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保障工程基础理论与方法》从装备保障工程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出发,深入研究了装备保障工程的概念内涵、外延,以及基本作用机理和基本问题,构建了基础理论与技术体系框架。针对保障对象任务系统、保障对象系统的保障特性和保障系统,明确了“三个系统”定性、定量描述,给出了模型和建模方法,给出了具体建模实例,详细分析了这些模型的在装备全寿命过程中的演化,为“三个系统”作用机理模型研究奠定了基础。针对“三个系统”作用机理,明确了作用机理的定性、定量描述,给出了瞬时可用度离散时间模型和复杂任务下任务可靠度模型的建模方法,建立了单部件一般概率分布下瞬时可用度模型、复杂任务下任务可靠度模型和平均任务可靠度模型,运用数学证明和数值计算方法初步分析了作用机理的基本运行规律,即瞬时可用度稳定性规律和[O,T]区间内瞬时可用度波动规律,详细分析了模型全寿命演化。围绕瞬时可用度波动规律,给出了波动的定量描述,通过大量的数值计算,详细分析了波动影响因素,从理论分析和数值分析两个方面明确了波动产生的机理,即只要故障率或修复率存在时变,系统瞬时可用度必然有波动现象发生。
明确了装备保障工程全寿命实践两类基本问题,即稳态问题和动态问题,给出问题的数学描述,并对动态问题进行了实例研究。
《装备保障工程基础理论与方法》既可作为装备保障工程领域研究生学习教材使用,还可以为从事装备保障工程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实践人员提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材料。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