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87127
  • 作      者:
    隋红[等]编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李鑫钢,1982年,天津大学化工系化工机械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化学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2年,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天津大学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鑫钢是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的教授,也是天津大学精馏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的主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主要介绍了土壤与地下水环境,污染来源、分类及中国污染治理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场址(场地)评估和修复调查;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迁移过程;非饱和区和地下水的修复技术;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系统的地上处理技术;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效果检验与评价等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4)农药
  农药能防治病、虫、草害,如果使用得当,可保证作物的增产。农药也是一类危害性很大的土壤污染物,施用不当会引起土壤污染。喷施于作物体上的农药(粉剂、水剂、乳液等),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逸人大气外,约有一半散落于农田,这一部分农药与直接施用于田间的农药(如拌种消毒剂、地下害虫熏蒸剂和杀虫剂等)构成农田土壤中农药的基本来源。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在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饲料危害人体和牲畜的健康。此外,农药在杀虫、防病的同时,也使有益于农业的微生物、昆虫、鸟类遭到伤害,破坏了生态系统,使农作物遭受间接损失。
  5)固体废物工业废物和城市垃圾是土壤的固体污染物。例如,各种农用塑料薄膜作为大棚、地膜覆盖物被广泛使用,如果管理、回收不善,大量残膜碎片散落田间,会造成农田“白色污染”。这样的固体
  污染物既不易蒸发、挥发,也不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是一种长期滞留于土壤的污染物。
  6)工业场址污染
  炼油厂、化工厂、钢铁厂、印染厂等工业场址产生大量废液、废渣,加上环境监管不力,直接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的有机物或重金属污染。国内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工业污染场址的危害性。另外,随着城市的扩大化,一些搬迁企业污染场地也势必需要根据土地再利用目的进行相应修复。近些年,科技部及各省市科委开始加强力度关注工业场址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设立了一些重大项目,力图为国内工业场址污染现状寻求解决之道。
  2.地下水污染来源
  地下水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地下水质恶化现象。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工业废水向地下直接排放,受污染的地表水侵入到地下含水层中,人畜粪便或因过量使用农药而受污染的水渗入地下等。污染的结果是使地下水中的有害成分如酚、铬、汞、砷、放射性物质、细菌、有机物等的含量增高。污染的地下水对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都有危害。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土壤与地下水环境
1.1.1 土壤环境的基本特征
1.1.2 地下水环境基本特征
1.2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及其来源
1.2.1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的基本特点
1.2.2 污染来源
1.3 我国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状况
1.3.1 土壤污染环境效应
1.3.2 土壤污染的生态危害
1.3.3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问题
1.3.4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
1.4 中国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及其治理现存问题
1.5 土壤与地下水修复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章 场址(场地)评估和修复调查
2.1 范围与基本概念
2.1.1 污染场地概述
2.1.2 有机污染物简介
2.2 场地评估的基本内容与框架
2.2.1 场地评估的基本内容
2.2.2 场地评估的基本框架
2.3 初步评估
2.3.1 场地历史
2.3.2 场地级别
2.3.3 污染物定性
2.3.4 污染受害群体
2.4 评估与修复检验的取样与监测
2.4.1 渗流区土壤取样与监测
2.4.2 地下水取样与监测
2.4.3 地表水取样与监测
2.4.4 数据质量控制
2.5 综合评估
2.5.1 生态风险评估
