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雾霾防治与经济结构优化路径:“鱼”和“熊掌”何以兼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83177
  • 作      者:
    孙华臣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孙华臣,男,1983年10月生,山东枣庄人,经济学博士,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山东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多次参与山东省委、省政府与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领导讲话材料的起草,在雾霾防治、碳排放及收入分配等领域研究成果丰富,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多项,牵头完成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山东省软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许月恒,男,1985年3月生,山东聊城人,管理学博士,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任栋,男,1985年12月生,山东潍坊人,经济学博士,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展开
内容介绍
  《雾霾防治与经济结构优化路径:“鱼”和“熊掌”何以兼得》以事关国计民生的雾霾污染防治为切入点,采用大量的经验数据,依托科学的数量方法,结合国家的环境规制政策,综合分析了大气污染的现状与特征,探索提出了经济结构优化的路径。书中既有分地区、分行业大气污染现状剖析,也有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双约束”等政策影响计量分析;既有全国视角的研究透视,也有地方层面的典型例证,深入浅出,逻辑严谨,不失为环境经济学领域尤其是雾霾研究方面理论、政策与实践三者有机结合的佳作。
展开
精彩书摘
  《雾霾防治与经济结构优化路径:“鱼”和“熊掌”何以兼得》:
  另外产业结构优化对实现经济环境“双赢”的作用不容小觑,它将成为中国工业增长模式转变的动力源泉和中坚力量。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通过产业环境结构优化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以及工业增长模式转变,环境约束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呈减低态势。王兵等(2008)采用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考察了APEC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管制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发现考虑环境管制(即污染排放受到限制)因素后,APEC国家和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较传统全要素生产率有较大的提高,环境管制对实际产出影响显著。谢涓等(2012)研究表明:从全国整体范围来看,经济增长和环境规制两者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对环境规制有显著影响,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从区域类型来看,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性的正向作用,经济增长也会对环境规制产生显著性的正向作用;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谢涓等(2012)的这些结论引申的含义包括:①环境规制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促进经济增长这一渠道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②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依然存在以环境换发展的现象;③不管是在经济发达或不发达的地区,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人力资本都会促使人们更加重视环境质量,因此人力资本的提高不仅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增加了环境规制的强度,从而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熊艳(2011)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在综合考虑衡量环境规制的投入与产出的各项指标及其数据的可得性因素后,构建并计算出了环境规制强度指数,同时运用2004~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一步分析了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之间并非线性的关系,而是“正U形”关系。此结论为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遵循成本说”和“创新补偿说”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张红凤等(2009)基于山东经验选取了污染密集产业的区位商、带动值和经济增长贡献率3个指标,并应用计量模型对环境规制下的污染密集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显示:山东环境规制严格于全国,并取得了一定的规制绩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形状和拐点位置因受到严格而系统的环境规制政策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减轻“两高一低”问题给环境规制带来的压力。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文献述评
第一节 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二节 对环境库兹涅茨假说的质疑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四节 环境质量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第三章 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
第一节 1985~2013年全国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第二节 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及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情况
第三节 分地区的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行业的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第一节 2004~2012年我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第二节 2004~2012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第三节 2004~2012年我国工业烟(粉)尘排放情况
第四节 2004~2012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情况
第五节 2011~2012年工业各行业氮氧化物排放情况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变动及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对比
第一节 直辖市(4个)
第二节 省会城市(25个)
第三节 计划单列市(5个)
第四节 2008~2012年东部地区重点城市3种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
第五节 2008~2012年中部地区重点城市3种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对比
第六节 2008~2012年西部地区重点城市3种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对比
第七节 2008~2012年东北地区重点城市3种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对比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雾霾污染的空间特征分析
第一节 空间相关性检验
第二节 计量模型构建
第三节 变量选择
第四节 空间模型的计量分析

第七章 雾霾污染空间非均衡分布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产业结构
第二节 工业结构
第三节 能源消费结构
第四节 汽车保有量
第五节 火力发电占比
第六节 高污染行业产品分布
第七节 环境污染治理强度

第八章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与经济结构优化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假说
第二节 门限模型介绍
第三节 门限模型计量分析
第四节 对京津冀鲁4地的考察:模拟与校准

第九章 “双约束”下的经济结构调整
第一节 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
第二节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
第三节 短期动态关系
第四节 长期均衡关系
第五节 技术进步及新能源替代的影响

第十章 强化雾霾治理、优化经济结构的具体路径
第一节 着力实施联防联控,提升雾霾防治效率
第二节 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第三节 着力完善考评机制,引领资源优化配置
第四节 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第五节 着力创新发展途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附 录

第三章 附录
表1 全国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指标
表2 全国工业增加值及污染物对GDP占比
表3 东部地区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指标
表4 中部地区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指标
表5 西部地区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指标
表6 东北地区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指标
表7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2011~2013年度氮氧化物排放指标
表8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1985~2013年度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表9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SO2和烟(粉)尘排放强度情况
表10 长江经济带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指标
表11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指标
表12 京津冀地区1985~2013年度污染排放总量及人均指标
表13 3大支撑带2011~2013年度氮氧化物指标

第四章 附录
表14 2004~2012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表15 2004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表16 2005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表17 2006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表18 2007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表19 2008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表20 2009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表21 2010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表22 2011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表23 2012年工业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表24 2004~2012年工业烟(粉)尘排放量
表25 2004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
表26 2005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
表27 2006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
表28 2007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
表29 2008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
表30 2009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
表31 2010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
表32 2011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
表33 2012年工业各行业烟(粉)尘排放量
表34 2011~2012年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
表35 2011年工业各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
表36 2012年各行业二氧化氮排放量

第五章 附录
表37 2014年各直辖市AQI指数表
表38 2014年东部地区省会城市AQI指数表
表39 2014年中部地区省会城市AQI指数表
表40 2014年西部地区省会城市AQI指数表
表41 2014年东北地区省会城市AQI指数表
表42 2014年各计划单列市AQI指数表
表43 2008~2012年东部地区重点城市SO2平均浓度表
表44 2008~2012年东部地区重点城市NO2平均浓度表
表45 2008~2012年东部地区重点城市PM10平均浓度表
表46 2008~2012年中部地区重点城市SO2平均浓度表
表47 2008~2012年中部地区重点城市NO2平均浓度表
表48 2008~2012年中部地区重点城市PM10平均浓度表
表49 2008~2012年西部地区重点城市SO2平均浓度表
表50 2008~2012年西部地区重点城市NO2平均浓度表
表51 2008~2012年西部地区重点城市PM10平均浓度表
表52 2008~2012年东北地区重点城市SO2平均浓度表
表53 2008~2012年东北地区重点城市NO2平均浓度表
表54 2008~2012年东北地区重点城市PM10平均浓度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