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比较政治学研究.第9辑.No.9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28708
  • 作      者:
    李路曲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李路曲,1959年6月生,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比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比较政治学研究》主编;兼任教育部政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西大学教授;曾任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曾兼任山西省政治学会副会长。
  作者长期从事比较政治学研究,走过了一条从一国研究到多国比较、再到理论与方法指导国别研究或案例研究的学术道路。1990年开始从事新加坡政治的研究,1996年以后研究扩展到东亚政治领域,2006年扩展到欧美政党政治领域,2009年开始对比较政治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同时关注中国与新加坡等后发展国家政治发展的比较。先后出版学术著作《新加坡现代化之路:进程、模式和文化选择》(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东亚模式与价值重构:比较政治分析》(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当代东亚政党政治的发展》(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比较政治学解析》(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版),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论著先后获得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山西省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太原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等多项奖励。
  曾受教育部“高级研究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多项研究项目的资助在国外十余所大学进行合作研究、演讲和访学。2013年出席“首届中国政治学30人圆桌会议”。
展开
内容介绍
  《比较政治学研究》学术辑刊,由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组织编辑,每年出版两辑。
  本辑刊的策划与出版,融思想性与前沿性为一体,以比较政治学为特色和重点,以专业化的视角和国际化的视野确保《比较政治学研究》辑刊的学术质量、学术风格和学术使命,致力于解读纷繁的国际政治现实,在对比研究中提炼共通性的分析工具,以期可为国家政治发展提供参照的尺度。
展开
精彩书摘
  《比较政治学研究》是以比较政治学为主题的专业性期刊。我们创办这份期刊,不仅旨在为学界的百家争鸣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探索新范式、提高中国的比较政治学研究水平,同时也是为中国的政治发展和中国政治秩序的建构提供理论资源。不知彼,焉能知己?不知己,焉能知彼?在中国融入世界,中国与世界各国穿越时空的相遇中,通过比较加深中国对自身的认知,避免先验性的把中国划为例外国家;亦通过比较促进中国对外部的了解,吸收其他国家发展过程的经验和教训,以前车之鉴为后事之师。秉承以上理念,过去的几年中,本刊得到了学界同仁的广泛支持。
  本辑开设了“比较政治制度”、“民主运行”、“政府与官僚机构”、“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等专栏。另外,为了聚焦学界热点,也新增了“国家治理”专题。其中,“比较政治制度”专栏刊发了三篇文章,集中讨论了后发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李路曲的《后发展国家法治社会建构的政治生态分析——以新加坡为例》一文,对新加坡法治社会构建的政治和法律基础、领导人的现代化意识和法治意识、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政治发展对法治建设的作用、社会文化与公平正义对制度和政策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运用好这些政治因素对法治建设有着根本的和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对新加坡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指出西方一些传统的民主转型理论并不完全适用,相对一元的政治体制内也可以发展起有效的监督机制,而这是法治社会的根本保障,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该研究不仅是对新加坡法治社会建构进行的经典个案分析,而且对西方民主转型理论传统观念是一个有力的回应。韩国是东亚地区代表性的转型国家,洪静的《韩国国会立法冲突现象及其对中国人大的启示》一文从韩国国会立法冲突的角度诠释了民主转型后韩国政治发展中的问题。她认为立法冲突的发生与韩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成熟有着内在联系,指出包括社会资本建设在内的各种制度和文化建设能够有效控制和减少立法冲突,这对中国人大运行规则的完善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高俊龙的《东盟运行机制初探》从东盟国家运行机制的角度分析了东盟在地区和全球事物中的实际作用不能与其地位相匹配的原因。认为东盟的成立与发展受到国际社会和地区复杂的政治、宗教环境的影响,目前东盟只发挥了交流协调平台的作用,未来组织机构、运行规则等方面的改革是东盟改革的应有之义。
  第三波民主化到现在的40年间,很多国家发生了民主转型。但近年来随着民主政体比例和数量的停滞以及民主转型中出现的问题不得不使学界对民主研究进行深度反思。在对个案关注与学理反思的意义上,本辑刊登两篇文章。弓联兵和吕忠的《颠踬的泰国民主:一项民主质量的评析》中通过评估民主质量指标体系来评估泰国的民主质量,认为在由政治、经济、社会、健康、环境等构成的民主质量指标体系中泰国的关键性指标都未能达标,被归类为“劣质民主”国家。同时认为民主质量的指标维度为巩固泰国民主体制和优化泰国民主质量提供了可行的路径选择。兰达和卡普斯坦则系统考察了传统研究关于经济不平等、经济增长与民主之间的关系。他们指出传统研究的重大缺陷是忽视了对于再分配政策之政治可行性的分析,难以为理解经济不平等、增长与民主之间关系提供统一分析框架。作者研究发现,经济不平等是影响增长与民主关系的重要变量,当再分配政策削弱了经济不平等的程度时,民主更容易实现,而当再分配政策被富人阶层否决时,则很可能带来专制统治的危险。该研究解释了经济不平等通过经济增长机制来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与稳定性,具有学理性和现实性的意义。
  对政府的研究无疑是比较政治学中历久弥新的课题。在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因此,在本栏目中,刊登了吕同舟的《国际比较视野下政府纵向职责体系研究》,他比较了美国、法国、日本三国的政府纵向职责体系,通过比较发现权力配置制度化、职责配置异构化与调控手段柔性化是构建政府纵向职责体系的重要经验。他认为中国政府职能调整的过程中,应当跳出简单的收权或放权思维,探索合理确权,在职责同构的整体格局中适当地嵌套某些职责的异构化配置,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多地采用柔性化或隐形化的调控手段。张君的《美国宪政中的分立政府问题》则从行为因素、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三个层面分析了美国分立政府,认为美国宪政设计中的立法行政关系导致了分立政府的出现,并从法案制定、政策延续性、总体经济表现与财政赤字、国防与外交政策、国会行使监督权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分立政府的影响。奥尔森的《官僚组织的兴衰》探究了20世纪70年代末各领域“去官僚化”的努力,以及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官僚体系的复兴。作者认为韦伯主张的官僚化或韦伯理论批评者所持的去官僚化思想,在20世纪末期官僚体系演进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官僚组织中规范性成分与组织性成分共存,但各成分的意涵及相互关系是因时而异。在各种制度、机构、宏观因素中,究竟何种因素对官僚制的影响较大还未有定论。
  ……
展开
目录
卷首语
┃比较政治制度┃
后发展国家法治社会构建的政治生态分析——以新加坡为例李路曲/3
韩国国会立法冲突现象及其对中国人大的启示洪静/27
东盟运行机制初探高俊龙/40
┃民主运行┃
颠踬的泰国民主:一项民主质量的评析弓联兵吕忠/67
经济不平等、增长与民主:经验比较与理论发现〔美〕迪米特里·兰达伊桑·卡普斯坦著
郇雷、罗星编译郇雷校/80
┃政府与官僚机构┃
国际比较视野下政府纵向职责体系研究吕同舟/105
美国宪政中的分立政府问题张君/123
官僚组织的兴衰〔挪威〕约翰P奥尔森著臧雷振编译/135
┃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
多元与混合:维尔达夫斯基论美国联邦制的文化基石杨绘荣李彤/167
卢梭公意学说的现代性解读王超商红日/181
┃国家治理┃
新加坡国家治理浅析张飞龙/195
善治研究分析框架——以地方治理为中心金义英著李辛译/211
┃研究述评┃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综述孙其宝/235
《比较政治学研究》投稿须知/255
《比较政治学研究》投稿格式/25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