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平安河南建设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368114
  • 作      者:
    魏一明,丁同民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河南省社科院精心筹划、严密论证,组织相关专家,群策群力,共同编写出的,对平安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一书。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围绕生态安全、文化安全、信息网络安全、社会治安防控、突发事件处置等平安河南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分章节论述,注重时效性和对策性,在前期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比较了国内相关省份的平安建设案例,并在撰写过程中积极听取了实务部门的反馈意见,最大程度上增强了对策建议的可操作性。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平安河南建设的理论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平安中国建设。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适时颁布实施了《平安河南建设纲要(2006-2010年)》和《关于深化平安河南建设的若干意见》,就平安河南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和安排,有力地促进了平安河南建设。但要深入推进平安河南建设,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撑和法治保障,就必须对平安河南建设的内涵、基本原则、目标要求等进行理论分析和诠释。

  第一节平安河南建设的内涵分析

  “平”意思是不倾斜,无凹凸,平静;“安”意思是稳定、安定、安心、安宁、安稳。“平安”一词的本意是指没有事故、没有危险或不幸、平稳安全、平安无事、和平安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1150页。平安河南建设是“四个河南”、“两项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根本目的是着眼于河南这个中部大省的“稳定”问题,维护社会安全有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实现和谐稳定。2014年2月8日,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同志在河南省委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当前,河南同全国一样,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思想观念的变化,都会更加剧烈和深入。在这个大背景下,“平安”的内涵更具有现实意义,如何调整好各种利益关系,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确保河南政治安全、公共安全、信息网络安全、治安安全,把平安河南建设提高到新水平,不但是平安河南建设的时代内涵,更是一种时代要求。在新形势下,此时此处的“平安”突出了其新的内涵及意义,就是“稳定、和谐”,稳定是工作、是全局、是大局;和谐是目标、是状态、是生活。

  一、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平安建设又是目前政法工作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同样也是平安建设工作的底线、红线。平安建设活动过程中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只有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平安建设工作的核心价值目标,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解决好损害群众权益的突出问题,才能杜绝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才能防止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李宏伟:《济源平安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对策建议》,载《济源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4》,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08页。

  二、最大程度的消除和减少不和谐因素

  目前,社会矛盾大量地发生在民生领域,是由各种利益诉求特别是贫富差距所引发的。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进程中,我们要保持社会的长期和谐稳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确保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和民意基础。要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从源头上消除和减少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消极因素,最重要的,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民生为重、民生为先、民生为上,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民生问题,坚持以民生的改善促进社会平安,努力织就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

  三、夯实“双基”、实现“双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深化平安建设,根基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完善基层组织,健全基础机制,对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十分重要。实践证明,“双基”工作做好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或缓解。当前,河南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期,既具备了跨越起飞的基础又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更加需要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应进一步增强城乡社区服务群众、解决诉求、化解矛盾的能力,同时注重解决基层基础建设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完善和落实支持保障措施,着力夯实设施基础、组织基础和队伍基础,做到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进一步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战斗力,为推进平安河南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四、坚持依法治理的理念

  衡量一个地方平安建设的成效,不仅要看严管高压状态下的平安,更要看常态下的平安。唯有常态下的平安才是持久的平安。而实现常态下的平安、持久的平安,必须要靠法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们要推进平安河南建设,实现长治久安,必须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实践告诉我们,在更高层次、更高起点上推进平安建设,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理的理念,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更加注重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一刻不停地增强依法办事的本领。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养成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的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

  五、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法治创建及其法治建设工作的指标体系是全面建设“法治河南”、“平安河南”的有效抓手和平台。一方面,法治创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潜质资源。同时,法治创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为下一步探索行业法治环境治理提供借鉴。着力发挥法律工具的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功能,将法治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模式,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平安河南”的建设水平。李宏伟:《济源平安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对策建议》,载《济源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4》,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10页。

