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面对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016108
  • 作      者:
    本书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 :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审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大力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特推出本书,供广大党员干部学习。
  经济社会发展要有怎样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如何以创新作为驱动力、寻求绿色增长?
  生态环境如何做到与经济发展并重?
  如何解决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重大民生问题?
展开
内容介绍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本书紧贴十八届五中全会重要精神,对未来五年我国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机遇挑战措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科学的分析,是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重要精神的参考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面对面》: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第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人民群众新的消费需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的民生需求、国防建设新的安全需求,都要求制造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消费品质量和安全、公共服务设施设备供给和国防装备保障等方面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将不断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第三,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持续的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大型飞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我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
展开
目录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一、保持战略定力稳中求进,主动适应新常态
二、科学认识新阶段新特征,正确把握新常态
三、深刻剖析机遇挑战,积极引领新常态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一、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
二、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要有新理念
三、以新的理念引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充分认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准确把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三、科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一、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具备条件
二、准确理解经济增长“7% 左右”
三、实现“双中高”必须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二、加快构建发展新体制
三、变中突破,打造发展新机制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发挥
三、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
二、必须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坚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三、把提升领导干部依法履职能力作为硬要求、硬标准、硬约束
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重要举措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及主要目标
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
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着力点
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
一、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
二、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
三、促进大数据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
五、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举措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一、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三、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和重点
四、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举措
大力发展服务业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
二、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与不足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着力点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至关重要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和主要目标
三、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五、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
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一、全面认识中小企业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
二、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重点
三、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中小企业政策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一、我国区域发展现状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任务
三、构建区域协调发展长效机制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一、坚持协调发展,提升整体效能
二、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三、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四、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一、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取得的成绩
二、新时期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着力点
三、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五、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一、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措施
三、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实施国家安全战略
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
三、国家总体安全观的丰富内涵
四、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
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三、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一、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现状
二、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具体要求
三、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举措
四、努力构建扶贫新格局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
一、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二、促进教育公平
三、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
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二、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
四、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的重大举措
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现状
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四、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分紧迫
二、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四、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
五、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一、加强政府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
二、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
三、确保新《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一、我国当前人口形势和人口问题
二、二胎政策的实施和影响
三、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继续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
一、“十二五”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二、新时期扩大对外开放的新要求
三、新时期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二、“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三、“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机制
四、全面提升我国各地方开放态势
五、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一、正确理解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区战略
二、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三、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发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