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1094199
  • 作      者:
    史云贵著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成都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和先驱城市之一,也是基层民主政治的试验田,尤其在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和社区治理机制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研究》以成都地区的基层治理实践为案例,具体介绍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成都模式”如何在社会组织的孵化与培育方面、村级公共服务资金运作机制与村级民主的治理方面、村级基本公共服务机制方面、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社会风险治理机制创新上以及基层社会干部选任与考评的机制突破上发展出一套契合本地实际的基层治理模式。为我国在现代国家构建进程中不断进行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进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理性路径选择。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研究》以成都地区的基层治理实践为案例,具体介绍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成都模式”如何在社会组织的孵化与培育方面、村级公共服务资金运作机制与村级民主的治理方面、村级基本公共服务机制方面、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社会风险治理机制创新上以及基层社会干部选任与考评的机制突破上发展出一套契合本地实际的基层治理模式,进而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提供一条可资借鉴的理性路径选择。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研究》:
  (四)江汉模式
  “江汉模式”是坚持社区自治方向,以社区为平台,通过制度变迁,在每一个社区范围内,建立的一种行政调控机制与社区自治机制相结合、行政功能与自治功能互补、行政资源与社会资源整合、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互动的社区治理模式。其价值取向和政策主张是既强化区政府职能部门功能又强化社区组织功能,既为街道办事处“松绑”又为社区组织“松绑”,既提高行政效能又发育社会自组织能力。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政社分离、政府分层”“强化两头、弱化中间”“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各具特色、形式多样”。根据江汉区社区建设目标模式的战略需要,江汉区选择了立足自治,上下联动,配套改革,整体推进的制度创新之路:①重新定位社区,选择社区治理模式的运作平台。②重构社区微观组织机构,创建社区自治的组织基础与动作机制。分别构建了社区自治组织(即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协商议事会)并同步构建了社区党组织。③理顺社区内在关系,建立社区网络,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④理顺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保障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性。⑤理顺社区居委会与区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创设社区治理模式的具体形式。⑥建立社区自治的财力支撑体系。
  (五)铜陵模式
  近年来,以取消街办,实行大社区治理为基本内容的“铜陵模式”在全国有着很大的影响。“铜陵模式”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一个减少、两个实行、三个完善、四个强化”来概括。“一个减少”是指撤销街道,成立大社区,减少管理层级。新的大社区采用“一个核心三个体系”(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以及社会组织三个体系为支撑)的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居民自治、中心服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管理服务新格局。“两个实行”是指“实行社区扁平化管理”和“实行网格化管理”。城市按照“市、区、社区”三级管理,建立社区与区直部门工作对接新机制;同时将人、财、物下沉到社区。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历史、现状与基本特征
第一节 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转型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承袭与变异
第三节 当前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特征与主要问题
第四节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模式

第二章 美国公民治理与中国基层社会居(村)民自治
第一节 美国公民治理与中国基层社会践行公民治理的可行性
第二节 美国公民治理与中国基层社会自治共性的四维比较
第三节 美国公民治理与中国基层社会自治差异性的四维比较
第四节 完善中国特色公民治理的理性路径

第三章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合作治理
第一节 合作、合作治理与基层社会合作治理
第二节 中国基层社会合作治理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流程
第三节 “模拟搬(拆)迁”:基层社会合作治理的“锦江模式”
第四节 基层社会合作治理:完善中国特色公民治理的可行性路径

第四章 成都市基层社会多元合作治理的主要模式
第一节 “一站多居”的成都实践与“神仙树模式”
第二节 武侯区社区“两委+工作站”的“居站分离”模式
第三节 锦江区社区“两委-会一站+社会组织”的“街居互补”模式
第四节 新都区“两委三会一中心+经济组织”的“三河”模式
第五节 龙泉驿区社区多元合作治理的“社会资本”模式
第六节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

第五章 基层社会治理中社会组织的孵化与培育
第一节 基层社会治理中“两新”组织培育的四川经验
第二节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内生志愿组织培育的成都模式

第六章 村级公共服务资金运作机制撬开村级民主的成都模式
第一节 成都市统筹城乡进程中的村级基本公共服务机制
第二节 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的实践追踪
第三节 完善村级公共服务创新带动农村社区自治的对策

第七章 基层社会治理中社区文化建设的成都模式
第一节 社区文化的概念、内容、特征与作用
第二节 社区文化建设“成都模式”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成都“高新模式”
第四节 社区文化建设的“温江模式”

第八章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社会风险治理机制创新
第一节 有效应对中国“风险社会”的合作治理路径
第二节 四川省基层社会风险治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三节 基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创新的“遂宁模式”
第四节 城乡接合部社会风险指标体系构建与群体性事件预警
第五节 完善统筹城乡进程中的农民权益保障机制

第九章 基层社区干部选任与考评的机制创新
第一节 基层社区干部选任与考评的现状与问题
第二节 基层社区干部工作绩效评估的“成都模式”
第三节 基层社区干部选拔的“成都模式”
总结 基本经验与若干思考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