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青春赞歌》:
“你有一颗赤诚的报国心,汗水洒齐鲁呀,雪域立功勋!甘为孺子牛,默默苦耕耘。都说是愚公移山不畏难,怎比你知难而进,勇挑重担的共产党人!”这首传唱在雪域峰巅的歌名叫《公仆赞》,歌颂的是孔繁森,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
关于他,有这么几个“关键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两次进藏工作,1994年11月在去新疆考察边境贸易途中因车祸殉职。
他的平凡而伟大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曾经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学习热潮,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同志为此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
《公仆赞》也是在这个热潮中诞生的。
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于山东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61年,孔繁森17岁,他选择了光荣参军。在部队,他刻苦学习,勤于训练,连续6次被评为“五好战士”,连续6次参加军区直属部队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获得“特等射手”称号。1966年9月,孑L繁森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孔繁森急公好义,助人为乐,是山东人推崇的‘仗义性格’,他的口头语就是‘有事吗?’,是领导同事、亲朋好友心目中不怕麻烦、不怕吃亏的那种热情厚道人。”孑L繁森同志纪念馆馆长高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是有名的‘三哥’,你有困难,不等你张口,他就会主动出手帮助。他能把家属在农村卖棉花买电视的钱,借给朋友急用。他不是有了权之后才开始做好事的,即便在生活困难的年代,他也会拿出自己为数不多的薪金给同事家的老人买包点心或者买斤红糖。”“孔繁森爱生活,爱自然,是一个多才多艺、兴趣广泛的人。他喜欢唱歌、跳舞、登山、收藏、摄影和文学创作。”高杉介绍说,“联欢会上,他会用他的歌喉和出色的号召力感染大家。在聊城,他先后兼任过青年摄影家协会和乡韵文学社两个组织的名誉会长(社长),有不少文朋诗友。他的日记、诗歌和西藏风光摄影充满情怀和才气。他还擅长烹饪,拉萨市职业高中创办时,他作为烹饪班兼职教师亲自授课示范。儒家文化的传统美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红色文化共同汇成了孔繁森大爱的源头活水。他有两个听不得:一是听不得别人说山东不好,西藏不好;另一个,就是听不得别人有难处。”孔繁森的小女儿孔玲在接受采访时也说:“父亲菩萨心肠,见不得别人受苦,他乐善好施,乐于助人。他像一团火一样,点燃了身边每一个人;像磁场一样,深深吸引感染着每一个人。”作为父亲,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孔繁森心急如焚;孩子取得了好成绩,他又很自豪,很高兴。
1993年,孔玲如愿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孔繁森拿着录取通知书,看了一遍又一遍,满脸的喜悦和欣慰。
作为丈夫,他深深爱着这个家,爱着自己的妻子。两次援藏,历时十载,孔繁森与妻子长期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他最爱唱的一首歌是《说句心里话》,以表达对母亲、对妻子、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作为儿子,孔繁森对母亲非常孝敬,每次离家回西藏工作时,他都在母亲的跟前长跪不起,久久不忍离开,为自己忠孝不能两全表达歉疚和遗憾。
孔玲很小的时候,孔繁森就告诉她,女孩子一定要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每每遇到困难,孔玲都会努力自己去克服。在孔玲的红色笔记本中,孔繁森写下了这样几句话:“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是人格。”“一个只有克服了自己缺点和弱点的人,才是最强大的人。”“一个人只有不断总结经验,经历磨难,才能成长。”他用这些话来指导女儿的健康成长,也用这些话来激励自己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