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大外交:东盟外交策略及启示研究》:
文化也是五彩纷呈。历史上,海洋东南亚地区的本土文化长期受到印度文化的浸淫,而大陆东南亚则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阿拉伯文化兴起后,也对海洋东南亚有一定的扩散作用,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南部的伊斯兰文化就是在阿拉伯文化影响下产生的。16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进入东南亚后,义给东南亚国家带来了程度不同的西方文化。因此,东南亚地区的本土文化,加上印度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使得东南渡成了世界上诸多文化汇聚、交流后产生混合文化的一个重要例证。
东南亚国家民族、语言和文化多样性交织在一起,加上殖民主义时期殖民者不怀好意的人为操作,使得东南亚国家的民族、宗教和语言多样性演化成了以民族、宗教矛盾为基础的东南亚国家国内动乱的根源。印尼、马来两亚、缅甸、新加坡、老挝、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国国内的种族和宗教矛盾,几乎都和这些有关。而民族、宗教的跨界分布,也成为东南亚国家之间矛盾的主要源泉。菲律宾、泰国担心马来西亚支持伊斯兰分裂主义;印尼、马来西亚害怕新加坡成为华人的“后台”;新加坡则疑虑其成为马来人夹缝中的华人“孤岛”;缅甸、越南、老挝对少数民族叛乱分子的镇压,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大陆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些始终都是研究东南亚国际关系所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东南亚地区还是整个世界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的缩影。就社会制度来说,东南亚既有越南、老挝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像菲律宾、泰国这样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有像文莱这样独具特色的君主专制国家。就政治体制来说,既有菲律宾、印尼这样的总体制民主共和制,也有新加坡、泰国这样的议会民主制,还有像柬埔寨、马来西亚的君主没有实权的君主立宪制,更有越南、老挝这样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就民主化程度而言,既有西方承认的民主化国家,如泰国、菲律宾,也有西方公认的威权主义国家,如新加坡、马来两亚、缅甸和金融危机前的印尼等,还有文莱的君主专制国家。
因此,在东南亚,“出自不同系统的形形色色的民族相互并立,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是不同的民族国家。语言、风俗习惯、宗教等各不相同”。加上冷战影响造成的东南亚政治状况的多样性,深深嵌入到东南亚国家的国内政治和地区交往之中,成为东南亚国家“大”外交进行的历史基础。
4.冷战的影响
冷战对东南亚国家外交路线的形成,特别是为“大”外交带来的经验教训首先是,小国和弱国最易成为大国争夺的对象和外交交易的牺牲品,与大国的关系事关生死。
东南亚国家深知,殖民时期诸多势力在此争夺,除了东南亚国家富饶的物产和重要的战略地位之外,自身长期的积贫积弱也是重要原因。二战接近尾声之时,西方对东南亚国家的争夺就又一次拉开了序幕,罗斯福去世前还叮嘱美国驻华司令魏德迈“小心注视并防止英法在这一地区的政治活动”,并告诫魏德迈“不给在这一地区活动的法国以任何支持”。而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也积极支持东南亚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以便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影响力。由此,在东南亚这一战略重点区域,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美国和英法,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争夺势力范围或是影响力的斗争一直持续。京南亚国家领导人对此早已深恶痛绝,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自身的强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