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完善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35156
  • 作      者:
    杨建利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杨建利,男,1977年12月出生,河北泊头人。2007-2010年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玫读农业经济学专业博±学位,2010年7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11-2014年在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博±后流动站工作,2014年10月出站,现为成都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持省部级社科基金课题一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三项,在《宏观经济研究》、《软科学》、《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现代化研究》、《经济纵横》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主要学术研究领域:农业、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
展开
内容介绍
  当前,我国粮食价格的“天花板效应”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地板效应”,使得粮食补直补政策的边际效用在减弱。基于此,《完善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研究》对我国现行粮食直补政策进行了评估,审视了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目标、对象、依据、标准及粮食直补资金的来源,在借鉴发达国家的粮食补贴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粮食直补目标应专注粮食安全、补贴对象应是种粮农民、补贴依据应是生产或出售的粮食数量、补贴标准应以种粮农民达到农业平均利润、粮食直补资金来源渠道应多元化等政策建议,以期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完善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研究》适合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人员,以及农业院校师生、致力于农业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广大学者学习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本书:
  4 发达国家的粮食补贴模式及启示
  对种粮农民进行粮食补贴是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普遍采取的旨在保护和发展农业的重要政策,同时也是我国粮食市场化后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粮食走向市场化的背景下,更好地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调整和完善我国的狭义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1 美国的粮食补贴政策
  美国是发达国家中率先实行粮食直接补贴的国家。20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政府对农产品市场基本采取自由放任不干预的政策,但通过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自3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正式通过农业补贴政策,直接干预农产品市场。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大多是通过法律形式规定的。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为拯救农业,美国出台了第一部系统的农业法。此后,随着农业发展要求、市场行情、甚至政治因素的变动,美国又对农业法进行了多次修订。可以说,美国政府的农业补贴政策是在不断调整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自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以后,经过70多年的调整和充实,发展成了一个相当完整而又复杂的政策体系。不同的农业法中农业补贴政策的内容不尽相同,每一部新农业法的出台都意味着美国的农业补贴在作相应的调整。总体看来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可以分为4个阶段。
  4.1.1 价格补贴政策阶段
  1933~1995年,美国农业补贴政策以限制农产品播种面积、政府建立农产品储备调节市场供求关系、扩大农产品出口为主要特征,农业补贴直接与市场价格相挂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直接补贴。主要包括:①灾害补贴,即对农业灾害给予直接的补贴和成本补贴。②目标价格与价格差额补贴。目标价格,是美国政府实施农产品价格干预时采取的一种支持性价格,它的高低由生产成本和生产者利润来决定。它与市场平均价格之差乘以销售量的积,即是差额补贴。这是政府对生产者实行的目标价格保护,当相关产品的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或规定价格)时,生产者可以得到差价补贴。③休耕补贴。休耕补贴是美国农业限产计划的重要内容。限产计划始于1933年(包括播种面积配额和销售限额)。基本目的就是把耕地面积减少的额度和结构,同某种或某几种重要农产品的期末库存与消费量之比的高低联系起来,以达到既控制农产品供应,又保护农产品价格的目的。④储藏补贴。就是由政府向农场主支付一定的储存费,使农场主暂时把农产品储存起来,等待有利的销售价格。凡参加自我储藏项目的生产者,可以得到长期贷款,同时可以就其储存的产品得到一定比率的补贴。⑤土地转产的实物补贴,这是对参加土地转产项目的农场发放的实物补贴。⑥奶制品转产补贴,1984~1985年美国政府对于放弃出售牛奶的生产者给予补贴。补贴按生产者往年出售牛奶数量的5%~10%发放,每50千克补贴10美元。
  (2)投入品补贴。主要包括:①农场储藏设施补贴。对于农场储藏设施建设,政府给予低息贷款作为支持,利率与商品信贷银行贷款利率相同。②农场贷款补贴。农场主家庭管理机构提供生产者低息贷款,包括农场经营、防灾和救灾、处理经济危机、保持所有权、放牧、土地改良、水资源保护和灌溉设施建设所需贷款。③作物保险补贴。目前,美国的作物保险补贴分为三类:一是全风险保险补贴;二是“区域一单产”保险补贴;三是“气候一作物”保险补贴。从1980年起,政府对这部分保险费给予补贴,补贴额占保险费的40%~60%。④燃料税补贴。⑤紧急饲料补贴。在由自然灾害引起牲畜饲料损失的情况下,一定比例外购饲料的费用可由商品信贷银行支付,最高可达50%。⑥放牧费补贴。林业管理机构和土地管理局对西部16个州在公共草场上放牧收取的放牧费低于一般市场价,这一补贴主要用于牛肉生产。
  (3)市场价格支持。主要包括:①不归还贷款收益。当商品信贷公司(CCC)提供的无追索权贷款到期后,生产者可选择不归还贷款和利息,而以抵押作物偿还。②液体牛奶补贴。美国许多地区对牛奶实行价格支持,如最低价格政策、多余牛奶收购政策等。③牛肉收购补贴。
  (4)营销环节支持。主要包括:①运输补贴。联邦政府对于内陆水路和铁路的运行、维修和运输系统的建设给予资金支持。②检查补贴。几乎所有的农产品均需接受检查,检查费用包括联邦粮食检查机构、食品安全机构、包装管理机构的开支。
  (5)长期性补贴。主要包括:①农业科研推广补贴。②农业资源保护和保护性利用的补贴。⑧研究支持、咨询支持、病虫控制支持、营销支持。这部分经费用于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具体运用在农产品营销服务、农业研究及推广服务、经济研究、国家农业统计工作、动植物卫生检查等项目。
  (6)促销补贴。主要包括:①农产品出口补贴。为了降低农产品出口价格,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美国实施农产品出口补贴。②食品补贴。为扩大国内需求并实现社会公平,美国尝试过许多针对“目标人口”的营养补贴计划。
  4.1.2 收入补贴政策阶段
  1996-2001年为收入补贴政策阶段。该阶段补贴与当年市场价格脱钩,直接计入农民收入。WTO农业协定生效后,美国对其农业补贴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主要体现在1996年克林顿总统签署的《1996年联邦农业完善与修改法》(简称《1996年农业法》)中,主要调整如下。
  (1)取消目标价格和价格差额补贴,实行多种收入支持措施。美国《1996年农业法》规定,从1996年起取消长期实行的农产品目标价格和价格差额补贴,2002年后将停止向农场主提供农产品价格和收入支持方面的补贴。政府将引导农场主参加期货交易和农业合作组织,并推行作物收入保险计划,通过社会环节来化解和分担农民的市场风险,以保证农民收入稳定。
  (2)设立过渡性的弹性生产合同补贴,以直接固定收入支持替代国内价格支持。为了弥补“农产品口标价格和价格差额补贴”取消后对农民收入造成的损失,作为过渡,在1996~2002年设立“弹性生产合同补贴”。只要农场主自愿执行政府制定的环境资源保护计划和沼泽地保护条款等法规,并一次性签订7年“弹性生产合同”,即可得到补贴,其补贴额按平均补贴基准和农民种植合同面积计算。
  (3)土地休耕保护计划。土地休耕保护计划最早是根据1985年的“食品安全法案”提出的,当时的目标是休耕4500万英亩耕地。“联邦农业发展与改革法”延长了这项计划,计划到2002年,休耕保护土地3640万英亩。该计划对每个农民的补贴数额在50~50000美元,全国平均为5000美元。进入计划的土地一是要休耕,退出粮食种植;二是要采取植被绿化措施,包括种植多年生的草类、豆科草类、灌木或林木。
  (4)取消对农场主储备的补贴。美国以前的政策形成了存粮于民的体系,但国家财政补贴负担很大,于是,《1996年农业法》仅保留用于国际人道主义食品援助的400万吨粮食储备,而取消了对农场主储备的补贴。
  (5)导入市场丧失补助政策。1998年美国农业收入,受国际市场谷物价格持续下落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比美国农业史上农业收入最高的一年1996年减少了21%。美国政府为提高农民收入,于1998年10月实施市场丧失补助政策。
  ……
展开
目录
前言

