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动态调整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037341
  • 作      者:
    韩胜娟著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的不断增长、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所带来的传统部门劳动力转移压力以及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所造成的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这些问题使得我国面临的劳动力就业压力将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长期、持续存在,若不能得到有效缓解会成为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相关经济理论以及各国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除经济增长因素以外,作为劳动力就业最终载体的产业部门的发展结构是劳动力就业的重要决定变量之一,实现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同步优化调整可以有效地扩大劳动力就业总量,缓解就业压力,进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那么,如何确定与产业结构相协调的劳动力就业结构?现实中的劳动力就业结构该如何进行优化调整?通过什么样的对策措施可以有效地推动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动态调整研究》将统计学中的计量分析方法和投入产出方法以及结构分解方法应用于就业结构动态调整研究,是对现有劳动力就业结构研究的一种探索和尝试,能深化对就业结构研究的深度,同时也是对统计方法应用领域的扩展,可以为劳动经济学领域和统计学领域的学者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市场销售前景。
展开
作者简介
  韩胜娟(1979-),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现就职于华东交通大学,副教授。2004年7月获统计学硕士学位,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2014年12月获统计学博士学位,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要从事社会经济统计分析的相关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依存关系使得两者的协同发展有助于就业总量扩张。我国就业结构显著滞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集中体现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和仓储及邮政业的产业扩张及劳动力质量水平的提升。这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配合以推进结构优化进程。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文献研究动态
一、国外劳动力就业结构研究动态及成果
二、国内劳动力就业结构研究动态及成果
三、国内外劳动力就业结构研究述评
第三节本书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二、研究内容及逻辑关系
三、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理论基础及研究构想
第一节经济发展一般进程中劳动力就业结构演进理论
一、劳动力就业结构演进一般规律的形成与发展
二、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的内在机理
第二节特定历史背景的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理论
一、马克思的劳动力配置理论
二、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中的劳动力产业转移理论
第三节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的决定因素
一、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的市场化影响因素
二、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的非市场影响因素
第四节本书理论分析框架构想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本书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二章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演进特征分析
第一节劳动力数量结构的演进特征
一、劳动力产业分布结构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二、总体劳动力行业分布结构演进趋势
三、按城乡分劳动力就业结构演进特征
第二节劳动力质量结构的演进特征
一、劳动力整体质量的变迁
二、分行业劳动力质量的变迁
三、劳动力质量的行业分布结构
第三章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动态关联
第一节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
一、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
二、劳动力就业内部结构间的作用关系
第二节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演进关系的统计描述
一、结构依存关系统计测度指标
二、劳动力数量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依存关系
三、劳动力质量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依存关系
第三节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动态特征
一、结构变动度的统计测量
二、劳动力数量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度的波动特征
三、劳动力质量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度的演进特征
第四节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动态关系
一、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的可用性
二、结构变动度因果关系实证检验
第四章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优化调整模拟分析
第一节多目标投入产出优化模型的构建
一、投入产出优化模型的基本原理
二、多目标投入产出优化模型的构建
三、最优劳动力就业结构的确定
四、模型模拟的数据准备
第二节不同目标组合下的劳动力就业结构
一、子目标权数设置及模型的合理性
二、不同目标组合下的理想最优劳动力就业结构
三、不同目标组合下的现实最优劳动力就业结构
四、理想最优与现实最优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比较
第三节最优劳动力就业结构与实际结构的比较
一、现实最优劳动力就业结构与实际结构的一致性
二、劳动力就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
第五章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的动因分解模型
一、SDA方法的基本原理
二、基于劳动生产率要素的结构分解模型
第二节结构分解模型的实证测算
一、结构分解模型的数据来源及相关处理
二、结构分解模型的测算结果
第三节部门生产要素对劳动力需求变动的影响
一、生产效率要素的作用方向和程度
二、投入产出效益的作用方向和程度
三、生产技术变革的作用方向和程度
四、各部门生产要素作用的比较分析
第四节最终使用要素对劳动力需求变动的影响
一、消费要素的作用方向和程度
二、投资要素的作用方向和程度
三、净出口要素的作用方向和程度
四、最终使用要素的综合分析
五、部门生产要素与最终使用要素的比较
第六章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体系设计
第一节基于政府视角的对策设计
一、以经济发展战略指引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二、建立依靠市场机制运行的一体化劳动力市场
三、消除劳动力行业转移的制度性障碍
四、以最终使用为中介变量调节劳动力就业结构
五、大力发展教育,提升教育对经济的服务能力
第二节基于经济活动单位视角的对策设计
一、跟踪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关注行业发展态势
二、多渠道提升劳动力的岗位适应性
三、适当承担扩大劳动力就业的社会责任
第三节基于劳动者视角的对策设计
一、努力提升劳动者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树立与时代相适应的就业理念
三、以消费行为的转变来推动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表12010年19个行业部门投入产出表(中间使用部分)
表22010年19个行业部门投入产出表(最终使用部分)
表32005年19个行业部门投入产出表(中间使用部分)
表42005年19个行业部门投入产出表(最终使用部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