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化语境下的两性和谐问题: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西方女性主义比较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835650
  • 作      者:
    何华征著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何华征,1977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哲学博士,主要从事经济哲学、媒介哲学与妇女问题研究,现供职于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在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第二届教育部博士生国家奖学金、长三角研究生学术论坛一等奖、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青年论坛二等奖、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一等奖学金等荣誉和奖励。
展开
内容介绍
  《现代化语境下的两性和谐问题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西方女性主义比较研究》对当前人们所处的新媒体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信源革命为妇女解放和两性和谐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存在着新的挑战。而新媒体时代两性和谐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软暴力在网络虚拟社区的盛行。技术决定论显然会遭到失败,而“技术-经济-文化-玫治”的有机结合,以及这种结合所带来的“解放力”,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才能得到激活和释放。
展开
精彩书摘
  《现代化语境下的两性和谐问题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西方女性主义比较研究》:
  1957年9月9日,章蕴在第三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家务劳动有了更大的社会意义,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务劳动和社会劳动一样,都是光荣的劳动。因此在今天社会里,母亲们、主妇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目前确有些人是轻视家务劳动的,不愿从事家务劳动,这种错误的看法,正是剥削阶级轻视劳动、轻视妇女、抹杀成千成万妇女辛勤劳动的成果的一种错误思想。”我们党很早就看到了妇女在家务劳动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劳动和学习上的矛盾冲突。提出了家务劳动也具有社会意义,可以说是高瞻远瞩的,是对恩格斯家务劳动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恩格斯认为要获得妇女解放的前提之一就是妇女完全摆脱家务劳动,而我党从实际出发,并不照抄照搬,显示了我党制定方针政策的独立性,也是我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之一。第四是关注妇女的特殊利益,关切妇女的特殊情况。生育、保健、卫生、劳动、教育等方面应当予妇女以特殊的关切;在实际工作中关心妇女生活、关注妇女呼声、关怀妇女需要、保护妇女利益。“发动妇女参加生产和保护妇女劳动力,是一件工作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不能偏废。要特别注意对月经期、怀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保护工作。”第五是对少数民族妇女的解放,要灵活多样,既要尊重民族习惯,又要促进民族地区妇女的解放事业;不要一味地模仿汉族的解放方式。最后是要加强同世界各国妇女的大联合。“全世界人民的正义斗争都是互相支持的,妇女解放事业也是互相支持的。”
  ……
展开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研究综述
三、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作方法、创新点

第一章 妇女问题及其演变
第一节 妇女问题的形成
一、男权社会的形成
二、中外历史上的男权主义思想
三、妇女解放道路的开辟
第二节 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
一、现代化进程中西方社会妇女运动的兴起
二、近代中国(“五四”前)的妇女解放道路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欧洲的形成和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二、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发展和实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传入和在中国的确立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妇女观的发展

第三章 现代女性主义妇女观概论
第一节 女性主义及其发展
一、女性主义概念
二、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女性主义主要流派简介
一、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二、激进女性主义
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四、生态女性主义
五、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六、后现代女性主义

第四章 评析和比较:对话和碰撞中的理论升华
第一节 对生命的关爱——人道主义的共同愿景
一、有共同关注的对象
二、都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并采取了积极的行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女性主义的区别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基础不同
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女性主义对妇女处境的认识不同
三、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女性主义妇女观的理论和实践手段不同
四、两种妇女观追求的理想不完全相同

第五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性和谐问题
第一节 现代化进程中两性矛盾冲突的表现及其原因
一、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妇女权益的发展及存在的“性沟”
二、性沟难以弥合的原因
第二节 构建我国社会主义两性和谐的途径
一、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两性和谐
二、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导我国两性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在实践中扬弃西方女性主义思想

第六章 新媒体时代两性关系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的一般特征及其性别机制
一、性别视域下的新媒体一般特征
二、性别机制的生成规律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构建两性和谐关系的机遇
一、移动互联网使用与男女平等
二、技术赋权的理论史和现实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构建两性和谐关系的挑战
一、新媒体使用的意识形态化及其危害
二、虚拟“性别溶度”的实现手段及其有限性
三、性别消费的网络危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