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发展中的粉末冶金理论<br>1.1 巴尔申的粉末金属学<br>1.2 连续介质力学对粉末成形理论的描述<br>1.3 粉体力学与工程<br>1.4 金属粉末烧结理论的扩散和流动学派<br>1.5 先进材料的制备技术<br>1.6 粉末冶金缺陷<br>1.7 结束语<br>参考文献<br><br>第2章 金属粉末的制备技术和理论<br>2.1 金属粉末生产的概述<br>2.2 物理化学法<br>2.2.1 还原法<br>2.2.2 金属热还原法和还原化合法<br>2.2.3 电解法<br>2.2.4 气相法和液相法制备超微粒子的原理和技术<br>2.3 机械法<br>2.3.1 雾化法<br>2.3.2 机械粉碎法<br>参考文献<br><br>第3章 粉末的特性及表征<br>3.1 颗粒的几何形态特性<br>3.1.1 颗粒大小<br>3.1.2 颗粒群的粒径分布<br>3.1.3 颗粒的形状<br>3.2 颗粒的堆积特性<br>3.2.1 等径球形颗粒群的规则堆积<br>3.2.2 等径球形颗粒的任意充填<br>3.2.3 不同粒径球形颗粒的密实堆积<br>3.2.4 实际颗粒的堆积<br>3.2.5 影响颗粒堆积的因素<br>3.2.6 粉末的堆积密度<br>3.3 粉末体的摩擦特性<br>3.3.1 安息角<br>3.3.2 库仑定律<br>3.3.3 内摩擦角<br>3.4 颗粒间的作用力<br>3.4.1 颗粒间的范德华力<br>3.4.2 颗粒间的静电力<br>3.4.3 颗粒间的毛细管力<br>3.4.4 颗粒间的团聚和分散<br>3.5 粉末体的流动性<br>3.5.1 粉体流动<br>3.5.2 开放屈服强度<br>3.5.3 Jenike流动函数<br>3.6 粉末的表面性能<br>3.6.1 粉末的表面张力效果<br>3.6.2 表面基<br>3.6.3 表面润湿性<br>3.6.4 表面吸附性<br>3.7 颗粒的声、光、电、磁特性<br>3.7.1 颗粒的声学特性<br>3.7.2 颗粒的光学特性<br>3.7.3 颗粒的电学性能<br>3.7.4 颗粒的磁学性能<br>3.7.5 颗粒的结晶构造<br>3.8 粉末的表征<br>3.8.1 粉末的取样<br>3.8.2 粒径测量<br>3.8.3 粉末的比面测定<br>3.8.4 化学成分分析<br>3.8.5 颗粒的密度和硬度<br>参考文献<br><br>第4章 粉末成形理论<br>4.1 粉末成形理论概述<br>4.2 以非线性弹性理论为基础的粉末成形理论<br>4.2.1 压力下粉末的位移与变形<br>4.2.2 粉末压制时压坯密度变化的规律<br>4.2.3 以非线性弹性理论为基础的压制理论<br>4.2.4 模型评价<br>4.3 以塑性理论为基础的粉末成形理论<br>4.3.1 粉末体的变形特征<br>4.3.2 粉末材料的致密化<br>4.3.3 粉末体的屈服准则和本构关系<br>4.3.4 塑性成形理论在粉末成形中的验证和应用<br>4.4 以流变学理论为基础的粉末成形理论<br>4.4.1 粉末体流变学概论<br>4.4.2 粉末压制的流变学模型<br>4.4.3 粉末压制的流变学理论应用<br>4.5 粉末成形理论的数值模拟<br>4.5.1 金属塑性力学和土塑性力学的有限元数值模拟<br>4.5.2 有限元法在粉末成形中的应用<br>4.5.3 粉末压制过程的离散元法研究<br>参考文献<br><br>第5章 粉末体的烧结理论<br>5.1 粉末体烧结的概念与分类<br>5.2 烧结理论的发展<br>5.3 烧结的基本过程<br>5.4 烧结的驱动力<br>5.4.1 本征过剩表面能驱动力<br>5.4.2 本征拉普拉斯应力<br>5.4.3 化学位梯度的驱动力<br>5.5 物质迁移机理<br>5.5.1 流动机理<br>5.5.2 扩散机理<br>5.5.3 主导机制和综合作用<br>5.6 致密化机理<br>5.6.1 烧结时间和烧结温度的影响<br>5.6.2 致密化机理<br>5.6.3 再结晶和晶粒长大<br>5.7 