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沟通对沟通满意度与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基于中国跨国公司样本的研究》:
但是使用东道国员工也有不利之处:当地人员由于对总公司不熟悉,很难建立与公司总部和各子公司之间的信息沟通,协调方面也会产生问题;同时,由于当地人员往往不了解整个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全部产品及技术等,因此在经营管理的时候往往欠缺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也缺乏全局意识,不能或很少从总公司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有时甚至可能会把子公司的利益置于总公司之上,从而不利于公司总部的整体经营管理。
3.第三国员工
第三国员工是跨国公司从其他国家即第三国招聘的合适的管理人才,往往是国际职业经理人。他们精通外语,了解其他国家文化,到不同国家工作对他们没有多少影响。从第三国或其他国家招聘经理或其他工作人员,这符合跨国公司的经营原则。这些职业的国际经理人员会依照职业道德准则和国际惯例办事,没有民族主义倾向,因而能够被母国和东道国所接受,他们卓越的语言沟通能力、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使公司可以更好地挖掘其跨国经营的潜能。这一做法的缺点在于雇用这样的员工需要花大笔雇佣费用和大量寻觅的时间。
具体企业的人员构成及母国外派员工、东道国本地员工和第三国员工这三种人员所占比例会因企业的不同发展情况而不同。一般来说,在企业跨国经营的初期,以从母国派出的驻外员工为主,东道国国家的雇佣人员比例较低;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大,东道国雇员越来越多,甚至会占大多数。随着跨国公司海外业务的进一步扩大,对国际经理人的需求增加,公司的第三国职员逐渐增多,母公司会对子公司的控制也进一步削弱。我国公司在外国开设分公司,一般来讲,母公司会在初期派出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等生产经营稳定之后,再调回一部分母公司人员,留下核心岗位的外派人员,之后会逐渐增加对第三国职业经理人的需求。
由于我国跨国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在海外公司多以母国外派员工和东道国本地员工为主。这两种员工之间存在的语言及相关因素的巨大差异,是造成跨国公司内沟通问题的主要原因。对于中国在北美开设的跨国公司分公司而言,主要是双方的中、英语言能力及背景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由于我国公司以使用英语为主,因此外派人员的语言沟通能力尤为重要。在这方面,目前以杜一巴布科克(Du-Babcock,1996)的研究最为深入和细致,他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沟通区域”理论。
(二)沟通区域理论
沟通区域理论来源于杜一巴布科克对台湾的外国跨国公司的外派员工和本地员工之间交往情况的观察和研究。根据外派人员的东道国语言水平,他们分别被划分至沟通一区(具备基本语言技能)、沟通二区(具备中等语言技能)和沟通三区(语言接近流利/流利)。在每个区域中,外派人员直接或通过中介者与具备不同外语水平的本地员工交流,这些本地员工有的是具备双语或单语语言技能的管理人员,有的是外语能力有限或者甚至不懂外语的一线员工。
1.沟通一区
沟通一区的外派员工具备有限的东道国语言能力,因为与本地员工缺少共同的语言,只能与大多数本地员工进行简单的直接信息交流。这些外派员工不得不通过语言中介者(双语/单语员工)帮助他们将复杂信息间接地进行语种的转换。这些语言中介者常会是本地的中层管理人员。在上下层之间翻译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这些充当语言中介者的本地管理人员具备了为自己的利益而延迟传递和篡改信息的可能,这种情况在垂直化的集体主义国家中尤其突出,因为在这些国家中员工很少会越过自己的直接领导而与其他上司发生接触(Peltokorpi,2007)。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