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行政经济与行政区划:理论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159849
  • 作      者:
    刘君德,林拓主编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刘君德,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终生教授。原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长期从事人文经济地理、行政区划、城市和区域发展、社区建设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行政区经济”、“行政区一社区”理论。曾兼任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经济地理》杂志副主编、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地名学会会长等。为《辞海》(2009)中国地理分科主编、《大辞海》中国地理卷主编,“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当代中国城市一区域:权力·空间·制度研究丛书》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主持多项国家(自科、社科)基金,教育部、民政部、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及大量地方政府课题。合作出版著作近20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林拓,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致力于行政区划、海洋城市、现代商会等领域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及政府委托研究项目20余项。出版著作《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现代城市更新与社会空间变迁:住宅、生态、治理》等近10部,发表或转载的学术论文70余篇。入选“上海曙光学者”(2005),教育部第二批“新世纪优秀人才”(2005),获中组部优秀调研成果奖、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上海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决策咨询优秀成果奖,上海统战理论优秀成果奖、上海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奖等。学术兼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城市与海洋发展”教席机构首席科学家,中国特色商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城市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香港中文大学兼职教授。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中国城市-区域 权力·空间·制度研究丛书:中国行政区经济与行政区划理论与实践》是行政区经济与行政区划的研究文集,内容涉及中国“行政区经济”的概念、要义与理论,中国行政区间的协同发展、治理机制与改革展望,中国城市系统的概念、理论与规划研究。
  《当代中国城市-区域 权力·空间·制度研究丛书:中国行政区经济与行政区划理论与实践》可供城市人文地理、社会学、规划学、管理学等研究人员学习,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当代中国城市-区域 权力·空间·制度研究丛书:中国行政区经济与行政区划理论与实践》:
  4假性城市化的风险及其质量提升导向的地域转变
  区县重组尤其是撤县建区之后,原县域大量的农村地区也改为区的建制,这种“假性城市化”或“建制城市化”表面上扩大了城市体量,却掩盖了中国城市化的实际程度,常为人们所诟病。实际上,地域形态的转变是区县重组面临的又一重要使命,但地域形态的转变并不是一味追求城市体量的扩大,更要以质量提升为导向来促进空间与功能的逐步优化。城市质量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囿于篇幅限制,在这里,本文着力探讨如何以质量提升为导向来促进区县重组相关的行政区划调整。
  第一,充分发挥行政中心的集合效应。区县重组进程中行政中心的选址显得格外重要,撤销区政府、迁移行政中心可能会导致区域服务水平下降,为此,行政中心应当在城乡空间变化、资源配置、公共服务等方面起到积极的辐射作用。例如,无锡市于2000年撤锡山市分设惠山、锡山两区,此后,惠山区行政中心由原第一大镇洛社镇迁移至堰桥镇。这次调整可谓一举多得,一方面洛社镇经济较为发达,城镇发展较为成熟;另一方面,堰桥镇位于无锡市和江阴市发展轴线的中心,也是城区向北空间拓展的轴线,行政中心的迁移,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战略区位,促进了城区发展,如今,以堰桥镇为基础建设的惠山新城已成为无锡的次中心之一,随即而来多条地铁汇聚于此,交通枢纽、主干路网、生态景观、安居房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如火如荼,成功提升了城市发展质量。
  第二,科学构建区域的政区格局。一般认为,方形、六边形的政区形态为最优,从中心区位向四边的通达性最佳,缩短管理距离,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不仅如此,政区格局的科学构建还应重视与区域战略布局的良性互动,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产业、人口、设施、服务等的合理配置。