  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建设平安河南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悟空,而是来源于我国长期实践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给社会治安增添了许多活力,但它仍然要依靠和借力于综合治理,并从中获得发展的动力。中央政法委员会和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指出,平安建设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主线。这就给平安建设的发展道路和空间定下了规则。事实上,30多年的综合治理实践是平安河南建设得以出台的坚实基础,河南搞平安建设遵循了中央综合治理的方针,把中央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指导性文件作为河南2006年第一个《五年纲要》的摹本。张玮著:《平安建设与社会治安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页。

  七、满足人的安全需求

  平安建设与以往的社会治安或者犯罪理论的本质区别,是它从民众的基本利益出发,把民众的安全需求作为推动社会治安的动力,把社会治安问题作为社会发展问题的组成部分,进而在社会发展以及社会治理的层面上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张玮著:《平安建设与社会治安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4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Maslow)将人类的需要划分为五个级别,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理论是在描述抽象的人和抽象的需要。这个观点对于平安建设中的安全需求却有所不同。平安建设中的安全需求是各层次相互联系的需要,是社会的、具体的需要。所谓各层次相互联系的需求,是指每层需要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需要连在一起。例如,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而从事劳动,但劳动具有的危险不应当使劳动者在劳动中丧命,他不会为了一天的报酬而宁愿在劳动后即刻丧命;他的劳动是为了家庭成员的生存和幸福,这来源于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爱;这种爱是他们一家人对他的尊重;他的劳动创造了家庭幸福和社会的积极评价,而这正是他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人的生理需要离不开安全需要,也离不开爱和尊重的需要,还与他自我价值实现密不可分。各个层次的需求是紧密连在一起的。恩格斯曾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74页。沿着这个逻辑理解平安建设,会发现人们并不是为了解决社会治安问题而去寻找安全,而是人们的安全需求在要求国家解决社会治安问题;不是因为社会治安成了政治问题而不得不去解决,而是安全需求本身的政治性质,也就是民众的安全需求始终处在政治层面,民众要求国家必须履行好这项管理职责。因此,治安形势好或不好,有没有满足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主要不是违法犯罪的原因,而是国家的原因。把安全需求摆在恰当的地位,解决好安全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安全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而不是相互分割对立,是当前安全需求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张玮著:《平安建设与社会治安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5-127页。

  第二节平安河南建设的提出与背景

  中国的许多改革是自下而上产生、自上而下推动的,往往出自于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实际需要而不是完美的理性和辉煌的理论,群众的创造力,地方的创造性,这些都是推进改革的基本动力,也激励着地方从中央争取到更大政治影响和优势的冲动。平安建设不是由中央首先提出,而是地方发起的;它不是直接出自某个理论,但为理论的丰富发展提供了实践性的基础和平台。另一方面,中国国情要求地方的重大实践必须得到中央认可即获得政治上的批准,才能具有强大的政治生命力。因此,平安建设务必要证实它与中央的精神和有关文件具有高度关联性,最好能在中央文件中再现,这样才使地方的平安建设得到中央的明确支持,才会得到“全国领先”的荣誉或者在全国推行的殊荣,并且能在本地方实践中具有极大的权威,能够调动各种资源,突破各种阻碍,从而顺利实施。同上,第15页。

  一、国家层面的确认

  2004年2月,胡锦涛、温家宝、罗干等同志对“平安山东”建设作出批示。2004年5月,

  上述

  同志又对“平安浙江”建设作出了批示。2004年10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把抓稳定、保平安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把提高维护社会稳定、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阵泽伟:《高层布局平安建设》,载《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第19期。事实上,真正使平安建设从地方实践的层面提升为全党共识和全国性重大战略的是2005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2005年10月11日,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该建议第九部分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其中第32条明确提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载《人民日报》2005年10月19日。这是平安建设正式出现于国家战略。这一部分还从和谐社会建设的角度确定了平安建设的许多内容,例如,要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畅通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要加强安全生产,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减少交通事故;加强各种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同上。

