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与中国化实践探索》:
只有掌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有效地改造世界的目的。因此,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由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最终目的决定的。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是量的变化,而是质的变化,是认识的飞跃。理性认识的特点表现为一系列的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的过程。科学的理性认识已经不是对个别事物的印象,而是综合了许多事物或各方面的感性材料,经过思考加工,舍弃了次要的东西,从中抽出了本质的和规律性的认识。抽象的理性认识虽然离开了个别的具体的事物,但只要是依据实践而进行的科学抽象,不是主观臆造和随意剪裁事实,那它就是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了客观事实的正确认识。
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是认识的必经阶段和初始阶段,没有感性认识也就没有理性认识。因为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而事物的本质就存在于事物的现象之中。人们只有通过事物的现象,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人们认识任何事物,总是先积累有关事物的感性材料,然后通过头脑加工制作,才形成一定的理论。如果把人脑比作“加工厂”,把理性认识比作成品的话,感性认识就是“原材料”或“半成品”。没有“原材料”或“半成品”,也就无法制作出成品。所以,没有感性认识,就不可能产生理性认识。理性的东西之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有感性作基础。否则,理性的东西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主观自生的东西了。“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如果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得来,他就是一个唯心论者。”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