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产业链信任治理:基于技术董事协同能力的视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577947
  • 作      者:
    汪延明著
  • 出 版 社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汪延明,男,祖籍青海省,1965年5月生,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公司治理,产业链治理,宏微观经济。在《中国工业经济》《中国软科学》《管理评论》《经济管理》《中国流通经济》等杂志发表论文近10篇。主持完成省级课题3项。参与完成课题3项。现主持国家软科学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科研成果奖2项。
展开
内容介绍
  《管理学学术前沿书系:产业链信任治理·基于技术董事协同能力的视角》是一本学术专著。产业链治理是个全新课题,如何进行产业链治理?产业链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是什么?产业链技术研发中技术董事扮演什么角色?能否通过技术董事协同能力架构起产业链信任治理机制?
  在《管理学学术前沿书系:产业链信任治理·基于技术董事协同能力的视角》里,你都将找到答案。
展开
精彩书摘
  《管理学学术前沿书系:产业链信任治理·基于技术董事协同能力的视角》:
  战略应寻求内外环境的要素,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客户、技术和竞争;内部环境是公司形成的资源和组织。公司的实体资源整合利用会产生互补效应,无形资源通过组织整合产生协同效应。罗伯特·巴泽尔和布拉德利·盖尔认为,“相对于对各独立组成部分进行简单汇总而形成的业务表现而言的企业群整体的业务表现,资源和业务行为的共享以及研究开发的扩散效益都是创造协同效应的方式。”他们将资源和业务共享、营销和研发的扩散效应、企业形象的共享作为协同效应的判断标准,这些判断标准是对伊丹广之观点的进一步细化和组合。Rosabeth Moss Kanter站在企业无形资产的角度,研究协同问题,将领导决心、激励机制和沟通作为实现协同效应的三个条件。Christopher Bartlett和Sumantra Ghosal则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从业务行为、技能、信息和知识等方面的共享来研究跨国公司协同效应(安德鲁·坎贝尔等,2003)。基于协同本身的功能性原因,协同效应研究虽然发端于单个企业战略层面,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企业之间分工、协作、战略联盟等问题导致交易费用日趋显现,社会化大生产中协同产生的竞争优势,为协同效应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考证着协同效应理论的研究导向。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文献,其主要研究特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研究视角定位于技术创新领域,通过个体之间的资源互补、知识共享实现协同效应。Gupta(1987)针对研发人员与市场营销人员对企业产品创新的重要性,强调二者之间的协同合作质量与部门的职能、企业文化、协作双方的相互信任、激励机制等问题密切相关。Freeman(1999)站在技术创新人才相互作用、合作、知识互补角度,研究创新者之间如何实现协同机制问题。Son9和Pany(1993)进一步研究研发人员和营销人员的协同关系,认为部门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部门间的人员是相互依赖和相互信任的,只有建立了信任的基础,才能形成部门间人与人的协同配合。为了克服个体间的冲突,建立良好的信任机制,形成竞争优势,Dodgson和Rothwell(1994)提出创新主体和生产主体间的人员应该相互交叉。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六节 本书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研究
第一节 协同效应理论
第二节 协同能力理论
第三节 技术董事相关研究
第四节 技术董事协同能力的相关研究
第五节 产业链与产业链治理的相关研究
第六节 供应链信任的相关研究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产业链治理模式
第一节 产业链模式架构
第二节 产业链治理模式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技术董事协同能力与产业链信任治理理论模型
第一节 数学模型的基本假设
第二节 模型建构
第三节 技术董事协同能力理论模型建构
第四节 技术董事协同能力、技术董事角色和产业链信任要素理论模型
第五节 产业链信任的理论模型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第一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问卷设计及抽样过程
第三节 模型的检验及程序
第四节 结构方程模型的设定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数据分析
第一节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第二节 模型的测量
第三节 结构模型的适配度评价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果讨论与对策分析
第一节 假设检验结果及讨论
第二节 对策和建议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本书的主要工作
第二节 主要的研究结论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
第四节 后续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五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基于技术董事协同能力的产业链治理问卷调研表
一、情况介绍
二、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
三、说明
附录二:各测度项目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