  该建议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中央把平安建设、综合治理、加强社会管理等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些工作已不再局限于政法部门及治安职能,而是从全局和整体出发,提升到国家和政府工作的层面。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平安建设的任务,标志着它已经得到全党的确认,成为党和国家的战略。平安建设由此从地方性实践转变为国家行动。张玮著:《平安建设与社会治安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页。

  二、纲领性文件的出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后不久,中央政法委员会和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根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平安建设战略

  很快制定了平安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10月21日将该文件转发各地各部门。各地根据该文件的政策要求制定了本地的平安建设实施意见,由此展开了全国范围的平安建设活动。《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规定了平安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平安建设的主要措施以及要建立健全的责任机制等。《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下发后,2006年12月20日,由中央政法委和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平安网刊载了中央社会洽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在中央提出全国范围开展平安建设一年后,国家专门为农村平安建设制定的基本政策方针。该意见对农村平安建设工作作了比较全面的规定,包括重要意义、目标任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总之,把平安建设定义为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举措,明确了它与综合治理的关系;所谓“新举措”就是它的理念、方针、任务措施、体制和机制诸方面都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创新,把社会治安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与政府工作和责任挂钩,坚持社会治安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性,根据治安状况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进行调整与平衡,从根本上提升了社会治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成为新形势下比较系统的国家战略。张玮著:《平安建设与社会治安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3页。

  三、平安河南建设的正式提出

  2006年5月,根据中央精神以及《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平安河南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即《平安河南建设纲要(2006-2010)》,具体规划和部署了河南省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点工作、主要措施、组织领导等,平安河南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为深入开展平安河南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根据中央有关精神,结合河南实际,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平安河南建设纲要(2011-2015年)》。第二个五年纲要重新确立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以及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对平安建设工作作了进一步细化。同时,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先后制定了近20余部地方性法规规章,内容涵盖国家安全技术保卫、信息化管理、就业促进、村民自治、气象灾害防治、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消防安全、防震减灾、森林防火、安全生产、消费者权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生产安全等,修订完善了16部涉及平安河南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内容涉及治安管理、信访、公共安全等。这些立法,为切实加强和维护河南公共安全、治安安全、信息网络安全、社会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等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河南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平安河南建设的实践与对策建议》,载《河南法治蓝皮书(2014)》,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为保障平安河南建设的有效实施,河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平安建设工作责任制的意见》和《河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实施办法》,省委政法委、综治委、纪检委、组织部、监察厅、人事厅等六部门制定了《河南省平安建设工作奖惩细则》,形成了比较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监督查究机制。河南省委、省政府每年对平安建设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对发生重大不稳定问题的地方和部门实行重点管理或一票否决(警示)。

  当前,河南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期,迫切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提出的建设“四个河南”的要求,结合河南实际,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于2014年5月5日制定了《关于深化平安河南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坚定了指导思想,确立了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举措,完善了运作机制,强化了保障措施。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第三节平安河南建设的原则与定位

  平安河南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到坚持原则、定位准确。必须紧紧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大局,牢牢把握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总目标,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坚持依法治省,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积极创新社会管理,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进一步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思想基础、法治基础,社会基础,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一、平安河南建设的原则(一)坚持党的领导

  深化平安河南建设,关键在加强党的领导。建设平安河南,说到底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同时也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协同作战。事实证明,只要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政领导真正负起责任,平安建设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各级党委必须发挥好核心领导作用,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各有关部门必须在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齐抓共管。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放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严格落实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强化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坚持依法治理

  依法治理原则要求,对平安河南建设必须加强立法规划,使其有法可依。在依法治省的进程中,全省各项工作都要逐步纳入法治轨道,尤其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预防、控制、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工作系统,亟需一套完整的法律规范来确立它的地位、作用、功能和运行方式。制度化、法律化能更好地保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权威性,保证平安河南建设健康、稳定、有序进行。

