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明清研究论丛.第二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578504
  • 作      者: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明清研究论丛(第二辑)》主要内容包括:《聊斋志异》中“刘、阮遇仙”母题的再现、粉墨帝王:《无瑕璧》的靖难演义及其宫廷演出、《石头记》的叙述层次及其功能与意义、戏剧与权力之间:《昭代箫韶》中的君臣与神道书写、空中楼阁,梦裹干戈:《笔生花》中“三仙祠”意象的分析、对语的生成与规则:以《对类》为中心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明清研究论丛(第二辑)》:

  尽管只是残存本,但由以上分析可清楚看到,宫廷本演绎靖难事件时,武戏与神仙场面,成为剧情得以展开的基本綫索与主要呈现。这些看似荒诞无稽的情节,并非仅是为了热闹的宫廷舞台排场,而是在在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如前文分析所示,大多靖难戏曲的情节、细节,除依据各种私史、笔记、民间传说外,也存在大量的虚构情节,靖难退为叙事话题或背景,这也是本文称之为“演义”的原因。但正是在这些演义中一一而非历史事件的真实与否,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作剧者/观看者处理靖难历史的不同方式与立场。相较于官廷对皇权与君主形象的维护,在夏纶的《无瑕璧》中,尽管剧作最终归附皇权,但它还是以特有的方式表示褒贬,隐约可见“道统”对“政统”的抗衡声音。相比之下,宫廷在演义靖难事件时,更致力于昭显朱棣所代表的绝对皇权。

  类似宫廷本《无瑕璧》这般敷衍王朝兴起的宫廷历史剧,在所存宫廷剧本中占厂颇大比重。清代宫廷大戏从开天辟地演到明代,历代兴亡的剧目都有。目前保存之清官剧本,集中收录于《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官昇平署档案集成》与《故宫珍本丛刊》。笔者遍检《故宫珍藏》所收录之宫廷历史戏,发现无论昆弋腔,或者後来的乱弹、梆子,戏中的帝王几乎都是以绝对正面的形象出现。无论演绎哪个朝代、哪个皇帝,皇帝至高无上的绝对神圣地位成了不容侵犯、质疑的神圣存在,超越了一切政治、道德判断,至于其江山版图之正统性更是毋庸置疑。

  与宫廷本《无瑕璧》一样,这些王朝历史剧无一不是在传达“皇权天定”的主题,且都以诸神赞佑的演剧方式呈现,如演朱元璋兴起的《建洪图》、演唐王朝事业的《定太平》、《红罗山》等,无一例外。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演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平龄传》。剧中孙膑被认为逆天命而行,阻碍秦朝一统事业,以致造成生灵涂炭。秦朝则以绝对的正统性,代表了皇权的至高权威,在众多降临凡间的天神赞佑下,一统六国。最有典型的场面是第七出《奏凯咸阳》,演秦王一统天下後,楚、魏、韩使臣前来献版图册籍以及投诚表文,以示归顺。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舞台场面,俨然彰显现实中威服四海、怀柔远人的大清帝国与帝王威严,其象徵意义昭然可见。“皇权至高无上”、“王朝一统天下”成为宫廷演剧的核心,甚至已超越清王朝曾极为忌讳的满汉、蛮夷之分。在宫廷武戏中,苗族、回族等往往被呈现马丑陋的洞蛮、番兵形象,如《全福庆》第一出《丑寇侵边》,他们试图造反破坏王朝大一统,最终当然是“兴兵一鼓收夷狄”。考虑到宫廷演剧经常承载着仪式功能,我们或许可以理解,宫廷演剧并非旨在承载历史叙述,也不一定承载官修史书“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的历史训诫功用。恰恰相反,宫廷关于历代王朝的“历史演义”,并非意图通过演剧再现历史,而是通过不断地呈现王朝如何受到天道的庇护,宣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与“君权神授”的观念.以及附庸于其下的“忠君”观念。它避开王朝兴起的道德是非曲直与情感归属问题,历史真实以及戏曲的人物、情节都非演出的呈现重点。就此角度而言,演剧在宫廷政治文化中,是以一套象征语言发挥着作用,而非叙事文体。作为一种虚诞的表演艺术,戏曲的内容可以任意发挥;其特殊的表演空间、场合与观看者,又足以使宫廷演剧的象徵意义被解码接受。

  ……
展开
目录
汪廷讷生平、交游与剧作考述
论毛氏父子(毛纶、毛宗岗)与金圣叹评点活动的关系
谁是主角?谁在观看?——论清代戏曲中的崇祯之死
从《西湖扇》中的“写”与“不写”看世变後文人的自我安顿
《聊斋志异》中“刘、阮遇仙”母题的再现
粉墨帝王:《无瑕璧》的靖难演义及其宫廷演出
《石头记》的叙述层次及其功能与意义
戏剧与权力之间:《昭代箫韶》中的君臣与神道书写
空中楼阁,梦裹干戈:《笔生花》中“三仙祠”意象的分析
对语的生成与规则:以《对类》为中心
明清禅宗教材的对句资料
《永乐大典》卷八○八所存宋诗话辑考
《礼经旁训》明万历十六年朱鸿谟、陈文烛等刻本考
戴震《与王内翰凤喈书》真伪考
论胡培晕《仪礼正义》之体例及其“以例治礼”方法之运用
华严字母韵表语音与符号系统考
晚清传教士与汉语研究——以潮汕方言历时语料为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