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信念,并且通过学习,使自己牢固地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念。1936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说,正是在1920年,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以后,他开始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1939年底,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对一位进马列学院学习的同志说:“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
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在不同时期反复强调认真研读原著的重要性。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深情地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江泽民同志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时,曾经晚上打着手电筒在宿舍里读《共产党宣言》。胡锦涛同志多次要求全党同志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咬定青山不放松。
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要求党员干部要多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他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讲话时,把马克思主义著作作为党员干部的首选书目。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领导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
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奋斗脚步,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在革命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就会取得胜利,背离或违背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两个历史时期也是如此,正是因为始终不渝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信念,才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短短的几十年间,从贫穷落后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因此,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比作我们党的精神家园一点也不为过。
如今,我们再次出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来之不易。首先,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其次,数以万计的党员干部在我国的建设事业中付出了无数的辛劳与汗水乃至生命;再次,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人为改革开放事业献出了生命。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无数共产党人用汗水、鲜血和生命浇铸而成的,这正如《骜马》中所写道的:“踏月凌云志不低,走南闯北骋东西。若无昔日崎岖路,哪有今朝稳健蹄。”因此,我们都应该加倍地珍惜。
当我们回首那些曾经令人心潮澎湃坚守信仰的故事以及光芒四射的信仰真谛时,就会深深地感觉到,这就是我们应当矢志不移地坚守的精神家园。
●●持之以恒,方可坚守信念
丁玲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信念几乎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像是一根定海神针一样,支撑起一个人的全部。理想信念如此重要,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缺少了它。如果缺少了它,整个人就很难“站立”起来。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信念比什么都重要。在最危难的时刻,在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时刻,宁可丢掉贵重的东西,也要坚守住自己的理想信念。因为,贵重的东西丢掉了,可以通过努力再找回来,信念丢掉之后,就永远也找不回来了。
共产党人,一旦丢掉了理想信念,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成为迷途羔羊,甚至坠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曾有一些党员干部,在入党宣誓的时候,是那么的坚定: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然而,一旦到了危急关头,或是在利益诱惑面前,理想信念就动摇了。比如曾经参加中共一大会议的12名成员之一张国焘,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从搞学生运动到搞工农运动,亲力亲为,勇于负责,还曾经担任过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但是,由于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自恃对党和红军有所贡献,竟然在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时,试图争夺中央领导权,公然另立中央,分裂红军,最后私逃叛党投靠国民党。结果,身败名裂,万劫不复。
一个人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做出越轨出格之事;一个共产党员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违背入党时的誓言,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像张国焘这种信念不坚定而叛党者有之,因过不了名利关背叛信念者有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贪官污吏,就是因为信念不坚定,才会被名利冲昏了头脑。最终,他们都成为了党和人民的罪人。
当然,党员干部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理想信念坚定不移的。在革命战争时期,有无数党员干部,为了坚持理想信念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如刘胡兰、夏明翰、方志敏……
刘胡兰烈士面对敌人的屠刀,慷慨地喊出了“怕死不当共产党”的豪迈誓言。夏明翰烈士临刑前,挥笔写就了成为千古绝唱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方志敏烈士在英勇就义前慷慨陈词:“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他们的鲜血与豪迈誓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在经济建设时期,同样有无数优秀的党员干部,为了理想信念而倒在工作岗位上,或是积劳成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如焦裕禄、牛玉儒、孔繁森、郑培民、罗阳、兰辉等。正是因为有无数这样的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而抛头颅、洒热血,才使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逐渐挺直了腰杆。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信仰,就是伟大的追求和崇高的理想。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坚定的信仰就是带领全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回想起中国共产党从“一大”的12人,到如今的8600多万名党员,其间的90多年里,经历了多少坎坷与崎岖?又有多少优秀中华儿女为此而献身?
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根和灵魂,是不能缺少的。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要深刻理解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好惠及民生的每一项工作,要持之以恒地推进改革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始终坚持深化改革的理想信念不动摇。
●●坚守信念,才能激发潜力
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共产党人战胜强大敌人与一切困难的精神动力。作为共产党人,只有秉持虔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激发我们高贵而伟大的灵魂,喷发出无穷的力量;才能够得到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支持,最终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是秉持着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新中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理想信念,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实现了宏大目标。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它使人产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力量和顽强拼搏的决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和人民正是靠崇高理想的指引,靠坚定信念的鼓舞,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业,才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无数事实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灵魂。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总开关”,它支配着人的一切言行。
如果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不纯或不够坚定,不仅不能激发潜力,而且连“站立”的资本都非常贫乏。目前,信念缺失或信念不坚定的现象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开始显现。比如,个别党员干部把信念弃之脑后,是非不分,善恶不明,任情欲奔流、随物欲漂流、追奢侈潮流、趟腐败暗流;有些党员干部因一时之功,而沾沾自喜、妄自尊大;有的因一时之挫而垂头丧气、游戏人生;有的因一己私欲而不择手段、滥用权力;等等,这些已经引起了党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讲话时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此前还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综观那些落马贪官,其根本原因就是信仰动摇,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缺失,最终才走上了不归路。
人生的路途并不平坦,而是在绵亘的山脉中攀爬,我们的视线往往会被眼前的山头挡住,一时看不到未来,正如我们党在发展历程中有过挫折、走过弯路一样。然而,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即使面对再大的挫折,只要始终坚定信念,对前途充满信心,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他。再大的困难,它可以损毁我们已经取得的成果,但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念。因为共产党人重要的不是所处的位置,而是所朝的信仰方向。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正是我们共产党人正心修身、执政为民、齐家治国的灯塔和方向。正如困难可以阻碍我们前进的速度,但不能改变我们的方向一样。因此,共产党人应该有一种高境界的人生追求,而且必须坚定最崇高的理想信念。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继续深化改革的号角已奏响,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已确立。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出无穷的潜力和智慧,高举党的伟大旗帜,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坚定不移地走在信仰的大路上,斗志昂扬、一往无前、义无反顾、脚踏实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越过挡在眼前的每一个障碍,共同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更好地为建设现代化的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正如李克强同志在2015年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让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以改革创新推动稳中求进。当前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确实给市场主体活力带来障碍,对各方面潜力发挥形成束缚。政府要切实把不该管的放给市场,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到放管结合。真正让企业充分行使经营自主权,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让更多的企业放胆,让科研人员放心,没有后顾之忧地投身创业创新,把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充分激发出来,从而转化为发展的巨大推力。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