2.5.2 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第3章 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迁移过程
3.1 污染物的迁移方式
3.1.1 机械迁移
3.1.2 物理-化学迁移
3.1.3 生物性迁移
3.2 污染物的迁移及转化过程
3.2.1 挥发与溶解
3.2.2 吸附与解吸
3.2.3 化学反应
3.2.4 生物作用
3.3 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的流体力学
3.3.1 土壤、含水层及地下水
3.3.2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3.3.3 多孔介质
3.3.4 流体
3.4 多孔介质中流体的运动过程
3.4.1 渗流
3.4.2 流体流动的描述方法
3.4.3 多孔介质渗流的基本定律——Darcy定律
3.4.4 Darcy定律的适用范围
3.4.5 Darcy定律的推广
3.4.6 非线性运动方程
3.5 多孔介质中溶质的运移过程
3.5.1 对流迁移
3.5.2 扩散迁移
3.5.3 机械弥散
3.5.4 水动力弥散
3.5.5 多孔介质中溶质运移的理想模型
3.6 污染物迁移的数值模拟
3.6.1 模型的建立
3.6.2 数值方法
3.6.3 流体的数值计算模型
3.6.4 模拟软件及其模块
参考文献

第4章 非饱和区土壤修复
4.1 非饱和区土壤修复概述及发展趋势
4.1.1 非饱和区土壤修复技术概述
4.1.2 非饱和区土壤修复发展趋势
4.2 物理化学修复法
4.2.1 土壤气相抽提
4.2.2 原位热脱附
4.2.3 异位热脱附
4.2.4 土壤淋洗
4.2.5 溶剂萃取
4.2.6 原位化学氧化
4.2.7 机械力化学修复
4.2.8 土壤固化/稳定化
4.2.9 土壤焚烧
4.3 微生物修复法
4.3.1 生物通风
4.3.2 微生物共代谢作用
4.3.3 土壤耕作
4.3.4 生物堆
4.3.5 生物反应器
4.4 植物修复法
4.4.1 植物修复基本概念
4.4.2 植物修复有机物污染环境的基本原理
4.4.3 植物修复类型
4.4.4 有机污染物的植物降解机理
4.4.5 植物修复优缺点
4.4.6 植物修复有机污染物的研究与应用
4.4.7 植物修复有机污染土壤在实际工程中应考虑的因素
4.4.8 植物修复技术的展望
4.5 联合修复法
参考文献
第5章 地下水污染修复
5.1 地下水污染修复概述及发展趋势
5.1.1 地下水资源现状及污染状况
5.1.2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概述
5.1.3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发展趋势
5.2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5.2.1 原位曝气
5.2.2 原位生物修复技术
5.2.3 可渗透反应格栅
5.2.4 原位化学氧化技术
5.2.5 抽出-处理技术
5.2.6 自然衰减修复技术
5.2.7 土壤-地下水联合修复技术
5.3 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第6章 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系统的地上处理技术
6.1 热处理技术
6.1.1 热氧化
6.1.2 催化氧化
6.1.3 其他热处理法
6.1.4 热处理应用及费用
6.2 吸附处理法
6.2.1 活性炭吸附系统
6.2.2 沸石吸附系统
6.2.3 高分子吸附系统
6.2.4 吸附再生技术
6.3 生物处理法
6.3.1 生物法处理工艺介绍
6.3.2 生物法降解动力学
6.3.3 生物过滤池的设计
6.3.4 生物法技术的存在问题与发展
6.4 溶剂吸收法
6.4.1 吸收法工艺流程介绍
6.4.2 吸收法工程化应用
6.5 其他分离方法
6.5.1 膜分离法
6.5.2 光解和光催化法
6.5.3 等离子法
6.5.4 压缩冷凝处理法
参考文献

第7章 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效果检验与评价
7.1 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效果检验和评价标准的目的与作用
7.2 国内外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基准制定
7.2.1 评价标准的基本内容
7.2.2 评价标准的制定程序与基本方法
7.2.3 评价标准的检验与修订
7.3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基准与标准
7.3.1 概述
7.3.2 美国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基准与标准
7.3.3 英国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基准与标准
7.3.4 日本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基准与标准
7.3.5 法国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基准与标准
7.3.6 加拿大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基准与标准
7.3.7 荷兰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基准与标准
7.3.8 澳大利亚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基准与标准
7.3.9 丹麦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基准与标准
7.4 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生态学评价
7.4.1 污染土壤修复生态学评价方法
7.4.2 土壤修复生态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7.5 我国修复基准及评价方法的现状
7.5.1 技术局限性及问题
7.5.2 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