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屿山抗日游击队(中英对照)》:
重大挫折 中队长牺牲 游击队在大屿山树立了反法西斯的旗帜,威望愈来愈高。日本警备队把游击队看成是眼中钉,总想有一天要到大屿山扫荡,甚至会用十倍的兵力进行清剿大扫荡。摆在中队长刘春祥面前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经受起将要到来的战斗考验。
大屿山到底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孤岛,游击队在应对日军大扫荡时采取“化整为零”、分散掩护的战术,它是摆脱强大敌人压力的一种办法。如果集中兵力进行机动作战,是否有足够的回旋余地;部队在紧急的情况下,是否有条件转移到大屿山以外的地区去,这些都是要提前做好准备的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1943年5月的一个晚上,中队长刘春祥带着精干的小队伍,从东涌乡乘船出发,想渡海到大屿山对岸踏石角、龙鼓洲和深圳湾流浮山一带开展工作,打通同宝安县游击区的联系。
但没有料到,船驶到龙鼓洲附近,突然遇到两艘日军武装巡逻艇,仓促之中投入激战。当时,刘春祥乘坐的“艚仔船”,不论航速、火力都处于劣势。刘春祥率领12名战士苦战了几个小时,船被打穿入水下沉,刘春祥与所有游击队战士不幸全部殉难。只剩下一个掌舵的女船工,奋勇泅水,回到赤鱲角,向部队报告情况。
日军发现东涌地区游击队的势力扩大,立即派特务侦察,三天之后,突然半夜包围东涌乡罗汉寺院里的游击队驻地,准备拂晓发动进攻。游击队早已有所警戒,哨兵在天还没有亮的时候,发觉山上有一点一点微弱的闪光,估计是敌人的钢盔。副中队长苏光立即集合部队,沿着山边撤出了敌人的火力包围圈,跑步爬上了对面山的制高点,同敌人对峙。日本警备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到了晚上便撤退了。日本警备队对大屿山游击队的进攻从此打响,频繁的战斗展开了。
大队部决定由大队领导成员之一的政治处主任黄高阳专程赶到大屿山研究如何坚持大屿山的游击战争。经过几次军事会议讨论,他们取得了共识,认为大屿山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加强部队分散作战训练,解决好后勤供应,在山区耕种番薯和储存一部分粮食,在日军大扫荡的严重困难情况下,是有信心坚持下去的。
1943年6月,部队决定补充兵源,将人数扩大到110人,并加强政治、军事训练,扩大活动地区,向西伸展到大澳敌伪驻地周围的村庄羌山、番鬼塘等地,向南伸展到分流村、石壁村、大浪湾村,向东伸展到牛牯湾和梅窝周围村庄,向北加强内伶仃岛、龙鼓洲岛一带海面活动,增大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并派人渗入长洲、大澳等敌占据点内进行瓦解伪军和情报工作,掌握敌人的动向,为应付敌人的扫荡做充分的准备。
游击队的军事力量与武器配备精良的日军相比,完全处于劣势,争取主动的根本办法是依靠人民群众来弥补军事力量上的不足。1944年春,游击队在大屿山地区说服开明士绅实行“二五减租”政策,降低农民交租比例,交租从60%改为50%,解决了农民的生活困难。当地贫苦农民当然十分拥护游击队的减租政策,支持游击队活动。
游击队为了改善部队给养,在内伶仃岛、大鸦洲建立了海上税站,保护了正当商旅的船只,拦截了日军运输船只,并增强游击队在海上的机动能力。游击队准备接受孤岛上反扫荡的挑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