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知识分子与电视:角色变迁、功能转型及其反思(1988-2011)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269946
  • 作      者:
    张振宇著
  • 出 版 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知识分子与电视:角色变迁功能转型及其反思(1988-2011)》关注的问题是:近三十年来,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参与电视媒介话语实践的过程中,其角色发生了怎样的变迁?他们所发挥的功能是如何转型的?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其中又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为了探讨这些问题,《知识分子与电视:角色变迁功能转型及其反思(1988-2011)》选择了知识分子参与程度高的三类电视节目(纪录片、谈话节目和讲坛节目)作为研究对象,并尝试借鉴社会化话语理论(social theory of discourse)的框架对其中的代表性文本展开分析。
展开
精彩书摘
  《知识分子与电视:角色变迁功能转型及其反思(1988-2011)》:
  其中,《话说运河》使用的作家不仅人数最多,而且多为一时之选,因此最能代表作为撰稿的知识分子参加纪录片创作的媒介实践,下面就以该片为例,从文本分析、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来展开分析。 
  一、《话说运河》的文本分析 
  《话说运河》摄制于《话说长江》之后,总导演戴维宇曾这样概括它们的差异:“如果说,在我们涉足于长江的时候,注意力还多是集中于祖国山川的风貌,那么,在我们选择运河这一题材时,则是更希望通过电视节目去追溯我们民族的悠久历史,去表达中国人民创造东方文明的艰苦历程……去话说运河身上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散发出的人情味与乡土气。”而有关历史和文明的主题正好能被知识分子借题发挥,由此,他们笔下的大运河不再停留于对祖国大好河山和丰饶物产的介绍,而是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沿河各地的丰富文化,并折射出一些值得警惕的现实问题。在《话说运河》播出后不久,学者张凤铸就专门撰文评之为“有气势也有文采”,如果说“气势”主要是当时的时代精神的传神写照,那么“文采”则更多是创作者人文情怀的个性化抒发,正是这两者的结合,使得《话说运河》的解说词文本显出很强的知识分子气质,下面将分而述之: 
  (一)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观照运河的价值,体现出中国知识分子鲜明的民族主义意识 
  在《话说运河》中,知识分子话语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对运河历史及其文化的珍视,并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生动讲述,来唤起观众的民族主义情怀。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在话语理论的观照下:转型期中的中国知识分子与电视传媒
第一节 话语理论与媒介研究
第二节 知识分子的概念界定及其传播传统
第三节 社会转型期中的知识分子与电视传媒

第二章 “真实”的力量:中国知识分子在电视纪录片中的话语实践
第一节 作为话语实践平台的中国电视纪录片
第二节 知识分子在“作家电视”中的话语实践
第三节 知识分子在纪录片中的“越位”与“淡出”——从《河殇》到《望长城》
第四节 电视纪录片栏目化时期的知识分子话语实践——以《见证》栏目为例

第三章 从幕后到台前:知识分子在电视谈话栏目中的话语分析
第一节 幕后策划:知识分子的新角色——以早期《实话实说》和《艺术人生》栏目为例
第二节 借“书”发挥:知识分子作为谈话节目嘉宾的话语实践(上)——以央视读书栏目《读书时间》和《读书》为例
第三节 现身说法:知识分子作为谈话节目嘉宾的话语实践(下)——以人物访谈栏目《东方之子》和《大家》为例

第四章 心灵独白:知识分子作为主讲人在讲坛栏目中的话语实践——以《百家讲坛》和《世纪大讲堂》为例
第一节 作为话语场的电视讲坛节目
第二节 “学术电视”的勇气:《世纪大讲堂》中知识分子的话语实践
第三节 再造“传统”的尝试:《百家讲坛》中知识分子的话语实践

第五章 反思与比较:对知识分子电视实践的进一步思考
第一节 自身群体与外在环境:对知识分子电视实践的两种反思
第二节 跨媒体的愿景:媒介形态对知识分子话语实践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