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区域经济增长科技驱动力研究:基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省(市、区)科技驱动力评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61724
  • 作      者:
    胡德龙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胡德龙,男,教授,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昌大学周绍森教授为本书的写作提出了宝贵意见,感谢他对我的谆谆教诲和无私帮助,特致以衷心感谢。本书的写作还得到了南昌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15级博士生张阳、教育经济与管理14级硕士生田丹和江西财经大学13级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王志华的热心帮助,他们为我收集了大量的原始数据,特致以衷心感谢。本书的出版得到了科技统计与评估专项项目和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资助,特致以衷心感谢。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共五章。在第一章“导论”中主要对科技进步、科技进步率、科技进步贡献率三个基本概念做了剖析。在第二章“经济增长驱动力分析”中从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内生增长理论四个角度分析了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不同时期的经济理论对经济增长驱动力的侧重点不同。在第三章“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与国内研究现状”中归纳出六种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并对国内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现状进行了综述。在第四章“中国31省市区科技驱动力评价”中分析了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机理,认为科技进步因素主要有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能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和市场化五项并构建了科技进步函数,打开了科技进步这个“黑箱”,把科技进步函数代入总量生产函数估计了物质资本存量、固定资产投资、有效劳动和五项科技进步因素的产出弹性,用同样的模型、同样的数据来源、同样的数据处理方法对中国整体水平及大陆31省市区的科技进步(全要素生产率)、科技进步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三项指标分别进行了测算,并对31省市区分别就全要素生产率、科技进步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三项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在第五章“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创新驱动”中总结了技术先进国(经济领先国)发展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经验,对我国依靠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进行了梳理,从科技进步五个主因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评
  ★在“十二五”期末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55%。
  ——摘自《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在2020年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摘自《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
  ——摘自2014年8月习主席在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时的讲话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概念界定
(一)科技进步
(二)科技进步率
(三)科技进步贡献率
二、研究方法与意义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意义
四、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经济增长驱动力研究的演进
一、古典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源泉的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技术观
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
(一)马歇尔经济发展思想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三)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四)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四、内生增长理论对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揭示
(一)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
(二)罗默的知识内生化模型

第三章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与国内研究现状
一、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
(一)索洛余值法
(二)经济增长核算法
(三)生产率指数法
(四)数据包络方法
(五)生产函数法
(六)内生增长理论方法
二、国内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现状

第四章 中国31省市区科技驱动力评价
一、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一)科技进步与经济均衡发展
(二)科技进步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二、科技进步影响因素分析
(一)人力资本
(二)研究与开发
(三)能源利用效率
(四)产业结构
(五)市场化程度
三、测算模型与方法
四、变量设定与数据说明
……
第五章 依靠科技进步实验创新驱动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