多元系固相烧结<br>5.7.1 无限互溶系<br>5.7.2 有限互溶系统<br>5.7.3 互不溶解系统<br>5.8 强化烧结理论<br>5.8.1 液相烧结<br>5.8.2 超固相线液相烧结<br>5.8.3 活化烧结<br>5.8.4 放电等离子烧结<br>5.8.5 微波烧结<br>5.8.6 选择性激光烧结<br>5.8.7 反应烧结<br>参考文献<br><br>第6章 多孔体的热致密化理论<br>6.1 热压致密化理论<br>6.1.1 热压的基本规律<br>6.1.2 塑性流动理论<br>6.1.3 黏性流动理论<br>6.1.4 幂指数蠕变理论<br>6.1.5 经验方程式<br>6.1.6 热压致密化理论的评价<br>6.2 热等静压的致密化理论<br>6.2.1 塑性屈服<br>6.2.2 颗粒晶界的扩散和体扩散<br>6.2.3 幂指数蠕变<br>6.2.4 NabarroHerring和Coble蠕变<br>6.2.5 热等静压图的构建<br>6.2.6 热等静压图的应用<br>6.2.7 热等静压的有限元分析<br>6.3 粉末热锻致密化理论<br>6.3.1 粉末热锻过程的致密化理论<br>6.3.2 粉末锻造过程的断裂理论<br>6.3.3 预成形坯的设计<br>6.3.4 粉末热锻过程的变形机制<br>6.4 温压成形的致密化机理<br>6.4.1 温压成形概论<br>6.4.2 温度对粉末体温压的影响<br>6.4.3 湿润剂对温压的影响<br>6.4.4 温压的致密化机理<br>6.5 粉末的热挤压理论<br>6.5.1 粉末的热挤压概述<br>6.5.2 粉末热挤压理论<br>6.6 粉末的热轧理论<br>6.6.1 多孔材料轧制变形与断裂的基本规律<br>6.6.2 多孔材料轧制成形的塑性泊松比<br>6.6.3 多孔材料热轧成形的致密化理论<br>6.6.4 包套轧制<br>参考文献<br><br>第7章 粉末冶金材料的强韧化理论<br>7.1 细晶强化理论<br>7.1.1 细晶位错塞积理论<br>7.1.2 晶界位错无塞积理论<br>7.1.3 纳米微晶的强化理论<br>7.1.4 典型的细晶粉末材料——快速凝固粉末铝合金<br>7.2 颗粒强化理论<br>7.2.1 位错和颗粒间的基本交互作用<br>7.2.2 两相合金的屈服强度理论<br>7.2.3 两相合金的高温屈服问题<br>7.2.4 典型的颗粒强化粉末材料——粉末高温合金<br>7.3 陶瓷增韧理论<br>7.3.1 增韧机理<br>7.3.2 典型的陶瓷增韧材料——硬质合金<br>7.4 复合强化理论<br>7.4.1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模型<br>7.4.2 强韧化材料的细观力学设计<br>参考文献<br><br>第8章 粉末冶金缺陷<br>8.1 孔隙对粉末冶金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br>8.1.1 脆性断裂与韧性断裂的理论基础<br>8.1.2 粉末冶金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孔隙度关系<br>8.1.3 孔隙特征对粉末冶金材料力学性能影响<br>8.1.4 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的孔隙消除<br>8.2 原始颗粒边界对粉末冶金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br>8.2.1 高温合金PPB<br>8.2.2 其他粉末合金的PPB<br>8.3 夹杂物对粉末冶金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br>8.3.1 粉末高温合金中的夹杂物<br>8.3.2 夹杂物的理论研究<br>8.3.3 其他粉末冶金材料的夹杂物<br>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