1 导论
1.1 粮食直补政策的必要性
1.2 研究粮食直补政策问题的重要意义
1.3 粮食直补政策的研究现状
1.3.1 关于政策目标的研究
1.3 ,2关于补贴对象的研究
1.3.3 关于补贴标准和依据的研究
1.3.4 关于补贴方式的研究
1.3.5 关于资金来源及用途的研究
1.4 本书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本书的创新之处与存在的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基础理论与分析框架
2.1 研究范畴
2.1.1 粮食安全
2.1.2 粮食风险基金
2.1.3 粮食直补
2.1.4 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
2.1.5 效率与公平
2.2 理论假设
2.3 粮食的功能与地位理论
2.3.1 粮食的功能
2.3.2 粮食的重要地位
2.4 粮食安全理论
2.4.1 粮食安全属性
2.4.2 粮食安全的构成要素
2.5 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理论
2.5.1 粮食产业的弱质性
2.5.2 粮食生产比较效益的决定因素
2.5.3 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
2.6 农业补贴理论
2.6.1 补贴模式
2.6.2 粮食直补的政策功能与作用机理
2.7 本章小结

3 我国现行粮食直补政策的绩效分析
3.1 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回顾
3.1.1 对粮食消费者补贴阶段
3.1.2 对粮食企业补贴阶段
3.1.3 粮食保护价阶段
3.1.4 对粮食生产者补贴阶段
3.2 历史作用
3.2.1 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了农民利益
3.2.2 提高了粮食产量,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
3.2.3 促进了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化改革,缓解了财政负担
3.3 当前粮食直补政策存在的问题
3.3.1 制度设计缺陷
3.3.2 政策执行中的问题

4 发达国家的粮食补贴模式及启示
4.1 美国的粮食补贴政策
4.1.1 价格补贴政策阶段
4.1.2 收入补贴政策阶段
4.1.3 收入价格补贴政策阶段
4.1.4 美国新法案中的平均作物收入选择方案政策
4.2 欧盟的粮食补贴政策
4.2.1 逐步削减对农产品的支持价格
4.2.2 引入单一农场支付补贴体系,改革并简化直接支付补贴政策
4.2.3 引入强制性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削减对大农场的直接支付补贴
4.3 加拿大的粮食补贴政策

5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目标的矫正
6 直补对象与补贴依据的矫正与完善
7 我国粮食直补标准的合理确定
8 粮食直补资金来源的改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