  就区县政区而言,如2006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过区县重组使城市空间结构由以往的“东-西”向转变为“南一北”向,构筑“大哈尔滨”城市格局,对城市质量提升产生了重要成效,在产业转移方面,“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促使老城区的工业企业、旅游产业向新设市辖区迁移;在统筹城乡方面,郊区两个市辖区转移劳动力数十万人,占全区农村劳动力的三分之二;在流域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政区调整将松花江的两条主要支流纳入管理,加快了在上游建立污水处理厂的进程,为有效开展流域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部分企业和学校搬迁后的土地也直接转为公共绿地或公园,城市宜居水平得到提高。
  就基层政区而言,宁波鄞州区在2002年撤县建区后的次年,就将原来位于市区的县域行政中心迁到辖区内,从而实现经济重心与行政中心的整合。与此同时,鄞州区着力构建开放型的基层政区格局。2003年鄞州区紧靠宁波市区的三镇改设街道,2008年其中的两个街道再划分为四个街道,2012年其中的一个街道再次一分为二,由此形成放射状的基层建制格局,有助于城区功能、交通框架等的优化。目前,鄞州区行政中心所在的新城区已形成核心商贸圈、中央商务区、行政中心区、高档住宅区、高教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六大功能区”,而周边的中心镇则进一步扩大职权,调动了镇乡街道发展的积极性,至于中心村则强调人口、产业、居住三集中,从而更有效地推进空间与功能的双重优化。
  第三,处理好调整速率与发展速度的关系。行政中心、政区格局等的调整有助于空间与功能的优化,但地域形态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根据城市化发展速度,合理选择政区调整速率至关重要。例如,南京江宁在2000年底改区后,不是像有的区县重组后乡镇调整“一步到位”,而是从行政中心的东山镇开始,进行七轮的撤镇设街,形成适应城乡统筹和产业发展的放射状格局。江宁区改区后的次年,行政中心就改设多个街道,有助于区政府对行政中心的城市管理。与此同时,南京中心城区通过旧城改造来疏散老城区人口,外围地区通过城镇规划调整、公共设施建设、住宅兴建等推进人口集聚和合理布局,从而加快了外围地区城市化的进程,提高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2006年,江宁区转变其空间发展战略,确立以东山新市区为核心,外围的禄口、汤山、滨江三个新城为重点的“一核三元”结构,使城市建设重点继续向江宁区外围延伸;就在这一年,江宁区的新城所在的街道都街镇合并、扩大幅员、增加空间,被撤的街镇所在地统一设置区域性办事机构——“行政事务管理服务中心”,以方便居民办事;街道的幅员形态也相应调整成放射状,形成适应城市发展战略的空间格局。2008年,江宁区率先编制“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主要包括优化产业功能布局、健全城乡一体的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市场,等等。除了在空间与功能上的优化以外,政策创新也稳步推进,2010年的相关调研仍发现,社保、户口等政策“南京、江宁有别”,部分江宁区居民感觉并没有变成“南京人”,“假性城市化”的风险依然存在。不过,自2010年7月起,南京就下发相关文件,在统筹城乡充分就业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实现“同城同策”和“同城同待”,从而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显然,这一渐进性地推进地域形态的转变和相关政策的创新等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区县重组进程中地域形态的转变并不是为了消灭农村与农民,也不仅仅是行政中心集合效应的发挥、政区格局的科学构建等就能解决的,还需要户籍制度、社会保障、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等的制度安排,而以质量提升为导向促进地域形态的深刻转变,才能真正积极化解并超越区县重组的风险。
  ……
展开
目录
(一)行政区经济
关于中国行政区经济理论的核心要义与新的认知:兼论行政区划改革
行政区经济理论的发展阶段与内涵解析
生产、权力与行政区经济的空间组织模式:一个经验分析框架
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行政区经济现象演化分析:以苏南地区为例
行政区经济运行下中国跨省区流域污染问题的司法体制研究

(二)行政区划
中国省制探索:从历史经验展望未来发展
中国城乡区县重组:风险与超越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与城市型行政区相关问题探讨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调整:以湖南省为例
中国城市群市际关系新模式之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京津冀区域治理协同机制研究
撤县设区型新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权冲突研究:基于政府角色转换的视角
设区城市政区空间扩张的区域效应分析:兼谈设区体制改革
新时期省域城镇型政区空间优化与建制转型:以山西省为例
镇管社区背景下的“中间层”体制机制问题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三)相关研究
空间城市系统结构分析与空间治理研究
基于新区域主义的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实证研究
上海自贸区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关联逻辑研究
创造性砬坏下的村庄重建:杭州柴家坞的案例研究
美国南加州大都市水区:治理策略及经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