第3章 湖泊流域污染源多元组成与解析
3.1 湖泊流域污染源组成与结构分析
3.1.1 湖泊流域污染源概述
3.1.2 湖泊流域污染源分类
3.1.3 湖泊流域污染物入湖途径
3.2 湖泊流域污染源的特殊性及解析
3.2.1 湖泊流域污染源的特殊性
3.2.2 湖泊流域污染源解析
3.2.3 湖泊污染源类型特征
3.3 新的污染来源:低污染水与内负荷
3.3.1 低污染水及其重要性
3.3.2 低污染水治理工作的推动
3.3.3 内负荷及其重要性
参考文献

第4章 湖泊绿色流域与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理论
4.1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4.2 湖泊绿色流域建设的概念与内涵
4.3 湖泊绿色流域建设的主要内容
4.3.1 流域污染源系统治理工程体系
4.3.2 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修复体系
4.3.3 湖泊水体生境改善体系
4.3.4 流域管理与生态文明构建体系
参考文献

第5章 湖泊水环境承载力与计算
5.1 湖泊水环境承载力的本质与特征及其重要性
5.1.1 湖泊水环境承载力的本质与特征
5.1.2 湖泊水环境承载力重要性
5.2 湖泊水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
5.3 湖泊水环境承载力计算方法
5.3.1 湖泊水环境承载力计算步骤
5.3.2 基于水质一污染源响应关系的湖泊水环境承载力计算方法
5.3.3 基于湖泊零维模型的水环境承载力计算方法
5.4 湖泊水环境承载力实例研究
5.4.1 抚仙湖
5.4.2 星云湖
5.4.3 杞麓湖
5.4.4 长寿湖
参考文献

第6章 基于承载力的流域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
6.1 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6.1.1 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的原则
6.1.2 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的指导思想
6.2 产业结构调查分析与基于承载力的环境问题解析
6.2.1 流域产业结构调查分析
6.2.2 基于承载力条件下的环境问题解析
6.3 布局与调整模式及实践探索
6.3.1 区位优势与资源条件分析
6.3.2 流域产业综合发展功能区划与控污减排措施制定指导方针
6.3.3 抚仙湖一星云湖流域产业布局与调整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第7章 污染源治理的流域工程体系构建
7.1 污染源治理的流域性工程
7.1.1 流域污染源类别
7.1.2 流域污染源治理的工程体系内容
7.2 流域主要陆源治理工程
7.2.1 点源污染治理工程
7.2.2 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7.3 湖泊内源与内负荷控制工程
7.3.1 湖泊泥源及内负荷控制工程
7.3.2 湖泊藻源及内负荷控制工程
7.3.3 湖内水生植物生物量词控工程
7.3.4 湖内养殖污染控制工程
7.3.5 湖内旅游污染控制工程
7.3.6 湖内船舶污染控制工程
7.4 “不可控源”的管理
参考文献

第8章 低污染水处理和净化的体系构建
8.1 低污染水的概念与类型
8.2 低污染水特征与治理
8.2.1 低污染水特征
8.2.2 低污染水治理的重要性
8.2.3 低污染水治理难点
8.3 流域低污染水治理体系构建
8.3.1 总体思路
8.3.2 低污染水水量及分布调查
8.3.3 低污染水输送特征分析
8.3.4 流域低污染水处理净化体系方案
8.4 低污染水治理的关键技术
8.4.1 关键技术
8.4.2 技术选用原则与组合
8.5 洱海流域低污染水控制案例
8.5.1 低污染水来源与分布
8.5.2 低污染水治理总体布局与思路
8.5.3 低污染水治理对策
参考文献

第9章 入湖河流整治与清水产流机制修复
9.1 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修复的概念与内容
9.1.1 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修复的概念
9.1.2 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修复的内容
9.2 人湖河流小流域系统整治与分区治理
9.2.1 总体思路
9.2.2 河流沿程污染分析
9.2.3 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9.2.4 确定重点
9.2.5 分区治理
9.3 清水产流区的保护与污染防治
9.3.1 清水产流区概况与特征
9.3.2 治理思路
9.4 清水利用与养护区的污染防治
9.4.1 产业结构调整
9.4.2 污染源工程治理
9.4.3 低污染水治理
9.5 湖滨区清水人湖的保障
9.5.1 湖滨带生态修复与保护
9.5.2 缓冲带生态建设与保护
9.6 入湖河流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案例
参考文献

第10章 湖泊水体生境修复与水质改善
10.1 湖泊水体生境及其组成要素
10.1.1 湖泊水体生境的概念及内涵
10.1.2 湖泊水体生境要素
10.2 湖泊水体生境修复理论与思路
10.2.1 主要相关理论
10.2.2 修复原则
10.2.3 思路与目标
10.2.4 恢复所需时间
10.3 湖泊水体生境修复的主要内容
10.3.1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
10.3.2 湖内水质改善
10.3.3 湖泊内负荷控制
10.3.4 湖泊水生态系统管理
参考文献

第11章 湖泊流域管理与保障体系建设
11.1 我国的湖泊流域管理
11.1.1 我国湖泊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1.2 对湖泊及其流域管理的再认识
11.2 湖泊流域综合管理
11.2.1 ILBM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11.2.2 ILBM的应用
11.2.3 ILBM的发展
11.3 湖泊生态安全评估方法及其在流域管理中的应用
11.3.1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其评估的意义
11.3.2 湖泊生态安全评估的主要步骤
11.3.3 生态安全评估方法应用
11.4 湖泊流域管理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
下篇 案例与实践
彩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