  (三)坚持走群众路线

  近年来,河南的平安建设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形成平安建设人人有责、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工作局面,实现了社会的持续和谐稳定,根本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对平安的需求作为努力方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专群结合的优势,大力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积极探索群防群治的新路子,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推进平安建设,须臾不能离开这条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地相信群众和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把发挥专门机关的作用与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结合起来,开展群防群治。这是不断开创平安河南建设新局面的重要保证。河南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平安河南建设的实践与对策建议》,载《河南法治蓝皮书(2014)》,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四)坚持统筹协调

  统筹原则要求,在平安河南建设中,要科学部署工作、协调关系,实现各地区全面发展。其中,要特别注意城乡统筹和社会统筹。如,农村社会治安防控是整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的薄弱地带,要改变和摒弃过去那种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观念和做法,逐步清除城乡之间的樊篱,加大对农村社会治安防控的投入。在各个地区、各个部门之间的平安建设资源要统一调剂,防止各地方、各部门间的推诿和资源浪费。

  (五)坚持改革创新

  创新原则要求,加强平安河南建设不能片面依靠增加警力和经费,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载体和平台,优化资金和人力、物力的使用,使平安河南建设效益最大化。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规范资金使用,使平安河南建设体系精简、实用。

  二、平安河南建设的定位

  认识事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观察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在这种联系和比较中可以发现平安建设的定位,也就是它区别于综合治理及其他事物的意义。平安建设中的“平安”不同于古代先民们所祈望的平安,它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和功利性的政策内涵,承载着稳定改革政策和搞好社会治安的重任。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平安河南建设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平安河南建设的内涵分析

一、公平正义

二、最大程度的消除和减少不和谐因素

三、夯实“双基”、实现“双治”

四、坚持依法治理的理念

五、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

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七、满足人的安全需求

第二节平安河南建设的提出与背景

一、国家层面的确认

二、纲领性文件的出台

三、平安河南建设的正式提出

第三节平安河南建设的原则与定位

一、平安河南建设的原则

二、平安河南建设的定位

第四节平安河南建设的目标与要求

一、平安河南建设的目标

二、平安河南建设的要求

第二章平安河南建设与信息网络安全

第一节信息网络安全的发展状况

一、信息网络安全的概念分析

二、互联网在河南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信息网络安全的技术隐患与技术保护

一、信息网络安全的技术隐患

二、信息网络安全的技术保护

第三节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立法的现状和特点

一、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立法的现状

二、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立法的缺陷和不足

三、维护信息网络安全的其他问题

第四节网络舆情研判与维护信息网络安全

一、网络舆情形成规律

二、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

三、完善河南网络舆情研判体系的对策建议

第三章平安河南建设与生态环境安全

第一节生态环境安全的内涵分析

一、生态环境安全的概念

二、生态环境安全的特点

三、生态环境安全与生态文明

第二节河南生态环境安全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河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有利于河南重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

三、有利于河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四、有利于河南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第三节河南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河南生态环境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河南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四节河南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三、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

第四章平安河南建设与生产生活安全

第一节生产安全建设

一、生产安全创建目标与法规体系

二、安全生产准入及伤害预防制度

第二节生活安全建设

一、安全规划与安全文化建设

二、重要生活领域的安全建设

三、110警务建设

第五章平安河南建设与中原文化安全

第一节文化安全的界定、分类和维护文化安全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安全的界定

二、文化安全的分类

三、维护中原文化安全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影响中原文化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文化安全研究整体水平较低

二、文化帝国主义对中原文化建设的冲击

三、狭隘功利主义对中原文化建设的影响

四、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中原文化建设的影响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缺乏法治保障

第三节构建中原文化安全制度体系的主要途径

一、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三、实行文化例外原则和有限度的文化保护政策

四、健全文化安全法制体系,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五、高度重视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

