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产业管理实现市场主导
以市场为主导的体育产业管理模式的形成,是发达国家普遍奉行的市场经济制度所决定的必然结果。市场主导型管理模式下的体育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来自市场主体自身对商业利润的追求,以及不同市场主体间相互竞争所产生的压力和动力。从政府在体育产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来看,采用这种模式的政府对体育产业中的各类市场主体实行“市场决定”的自由政策,而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引导,来促进各类体育企业的合理有效竞争,维护市场的正常、稳定秩序。如美国体育产业完全实行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专业化管理模式,政府主要通过体育立法和实行鼓励政策等手段帮助和支持体育产业发展,利用国会质询、联邦行政机构调查和司法部门裁定等方式积极干预并指导体育及其产业发展。德国在高度发达的健身娱乐业、职业体育产业中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所有职业体育俱乐部都采用面向市场的法人治理结构,商业化程度极高,政府则制定引导政策,实行对非营利性的体育俱乐部和协会减税政策,从而引导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英国体育产业遵循“消费决定论”,体育产业直接推向市场,市场之问相互启动需求,而政府对此却少有介入,甚至政府在市场需求变化之时,还会及时实行协调对话,修改不适应市场的产业政策。因此,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演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市场为主导的产业管理模式,而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成为各国管理体育产业的经验模板,而且也代表了世界体育产业管理模式的主流和方向。
三、体育产业发展特征
随着体育经济日益全球化,国际分工越来越发达,国际比较优势和机会成本不断变动,引起国际问体育产业的转移,技术先进、资本充足的发达国家开始把体育产业中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产业向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转移,逐步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这种升级极大地改变了体育产业的生存质量,激发了体育产业更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一)以内涵驱动体育产业发展
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是逐步实现外延向内涵的转变。从转变的动力与源泉看,生产力是促进产业增长的最基本、最直接和决定性的因素,因此,体育产业发展必须适应生产的目的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路径层面看,为保持生产力高质发展,体育产业逐步实现质量效益型发展;从机制层面看,为保持生产力高效增长的特性,体育产业逐步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从走向层面上,为保证生产力长久旺盛的生命力,体育产业逐步实现可持续型发展。
1.逐步迈入质量效益型发展
在经济增长理论早期的“哈罗德一多马”模型中,资本一产出比假定不变,资本积累率就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唯一因素。因此,增加生产要素投入量便成为数量速度型经济增长的主要依据。体育产业发展初期也基本与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相吻合,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就成为拉动体育产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因为企业直接参与了体育产业领域的经营管理,扩展了体育产业销售渠道,形成了经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第一次经营规模扩大化,加大投入追求数量速度增长一度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制胜法宝。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传统的单纯依靠追加投入提升速度的发展方式渐现疲软,技术进步(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如美国转型期结束时(1950~1960年),经济增长率3.3%中,由要素生产率提高获得的比重占53%,超过了由要素投人增加获得的比重(47%);德国转型期结束时(1960~1970年),经济增长率4.4%中,由要素生产率提高获得的比重占69.1%,超过了由要素投入增加获得的比重(30.9%);日本转型期结束时(1970~1980年),经济增长率4.3%中,由要素生产率提高获得的比重占71.2%,也超过了由要素投入增加获得的比重(28.8%)。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