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地报告.第8卷,金融促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研究报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77695
  • 作      者:
    李扬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徐义国,1972年6月生于内蒙古通辽市。经济学博士,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学术交流中心主任、公司金融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系副主任、MBA及MF导师。兼任北京CBD国际金融研究院秘书长、北京创业投资协会常务理事及副秘书长;多家企业金融、财务及战略规划顾问。
展开
内容介绍
《金融促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研究报告》整体上遵循理论-实务-政策的多维度观察视角和逻辑次序,从一般路径和评价体系中观察和刻画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金融要素的作用机制和贡献模式,针对国际经验和国内城市地区的探索提炼出可能适合上海模式吸收借鉴的实践源泉。在架构安排上涵盖了实现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理论文献最新进展综述、政策脉络梳理、国内外经验模式借鉴、基本机理作用机制分析,最后着眼于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条件分析及其金融促进方案的整体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金融促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研究报告》:
  2.技术转移机构:助企业提升创新力
  如果说,面对科研与产业的脱节,州立研究所是通过应用型科研架起连接两者的桥梁,那么,史太白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就是通过服务和教育来“架桥”。史太自总部位于斯图加特的巴符州经济大厦,它由费迪南德·冯·史太自在19世纪出资建造,外观古老雄伟,内饰却很现代化史太白是巴符州工业发展的奠基人,业界为报答他的付出,1868年建立了第一代史太白基金会,发展针对年轻人的创新教育和职业教育。1983年,巴符州政府全额投资重建了史太门经济促进基金会,旨在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转移到产业中。
  2013年年报显示,史太白有978家转移、咨询和研究巾心,有1708名全职工作人员和3544名签约专家,专家来自科研机构和企业,其中教授730人;机构的合作伙伴遍及50个国家,每年完成10000多个技术转移项目,技术转移服务收入1.45亿欧元。史太白基金会还拥有史太白大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擅长技术研发与企业管理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中国也有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但大多停留在举办技术对接会、论坛研讨会这类活动的浅层阶段。成功的技术转移服务要深入企业,帮助企业提升内在的技术转移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这一转移服务环节的缺失,造成了企业界与科技界无法有效互动。
  在史太白,全职人员多为从事知识和技术转移的项目经理,很多人毕业于史太白大学,既懂技术也懂企业管理。项目经理与有志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教授合作,寻找适合将某项技术产业化的企业,或根据企业需求寻找能解决问题的教授;找到后三方一起讨论、再创新,并开展新技术的小试和中试。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001
第一节 破题:关于课题指向的三点基本认识001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及逻辑安排/002
第三节 课题立项背景/002
第二章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一般路径/005
第一节 城市建设创新中心的理论基础/006
第二节 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实现路径/015
第三章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评价体系/025
第一节 美国硅谷指数/027
第二节 欧洲创新记分牌/028
第三节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全球创新指数/029
第四节 中国人民大学创新指数/030
第五节 科技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031
第六节 衡量科技创新产出的重要指标/037
第七节 科技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039
第八节 中关村指数(Zhong Guancun Index)/042
第九节 上海创建国际技术创新中心的战略研究结论/044
第十节 滨海高新区创新指数(2010)/044
第四章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国际(地区)经验/047
第一节 美国硅谷/048
第二节 东伦敦科技城/054
第三节 德国/056
第四节 日本东京/062
第五节 韩国:创造型经济/065
第六节 印度班加罗尔/070
第七节 台湾新竹/073
第五章 国内推动科技创新的探索实践/075
第一节 中关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075
第二节 天津:打造国家级区域创新中心/085
第三节 深圳: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088
第四节 苏南: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098
第五节 成都:引领西部创新,申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05
第六节 武汉东湖:我国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10
第七节 小结: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政策集要/116
第六章 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的基本机理及作用机制/125
第一节 科技金融的内涵和特征/125
第二节 科技金融的目标任务/127
第三节 基本机理:科技金融与创新链的阶段特征及资金需求禀赋的匹配原则/128
第四节 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132
第七章 我国科技金融体系的政策演进及绩效评价/139
第一节 我国科技金融体系的政策演进/139
第二节 我国科技金融体系的政策趋向/144
第三节 我国科技金融体系的政策绩效/145
第八章 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条件分析/151
第一节 科技创新优势/151
第二节 金融要素优势/157
第三节 主要挑战/160
第四节 小结: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金融要素提升空间/164
第九章 金融促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上海模式/166
第一节 指导思想:构建服务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金融促进体系/166
第二节 工作目标:准确定位金融模式的着力点/167
第三节 重点任务/169
第四节 具体措施/172
第五节 配套保障/177
附录1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纵览/182
附录2 科技创新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国家(地区)经验/209
附录3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金融支持机制重大问题调研报告/247
附录4 中关村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测量与评价方法研究报告辑要/284
附录5 中关村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关系研究报告辑要/288
附录6 中关村在创新驱动战略中的引领带动作用研究报告辑要/300
附录7 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研究报告辑要/314
附录8 中关村品牌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报告辑要/320
后 记/32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