第六章平安河南建设与信访维稳

第一节河南当前信访维稳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访维稳形势仍然严峻

二、信访集中反映的问题

第二节当前信访维稳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原因

二、政策、制度方面的原因

三、上访者方面的原因

四、司法、行政部门的原因

第三节维护信访稳定助推平安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正确认识信访的功能与作用

二、理顺信访与司法的关系

三、完善其他“准信访”制度

四、建立完善的信访预警制度

五、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六、进一步落实信访维稳工作领导责任制

第七章平安河南建设与突发事件处置

第一节突发事件及公共安全观

一、突发事件的内涵分析

二、突发事件的特征与主要成因

第二节突发事件分类与分级

一、突发事件分类

二、突发事件分级

第三节突发事件处置

一、突发事件处置相关制度

二、突发事件处置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完善突发事件处置制度的对策建议

第八章平安河南建设与社会治安防控

第一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概述

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

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架构及运行模式

三、治安防控的基本特征

四、社会治安防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节河南社会治安防控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河南社会治安防控的现状

二、河南社会治安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完善河南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运用系统思想,从整体规划上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二、完善创新考核评价机制,落实社会治安防控责任制

三、突出防控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

四、坚持专群结合,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防控

五、加强治安教育,打牢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根基

六、增强工作主动性,切实加强社会防控理论建设

第九章平安河南建设与社区矫正

第一节社区矫正制度概述

一、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

二、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三、社区矫正对平安河南建设的意义

第二节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

一、社区矫正适用对象的考量

二、社区矫正适用前的调查评估

第三节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及其具体职能

二、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

三、强化进社区矫正中的教育矫治

四、完善社区矫正奖惩机制

五、完善社区矫正救济程序与法律监督

六、加强社区矫正的风险评估

第十章平安河南建设与社会组织发展

第一节社会组织发展概论

一、社会组织的内涵

二、社会组织的特点

三、社会组织的发展

第二节河南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河南社会组织发展状况

二、河南社会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分析

第三节发挥社会组织重要作用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三、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

四、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第十一章平安河南建设与人口流动治理

第一节河南流动人口现状与特征

一、河南流动人口的总体现状

二、河南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流动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保障不健全

二、子女教育、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突出

三、地位不平等,难以融入城市生活

四、流动人口犯罪成为严重社会问题

第三节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工作

二、加强对流动人口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三、加强对流动人口犯罪的防控

第十二章平安河南建设与征地拆迁补偿

第一节河南征地拆迁补偿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河南征地拆迁补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河南征地拆迁补偿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河南征地拆迁补偿体制机制的法治化

一、健全农村集体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机制

二、完善农村户籍管理体制

三、确定市场化补偿机制

第三节推动征地拆迁补偿工作法治化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征地补偿拆迁工作的制度安排

二、严格开展征地拆迁补偿中的执法活动

三、健全征地拆迁补偿的司法救济程序

第十三章平安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第一节平安建设体制机制的体系构成

一、平安建设的战略制定

二、平安建设的治安防控

三、平安建设的社会参与

四、平安建设的多元纠纷解决

第二节河南推进平安建设的创新经验

一、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工作

二、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三、多方探索平安建设社会参与

四、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

第三节平安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平安建设思想观念的问题

二、平安建设队伍发展的问题

三、平安建设设施运营的问题

四、平安建设服务平台的问题

第四节创新平安建设体制机制的基本原则

一、法治的方向和原则

二、保障权利的原则

三、程序正义的原则

四、民主参与的原则

五、统筹协同的原则

第五节创新平安建设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基层平安建设工作机制

二、创新平安建设社会参与机制

三、创新社会治安防控机制

四、创新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

第十四章平安河南建设的实践样本

第一节“平安濮阳”的实践

一、主要做法

二、取得成效

三、几点启示

第二节漯河沙澧河“和谐拆迁”的实践

一、主要做法

二、取得成效

三、几点启示

第三节鄢陵县打造治安高地的实践

一、主要做法

二、取得成效

三、几点启示

第十五章国内平安建设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平安浙江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二、经验和启示

第二节平安江苏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二、经验和启示

第三节平安广东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二、经验和启示

附件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平安河南建设的

若干意见

平安河南建设纲要(2011—2015年)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