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西部经济一体化及其促进政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61595
  • 作      者:
    俞培果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俞培果,1956年3月生,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西南科技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已经在《经济学动态》、《中国农村经济》、《预测》、《中国科技论坛》、《数理统计与管理》、《管理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30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根据当前国内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和研究的目的,对经济一体化概念作了进一步扩展,国内的经济一体化除了要消除阻碍产品、生产要素和技术跨区域自由流动的行政边界障碍之外,还包括其它一切非制度因素的影响,促使国内各区域经济充分融合,使产品、生产要素和技术跨区域充分流动,使各个地区都能够由比较优势、规模经济、技术扩散,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最大限度地获得静态和动态收益。这样的一体化概念关注的不再是产品、生产要素和技术是否可以跨区域自由流动,而是跨区域实际流动的状态和效果。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西部经济一体化及其促进政策研究》:
  产业结构法认为产业结构离散表明较高程度的经济一体化,但大量经验研究表明,许多经济一体化水平高的国家之间却表现为较高的产业结构相似性。可能给出的解释是,虽然经济一体化会导致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但分工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产业之间的横向专业化分工;另一种是产业内的纵向专业化分工,前者导致产业间贸易的增加,后者导致产业内贸易的增加。经济一体化导致产业内纵向专业化并不会使一体化成员之间的产业结构离散,因此根据两经济体产业结构是否发生了离散来判断其是否发生了经济一体化便存在问题,其结果没有反映出产业内纵向专业化所实现的经济一体化。相反,产业内纵向专业化却会使一体化经济体之间的商业周期相关性提高,因此商业周期法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体化经济体之间产业内贸易的情况。此外,产业结构法利用两经济体产业结构的离散程度来测度其经济交流障碍的消除程度,这种反推也面临着不确定的问题,学者们也对它提出过质疑:世界上一些国家之间贸易壁垒很高,彼此经济联系极少,但它们的生产却各侧重于不同产业,产业结构的相似度很低,运用产业结构法必定判断它们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很高。贸易流法尽管很直观,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国内省际贸易流数据不易获取;二是贸易流法的结果仅仅反映了商品市场一体化,不能反映经济一体化的其他方面。价格法的主要不足是,不能保证所采用的价格数据是同质商品的价格。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产业结构法测度所包含的经济一体化信息更多地反映了赫克歇尔一俄林型,或者李嘉图型产业间贸易的情况,更多地反映了经济一体化所导致的产业间贸易的发展;商业周期法测度所包含的经济一体化信息更多地反映了产业内贸易的情况,更多地反映了经济一体化的所导致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产业间贸易使一体化经济体之间产业结构离散,产业内贸易使一体化经济体之间产业结构收敛。从上面所列举的大量实证研究结果来看发达国家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多表现为产业结构收敛和商业周期相关性增强,仅仅在少数发展中国家才可以观察到随着经济一体化发展产业结构离散的现象。这反映了现代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集聚经济正在逐步增强。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证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
第二节 国内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
第三节 经济一体化与产业集聚的研究
第四节 经济一体化测度方法的运用
第五节 我国国内经济一体化的研究

第三章 研究的视角与方法选择
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本书研究的角度选择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方法选择

第四章 我国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我国经济一体化的整体现状与趋势
第二节 我国各大经济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水平比较
第三节 我国各省商业周期的联动网络

第五章 我国国内经济一体化的若干影响因素检验
第一节 我国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检验
第二节 地理距离对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检验
第三节 国际经济一体化对国内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检验
第四节 工业发展水平对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检验
第五节 经济发展水平对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检验
第六节 产业结构对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检验

第六章 我国西部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第一节 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地理概况
第二节 西部各省与我国4大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规律
第三节 西部各省与全国其他各省经济一体化的规律

第七章 成渝经济区一体化研究
第一节 成渝经济区的经济地理概况
第二节 成渝经济区经济一体化关系与现状分析
第三节 成渝经济区各地市的经济联动分析

第八章 实证结论总结、理论启示与政策含义
第一节 实证结论的概括与总结
第二节 实证结论的理论启示与政策含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