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责任政府导向下的政府回应力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73183
  • 作      者:
    高娟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责任政府的构建,必然要求政府及其官僚体系及时、直接、有效地对管辖范围内的公众诉求作出回应。而政府回应的能力建设,不但是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供给职能的本质要求和责任,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回应力的建设不但有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政府的问责机制,更反映着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
  基于此,《责任政府导向下的政府回应力研究》的基本研究思路大致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展开。笔者立足于责任政府的视角,将论题确立为“基于责任政府导向下政府回应力研究”,尝试从理论上探讨政府回应力的价值取向、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并运用个案,总结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回应力建设上所面临的问题,在揭示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回应型政府的基本策略。其基本研究内容如下:
  在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中,对于政府回应的研究,交织共生着关注效率的管理主义与关注公平、民主的宪政主义两种范式取向。而《责任政府导向下的政府回应力研究》所称的“政府回应”,是指政府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按照法律规定,在其社会管理活动过程中,对公众的要求和愿望作出积极反应的过程及相关制度安排。而“政府回应力”,则是指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对社会公众及其他社会组织所提出的各种诉求作出及时和负责的反应与回复的能力。政府回应力的价值取向分为公平、正义、民主的义务价值和追求效率、包容性增长及科学、法治等实践价值两个层面。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权力代理关系是政府回应的逻辑依据;而“责任驱动”则是政府回应的流程模式内涵。
  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应该包括测评主体、测评客体、测评目标、测评标准、测评指标、测评方法和测评报告7个构成要素。它具有实现和落实政府责任、提高政府治理效率、改善政府与公众关系、提升政府效能四项特殊功能,其构建须遵循服务导向、职能依据和发展调整等原则,其构建的系统流程依次应为功能定位、方案设计、功能检验三个基本环节。政府回应力的测评就是要在政府回应的广度、深度和效度3个维度对其回应的效率、效益、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顾客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基于此,《责任政府导向下的政府回应力研究》构建了一个包括3个维度、8个类别和20个单项目标的政府回应力测量指标体系。
  《责任政府导向下的政府回应力研究》选取了直面丑闻的武汉市经济适用房“六连号”事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都公交燃烧事件后三天五场新闻发布会的迅捷反应及深圳市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中扩大参与的“双向互动”制度创新3个典型案例,分别从回应过程、回应力评价及回应力建设3方面对前文关于政府回应力内涵、内容、流程、标准的观点进行了实证验证。3个案例对于政府回应力建设的启示在于:地方政府应直面问题,务必及时回应民众诉求,并采用区分性的回应策略,超脱案例具体事件来完善制度,政府危机公关必须实现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以系统的制度创新予以回应基层社会矛盾或公众利益诉求。
  政府回应力的高下取决于公众的需求与政府回应的均衡,而这一均衡需要在探究地方政府现实回应力建设所面临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改革策略(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责任政府导向下的政府回应力研究》认为,中国政府回应力建设的制约因素为:责任政府的民主政治土壤贫瘠形成了闭锁场域;以及由传统行政文化的惯性影响所导致的政府对自身责任的知行困;而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则是阻碍责任政府构建,进而妨害政府回应力提升的现实深层动因。
  《责任政府导向下的政府回应力研究》最后提出了责任政府导向下提升政府回应力的对策,即通过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塑实现责任政府的生态优化,通过行政伦理的重塑实现政府责任的主观环境优化,通过组织结构的改造实现责任政府构建中的自我优化,通过完善电子化的政府回应平台加强责任政府的现代化技术保障,并建议以推进公众的政治参与作为责任政府构建与政府回应力提升的核心任务。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理论阐释:“政府回应力”的逻辑基础
第一节 “政府回应力”研究的学科视野
一 管理主义的视野
二 宪政主义的视野
第二节 政府回应力的内涵透视
一 政府回应
二 “政府回应力”的概念与特征
第三节 政府回应力的价值取向
一 政府回应力的义务价值分析
二 政府回应力的实践价值分析
第四节 基于责任政府的政府回应框架
一 政府回应的逻辑依据: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权力代理理论
二 政府回应的流程模式:“责任驱动”
三 政府回应的技术关键:主动、透明、充分、迅捷
四 政府回应的时间序列:抓住“第一时间”与“最佳时机”
五 政府回应的着力点:负责任的官方与负责任的媒体

第二章 测量体系: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的构成与功能
一 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的构成
二 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的功能
第二节 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流程
一 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构建的原则
二 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构建的流程
第三节 政府回应力的测评标准、指标与方法
一 政府回应力的测评标准
二 政府回应力的测评指标设计
三 政府回应力测评的方法选择
第四节 政府回应力测评的实证分析
一 问卷调研的设计与实施
二 政府回应力广度维度的实证分析
三 政府回应力深度维度的实证分析
四 政府回应力效度维度的实证分析

第三章 实证检验:政府回应力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直面丑闻:武汉经济适用房“六连号”事件
一 案例中的政府回应过程
二 案例中的政府回应力评价
三 启示与反思:直面问题、直接回应、超越具体事件完善制度
第二节 反应迅捷:成都公交燃烧事故
一 案例中的政府回应过程
二 案例中的政府回应力评价
三 启示与反思:信息公开透明与及时回应
第三节 扩大参与:深圳市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
一 案例中的政府回应过程
二 案例中的政府回应力评价
三 启示与反思:扩大参与、整合力量、区分回应、双方受益

第四章 帕累托改进:政府回应力的制约因素分析
第一节 权威中心的闭锁场域:责任政府的民主政治土壤贫瘠
一 政治议题中的权利与权力的倒置
二 无限全能型的政府权能理念
三 人治政治中的政府闭锁
四 官员权力的闭合运作
第二节 传统行政文化的惯性:政府对自身责任的知行困境
一 工具理性精神缺乏
二 “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三 家长制作风过盛
四 法治理念植入困难
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阻碍责任政府构建的现实深层动因
一 政府管理制度的不合理造成了回应效能低下
二 等级授职体制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
三 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不健全,限制了政府回应能力的提升
四 地方政府管理方式的落后,制约着政府回应的提高
五 中国式的官僚制对社会需求的忽视

第五章 对策探讨:提升政府回应力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塑:责任政府的生态优化
一 政治复兴:回归公共治理
二 政治发展范式变迁:政府回应模式的变迁
三 理性官僚制的正当性重建
第二节 行政伦理的重塑:政府责任的主观环境优化
一 建立“政府回应”机制的逻辑起点:公共利益至上
二 “政府回应”主体培育的方向:具有“公共道德”的行政人格
三 “政府回应”机制建立的途径:他律与自律
第三节 组织结构的改造:责任政府构建中的自我优化
一 扁平化的政府组织机构:扩大管理幅度,减少中间层级
二 参与式治理:缩短政府决策与执行的距离
三 压缩层级:缩短政府与公众的交流空间距离
第四节 完善电子化的政府回应平台:责任政府的现代化技术保障
一 以公众为中心,建立电子政务发展架构
二 电子政务建设应从网络基础建设向功能应用和社会服务层面转变
第五节 推进公众的政治参与:责任政府构建的核心任务
一 认清角色、明确责任、完善机制
二 积极引导、依法规范、有效回应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