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中心城市概述
1.1世界中心城市理论概述
1.1.1 中心城市的概念界定
1.1.2 中心城市演化理论研究
1.1.3 中心城市发展影响因素
1.2 我国中心城市理论概述
1.2.1 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
1.2.2 中心城市发展路径
1.2.3 中心城市产业状况
1.2.4 中心城市功能实现
1.3 研究现状评述
第2章 区域中心城市的理论溯源与实践启示
2.1 世界城市体系的层次格局
2.1.1世界城市的层次格局
2.1.2世界城市体系空间分布
2.2 现代城市发展特征与趋势
2.2.1 现代城市发展的特征
2.2.2 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2.3 区域中心城市的理论机制
2.3.1 非均衡增长视角下的中心城市
2.3.2 中心地视角下的中心城市
2.3.3 聚集经济视角下的中心城市
2.3.4 区域要素流动视角下的中心城市
2.4 区域中心城市的基本内涵
2.4.1 区域中心城市概念界定
2.4.2 区域中心城市基本特征
2.5 典型中心城市的实践启示
2.5.1 美国中心城市:多核联动
2.5.2 欧洲中心城市:双极互动
2.5.3 日本中心城市:单核发动
2.5.4 中心城市创建的实践启示
第3章 我国城市体系演化历程与整体特征
3.1 我国城市体系演化历程
3.1.1 古代城市的孕育
3.1.2 近代城市的萌生
3.1.3 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发展
3.2 我国城市体系整体特征
3.2.1 数量趋于稳定而密度仍然偏低
3.2.2 规模不断扩大而功能仍待提高
3.2.3 实力不断增强而世界城市缺乏
3.2.4 集群发展突出而协同发展不足
3.3 我国中心城市空间布局
第4章 区域中心城市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
4.1 地理先导因素
4.1.1 水利条件
4.1.2 交通条件
4.2 政治主导因素
4.3 经济诱导因素
4.4 科技引导因素
4.5 文化积淀因素
第5章 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功能与能力评价
5.1 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功能
5.1.1 战略支撑功能
5.1.2 创新引领功能
5.1.3 区域带动功能
5.1.4 服务枢纽功能
5.2 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5.2.1 评价指标理论遴选
5.2.2 评价指标实证筛选
5.3 能力评价计量模型构建
第6章 区域中心城市确立标志、模式与数量预测
6.1 区域中心城市确立标志
6.1.1 区域中心城市确立的综合标志
6.1.2 区域中心城市确立的具体标志
6.2 区域中心城市确立模式
6.2.1 自然形成模式
6.2.2 行政直辖模式
6.2.3 区域认定模式
6.3 区域中心城市数量预测
6.3.1 标杆分析法
6.3.2 中心性指数法
6.3.3 辐射范围测定法
第7章 实例研究:武汉国家中心城市的创建
7.1 武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意义
7.1.1 符合多中心网络新格局的客观要求
7.1.2 打造世界中三角城市群的有效途径
7.1.3 加快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举措
7.1.4 推动黄金水道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
7.2 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历史变迁
7.2.1 第一次崛起(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223年)
7.2.2 第一次衰落(秦皇灭楚—东汉末年)
7.2.3 第二次崛起(东汉末年—清朝末年)
7.2.4 第二次衰落(北伐战争—武汉解放)
7.2.5 第三次崛起(建国初期—20世纪90年代)
7.2.6 第三次衰落(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
7.3 武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现实基础
7.3.1 区位优势
7.3.2 政策机遇
7.3.3 产业体系
7.3.4 科技基础
7.3.5 文化底蕴
7.4 武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能力比对
7.4.1 比对范围选取
7.4.2 关联数据整理
7.4.3 能力对比评价
7.5 武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选择
7.5.1 “三大”优势创新战略
7.5.2 “三大”区域联动战略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