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绿色治理:全球环境事务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328191
  • 作      者:
    蔺雪春著
  • 出 版 社 :
    齐鲁书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蔺雪春,副教授,博士,中共中央编译局在站博士后。1977年生,山东莱芜人。2008年获山东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以来任山东工商学院教师,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并于2011年进入中央编译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入选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会理事,中困行政管理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环境政治、农村政治、公共管理等综合问题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和在研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等六项,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国农村观察》等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三十余篇。出版译著两部:《地球政治学:环境话语》(第一译者)《全球环境政治:权力、观点和实践》(第二译者)。出版教材一部:《当代中困农村政治分析》(副主编)。
展开
内容介绍
  《绿色治理:全球环境事务与中国可持续发展》在内容和结构上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讨论的是“环境全球事务”(即他概括为的“全球环境话语”和“联合国全球环境治理机制”),尤其是理论层面(话语)和实践层面(制度)之间的相互建构关系——这是他博士论文的主体部分。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他博士论文的重要特点是不仅一般性描述了这样一种相互建构关系,而且尝试做出一种定量意义上的量化分析,并以联合国气候变化议程为例做了实例性解析。正因为如此,该论文获得了2009年度山东大学的优秀博士论文奖;后一部分讨论的是“环境全球事务”视野下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系统探讨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管理、可持续发展途径和可持续发展外交,而前提则是我们必将逐渐强化的“生态理性”或“生态主义”回应方式。可以看出,他努力地将前后两个部分置于一个共同的分析框架之下,并且包含了一种明确的环境政治价值取向:即在更积极地融人环境国际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自20世纪80年代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气象组织、国际科学协会理事会(ICSU)在奥地利菲拉赫组织了一系列讨论会,在1985年的会议上,一个由科学专家组成的国际小组就全球变暖的危险性和问题的严重性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相对一致的意见,认为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甲烷、臭氧、氟氯化碳的含量正在增加,它们对长波太阳辐射的吸收与发散将可能影响地球气候;假如当前的趋势继续下去,二氧化碳与其他温室气体的混合浓度在2030年将会达到工业化之前二氧化碳浓度的两倍,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5~4.5℃;而气候变化也与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构成变化所导致的酸沉降、臭氧层遭破坏等其他环境问题紧密相连;减少使用煤炭、石油以及保存能源将会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有助于保护臭氧层并减缓气候变化速度。②很明显,在更具针对性的专业信息与知识面前,问题的现状、性质被逐步暴露出来,行动的方向变得逐步清晰起来。科学共识的形成也就为国际社会认知、理解气候变化问题从而进一步采取行动提供了一种基础和指南。
  二、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_-90年代初期
  这一阶段的气候变化议程是在科学与政治两个层面上展开的,但与前一阶段相比,问题的重心开始从科学层面向着政治层面转移,直到气候变化问题被真正列入政治议程之内。
  20世纪70年代以及80年代前半期所举行的一系列气候变化问题会议,在努力达成并不断推进科学共识的同时还向人们传递出这样一种信息,即确定和评估未来气候状况已成为国际社会所面I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这种紧迫性又进一步被80年代逐步突显出来的洪水、热浪、干旱、飓风、土地沙漠化、海平面上升等重大气候灾害或环境灾害所强化。美国于1980、1983、1988年发生了3次严重的干旱或热浪灾害,造成严重的粮食减产和经济损失;东非1982~1983年的大干旱也造成大量牲畜死亡,并直接导致几十万人的大饥荒;1988年前苏联、中国也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巴西、孟加拉国等国则遭受了洪水灾害,加勒比海地区、新西兰和菲律宾则经受了龙卷风和台风的袭击。①随着环境灾害的暴发,政治、社会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也在不断加剧,要求采取行动的呼声越来越高,国际社会不得不对气候变化问题予以高度关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1987年发表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要求,国际社会必须以一种综合的、长远的、可持续的眼光为应对危及整个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全球环境问题采取联合行动。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国际社会的行动步伐逐渐加快。
  ……
展开
目录
序言
导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结构安排
上篇 全球环境事务
第一章 全球环境话语
第一节概念界定
第二节 全球环境话语的变迁历程
小结
第二章 联合国全球环境治理机制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联合国全球环境治理机制的变迁历程
小结
第三章 全球环境话语与联合国全球环境治理机制相互关系
第一节 两者相互关系的确定:定性判断与量化分析
第二节 两者相互关系的一种描述:形式、内容及性质
第三节 两者相互关系的解析:主要变量与基本过程
小结
第四章 个案研究:联合国气候变化议程
第一节 对联合国气候变化议程的总体描述
第二节 议程展开:情境、行为体、规则及建构进程
小结
第五章 全球环境事务若干问题及未来展望
第一节 当前问题与思考
第二节 未来全球环境事务展望
小结
上篇总结

下篇 中国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 从全球环境事务中学些什么:趋向生态理性和生态主义的反应
第一节 环境认知与环保起步
第二节 环境关切及管理体制建设
第三节 推进环境行动
第四节 理解生态理性和生态主义
小结
第七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权威、确定性、环境友好
第一节 凝聚权威:政治可持续
第二节 增强确定性:科技去风险化
第三节 促进环境友好:环境价值经济化与社会化
小结
第八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管理:环境友好型政府与绿色新政
第一节 环境友好的公共管理:环境友好型政府的范式基础与原则
第二节 环境友好型政府对中国特殊语境的适应性
第三节 绿色新政:加快中国公共部门的环境友好进程
小结
第九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途径:生态现代化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远景追求及其分化
第二节 生态现代化:谋求中国可持续性的一种现实路径
第三节 中国生态现代化战略:一种简明观点
小结
第十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外交:国际生态竞争力建构
第一节 中国环境外交原则
第二节 中国环境外交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推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外交策略
小结
第十一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
第一节 评价原则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数模型
小结
下篇总结
结论
第一节 绿色发展:人类发展的生态转向
第二节 生态民主:绿色发展的制度架构
参考文献
附录1 英文首字母缩略词表,
附录2 文中所用图表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