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与地区就业增长:对中国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地区差异及对策研究》:
研究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及其区域差异,首先需要分析和认识不同地区的技术进步状况。本章首先介绍和比较了不同的技术进步测度方法,并分别利用基于索洛余值法测算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各地区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以此来衡量各地区的技术进步水平。然后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和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两个指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对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技术进步状况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最后,为了从动态角度进一步说明我国技术进步区域差异的演变发展趋势,本章还对我国技术进步状况的地区差异进行了收敛检验,分析我国地区间全要素生产率是否存在收敛性。
第一节技术进步概念及其度量
技术进步是技术变革的一种形式,它有两种含义:技术知识的进步和技术应用的进步。前者表现为各种技术原理、思想、方法的不断丰富、完善和更新,后者表现为技术不断转化为社会生产能力和社会生活条件。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技术进步既是改善生产的过程,但同时又包括其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后果(杨德荣,1988)。
技术进步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技术进步概念包括工艺革新、新材料使用、产品更新换代等通常所说的“硬技术”的进步。硬技术进步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人的劳动技能的提高;第二,采用新机械设备的同时对旧机械设备进行改造;第三,采用新工艺和改进旧工艺;第四,采用新材料;第五,采用新能源;第六,生产出前所未有的新产品并且将原产品进行必要改进,使其性能和质量均得到提高;第七,采用新设计;第八,降低生产消耗,提高投入的产出效率(李京文,1997)。而广义技术进步除了“硬技术”外,也包括诸如劳动者知识水平提高、资源配置改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规模经济等“软技术”的进步。经济学在分析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因素时,剔除因为增加生产要素投入量而导致经济增长的那一部分份额后,将剩余的增长部分统统称之为“来自技术进步的因素”。这实际上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广义技术进步。
在宏观经济问题研究中,通常是使用广义技术进步概念。使用广义技术进步定义的好处有两个:一是由于该定义外延足够大,可以兼容各种形式关于技术对经济影响、后果的论述;二是便于使用数学语言描述和估算技术进步。相对于狭义的技术进步,广义技术进步是指在产出的增长中,不能被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投入解释的那一部分产出增长,也就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因此,学术研究中对技术进步的度量通常的做法是采用全要素生产率来代替。但是人们对全要素生产率概念的看法却尚存争议,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基于东亚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对增长较低这一依据,提出“东亚无奇迹”的观点,更引发了学者们对全要素生产率度量问题的质疑。比如郑玉歆(1999)从全要素生产率概念的内涵和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两个方面提出了全要素生产率容易被低估的可能。但即便如此,仍不妨碍全要素生产率概念在经济分析中的普遍运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