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理论法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41689
  • 作      者:
    焦洪昌[等]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2007年司法考试大纲中法理学新增考点,在2009年的司法考试大纲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经过大量充实后从法理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与法理学、宪法学、法史学等学科并列的考试内容,在司法考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共分三章,分别是基本理论、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这三部分联系紧密,其中前两章重在理论,第三章偏于实践。其结构体系如下:
    第一章简要分析了法治、法治理念的含义,逐步引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概念,又从基本特征、本质属性、渊源、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概念进行了系统讲述。第二章介绍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并对其内涵进行了深入讲解。这五个基本内容都是较为抽象的概念,它们落实于法治实践,指导法的实施,从而对立法、执法、司法等不同领域提出具体要求,这就是第三章着重讲解的内容。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三章内容是联系非常紧密的,要从宏观上对其有整体性的把握。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1.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元多级”的法律解释体制。
    2.“一元”的含义。“一元”主要体现为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此外,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
    3.“多级”的含义。我国还存在着以下法定解释的类型:
    (1)凡属于法院审判工作中具体运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解释;凡属于检察院检察工作中具体运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解释。二者之间的解释如果有原则性的分歧,则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或决定。
    (2)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法令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国务院及主管部门进行解释。
    (3)凡属于地方性法规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制定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解释或作出规定。凡属于地方性法规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解释。
    我国的立法体制VS我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我国的立法体制与法律解释体制有着高度密切的联系,毕竟法律解释从宽泛的角度看也属于立法的范畴。我国采行“一元两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或称为“一元两级”的立法体制;相形之下,我国采用“一元多级”的法律解释体制。
    重点整理
    一、立法的概念、特征与程序
    命题角度①立法的概念、特点。
    倒是角度②立法的四个程序: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的通过与公布。
    例某市政府为缓解拥堵,经充分征求广大市民意见,做出车辆限号行驶的规定。
    但同时明确,接送高考考生、急病送医等特殊情况未按号行驶的,可不予处罚。关于该免责规定体现的立法基本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不准确的?①
    A.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B.民主立法
    C.注重效率D。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二、法律实施的内涵
    命题角度①法律实施包含的执法、司法和守法的概念与特点。
    命题角度②执法与司法的区别。
    ……
展开
目录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依法治国
第二节 执法为民
第三节 公平正义
第四节 服务大局
第五节 党的领导
第三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健全完善立法
第二节 坚持依法行政
第三节 严格公正司法
第四节 其他基本要求

法理学
第一章 法的本体
第一节 法的概念
第二节 法的价值
第三节 法的要素
第四节 法的渊源
第五节 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第六节 法的效力
第七节 法律关系
第八节 法律责任
第二章 法的运行
第一节 立法
第二节 法的实施
第三节 法适用的一般原理
第四节 法律推理
第五节 法律解释
第三章 法的演进
第一节 法的起源
第二节 法的发展
第三节 法的传统
第四节 法的现代化
第五节 法治理论
第四章 法与社会
第一节 法与社会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法与经济
第三节 法与政治
第四节 法与道德
第五节 法与宗教
第六节 法与人权

法制史
第一章 中国法制史
第一节 西周至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制
第二节 唐宋至明清时期的法制
第三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法律
第二章 外国法制史
第一节 罗马法
第二节 英美法系
第三节 大陆法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