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黄侃:士气为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5083441
  • 作      者:
    叶贤恩著
  • 出 版 社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本套丛书包括晚明至民国的国学文化名人:徐渭、章太炎、袁枚、辜鸿铭、郑板桥、刘文典、李贽、李叔同、黄侃、林纾。尽管时代有所差距,但人物个人相近,徐渭的佯癫真狂、李贽的赤子童心、郑板桥的傲骨奇才、袁枚的悠游随性、林纾的忧国忧民、辜鸿铭的中西撞击、章太炎的怪异大成、李叔同的看透红尘、黄侃的苦读乐道、刘文典的狷狂骨气,将一众文化怪杰集聚一堂,“旨在使人们从庸俗的文化认同中走出,增强一种独立的人生品格,以史为鉴,去创造别一类的生活。”
  
  海报: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化怪杰·黄侃:士气为先》作者历时数年走访相关人物,力求将黄侃生平全貌展现成书。本书稿在原书《黄侃传》30余万字基础上选取10万字精华部分,作者的考据详细、运笔自然,兼具可读性与资料参考性,是黄侃传记与研究领域难得的佳作。
展开
精彩书摘
  《文化怪杰·黄侃:士气为先》:
  云鹄走进卧室,周氏蜡黄的脸上满是豆大汗珠,极为疲惫,喘着粗气。她见老爷来到面前,脸上露出微笑。
  云鹄向她点了点头,安慰说:“这很好!安全就好,好好休息!有什么事对夫人讲。”黄侃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十,父母叫他“季生”“十子”,社会上称“黄十公子”。他自幼颖异,聪明过人。出生不到一岁的时候,就显得机警神气,深得慈母田太夫人的宠爱,常在父亲云鹄闲暇时,要生母周孺人抱给云鹄看。云鹄看他那小机灵劲,总要逗他。一次,周孺人将他递给云鹄时,云鹄做个恶相,不速接手,黄侃哇的一声哭了。云鹊立即把脸一变,露出慈爱的神态,并连声致歉说:“我逗你的乖乖,你是我的宝贝儿子,我还不爱你!”迅速从周孺人手中接过来。侃立刻不哭了,向父亲露出笑脸来,用两只小手,在父亲的头上、脸上、下颏来回地抚摸,还把小脸贴在父亲的脸上。云鹄十分欣喜,抱着儿子不愿放手。
  黄侃满周岁时,田太夫人和周孺人商量,要测测孩子将来的志向,依当地风俗,办了个“抓周”。除家人外,云鹊还请了在成都的亲朋好友。客人聚齐后,田太夫人端出了托盘.里面盛有糖果、刀剑、笔砚、剪子、金银、布匹等,依次陈列,把托盘放在床上,然后将黄侃放在床的一角,全家人和来客均上前围观。黄侃瞪着乌黑的大眼睛,望着围观的人,时而笑笑,时而摇摇小手,在两位母亲的引导下,沿垫单爬向托盘,到了托盘前,他停了下来,望着父母笑了笑,在围观人的哄闹声中。黄侃的一只小手衬在垫单上,男一只小手抓向笔墨。见此,黄云鹄笑着说:“十子将来要伴笔墨生涯,黄家儒业根本当不会断绝。”田太夫人欢喜异常,说:“这全得祖上的福荫。
  《易》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黄家总是积善,自然善有善报。”黄云鹄说:“你说得很对。我们黄家,世代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祖先们十分注重修身积德,勤苦治学,报效国家。老祖宗瞻公书读得很好,为了成就一番事业,他离开故里,游学江南。时见南唐小朝廷偏安一隅。正面临着新兴的宋王朝的威胁,他便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条例成策,进献皇帝,皇帝对瞻公的才华极为赏识,但他无意进取,就授他著作佐郎、知分宁县令的职位。因为他对钻营十分鄙视,于是就在这个职位一千二十来年。最后他干脆把全家从金华(今属浙江)迁于分宁,安居游乐,归隐于此。
  “瞻公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元吉,为人豪爽,有胆有识,他没做过宫,但他很会生财,就靠这一点,他用来买田聚书,使黄家成为一县之雄。在县城西二十里处,有条小溪名南溪,为修水的支流,南溪水中有两口井,当地人就称此地为双井,元吉公便在双井处选了块地段,修筑家宅,家业由此兴旺。元吉公不仅在灾年拿出钱粮赈救乡里,而且广泛地收购图书,招引四方之士.教导黄氏子弟。元吉公去世后。儿子中理继承了父业,不乐仕进,并在父亲广聚图书的基础上,在樱桃洞、芒台两处修建了两个学堂,教子孙读书问学,不仅本地的学子可以免费观览学堂里的藏书,而且常为之提供宿食,便于研读,由是声名目著,外地许多学子慕名而来,多至数百人。黄家子弟也因此获益匪浅,学业大有长进。中理公及其兄各有五子.均考中进士,时人称之为‘十龙’。”田夫人接过话来,说:“按老爷讲的,我黄家有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这是根本,根深就会枝繁叶茂。今天有老爷的教导,看看十子抓周的这个先兆,吾家再度辉煌.是大有希望的。”周孺人插话说:“老爷、老奶所言极是,关键是靠你们教导。”
  ……
展开
目录
一、颖异少年
二、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
三、东京留学
四、深入蕲北
五、困顿上海,偶续情缘
六、转换战场,在北大当教授
七、寄身兵荒马乱的武汉
八、晋水情思
九、建家金陵
十、素性孝友
十一、“独为遗民诉不平”
十二、继承儒家的尊师传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