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国研究出版工程·人才学者自选集:领导人才评价与配置》: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我们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由此可见,所谓人才是那些具备了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知识与技能,并且为社会作出了一定贡献的人。人才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人口、人员与人力,其区别之处就在于人才具备了较高的创造意识、丰富的知识技能与显著的工作业绩。因此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描述我们的人才:
人才=一定的知识技能+强烈的创造意识+显著的工作业绩
有了上面对于人才概念的讨论,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人才的问题,就十分清楚了。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认为,应该把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为什么应该把能力与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根本标准呢?因为能力与业绩既是人才的内涵,又是人才的外在形式。能力与业绩对于人才的揭示互为表里并且统为一体。其中能力是根本,业绩是标志。评价人才时,我们应该通过业绩看能力,透过能力看实绩。
然而我们评价人才时,对于能力与业绩的衡量,应该树立系统观、动态观与战略观。
所谓系统观,就是我们对于能力与业绩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系统的能力与业绩,包括知识、经验、技能、才能、成果、成效、成功与品德。品德本身对能力具有放大与缩小的作用。
所谓动态观,就是我们对于能力与业绩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动态的能力与业绩,包括知识、经验、技能、才能、成果、成效、创新意识与品德。强烈的创新意识与优良的思想品德,是保持人才能力与业绩水平持续提高的源泉。
所谓战略观,就是我们对于能力与业绩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战略的能力与业绩,不但包括人才当前所具备的知识、经验、技能、才能、成果、成效,而且包括对人才将来可能具备的知识、经验、技能、才能、成果、成效的估计。强烈的创新意识与优良的思想品德,是保持人才能力与业绩持续发展与更新的动力。
因此,我们认为战略与动态的人才应该用下面的公式进行描述:
人才=一定的知识技能+强烈的创造意识+显著的工作业绩+优良的思想品德
品德,对于党政人才的能力与业绩来说,更是其评价过程中衡量的核心内容。
春秋战国时,军事家吴起与魏武侯一同泛舟于西河。途中,正在观赏景色的魏武侯回头对吴起说:“河山险要,这是魏国的国宝啊!”吴起马上回答道:“不!国家的国宝,在于执政者的德行,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
三国时,刘备在临终前说:“唯贤唯德,能服于人。”历代多为人引用,以戒恶扬善倡导德行。
实际是,优良的思想品德能够扩大或者减小领导者在组织内外的影响力,进而扩大或者减小其实际权力,并最终对其领导绩效产生影响。品德高尚的领导.在组织中能够提高被领导者的服从度,进而提高领导效率。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服人者,以德服为上,才服为中,力(权力)服为下。
因此,我们应该从健全职位规范人手,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能力评价应该具有系统性与战略性,业绩评价应该具有公平性与客观性,品德评价应该具有群众性与动态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