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评论(第11卷)》:
“张派”的主人公总是住在上海弄堂。当追求者第一次来时,他便直觉地感到女佣在女主人的房间里工作过。这些两层楼的房子里,气氛温暖而熟悉。嘈杂的市声、昏黄的弄堂、阴湿的宅邸、庸俗的人情,这一切和革命无关,战争离这里也很遥远,大道理淹没在叮叮当 当地电车声里。如张英进所说,“她们眼里的城市是一个父权的秩序,它受到它所想要的东西(女人)的威胁”。她没有天长地久的计划,只有在眼前琐碎的小东西里,都市人畏缩不安的心,能够得到暂时的休息。在当代影像书写里,同样有两个孤岛。第一个《岛》里,海边的老人修补渔船,两个孩子跟着妈妈穿过一条街道去买水,维族老人做礼拜,一家人铺开地毯在院子里阳光下吃饭、聊天、哄孩子睡觉。耐心细致的镜头甚至看到蚂蚁如何在地上爬,蝴蝶怎样在船帮上扇动翅膀。另一个“岛”出现在《老人》里,老人在都市小区街道上迈着蹒跚的脚步,来来去去,物价……香港回归……十三大人选……刘老头的病……张老头外孙女的对象,孤老头做饭:现成的馒头、两个西红柿炒一个鸡蛋。有一个镜头,从老人背后拍过去,前面是街,自行车和汽车不断驶过,老人都不出声看着街。杨天乙紧盯着这个长达十分钟的长镜头,恍若自己已置身于老头们的这个“岛”上,呆看着面前汹涌的激流。
在都市新“视域”中,“当下”地看让一切自身展示显现,它比任何被“当下化”了的想象和神话都来得坚硬。陈晓明也颇为赞赏新生代作家的作品持续关注人的命运,不断触及当代底层民众的生活,同时揭示出生活的困境和无法更改的命运,体现出了当代作家对当下关怀的人文旨归。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