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8103640
  • 作      者:
    谷国锋著
  • 出 版 社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谷国锋,1966年3月生,吉林省农安县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199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科学技术哲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区域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年留校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和毕业生就业工作。1999年末调入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现任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2002年以来,在《地理科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和《当代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参编学术著作2部;主持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学术兼职:吉林省社会学会理事,吉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展开
内容介绍
  《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系统科学思想为主线,综合运用了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技术创新学、新制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从科学发展观视角出发,初步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系统的基本理论体系和运行模式。在透视和分析区域经济系统、动力系统及其子系统相互作用关系基础上,较深入地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自组织动力系统、技术创新动力系统、制度创新动力系统和文化动力系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合动力网络”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界定。本书共分七章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本书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总体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相关理论部分。主要阐释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几个基本理论,即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学原理,即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推动模式、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动力原理、外动力原理和动力相互作用原理;介绍了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及主要贡献,以及系统科学与区域经济理论的融合过程;分析了现代区域经济学几个主要流派的基本特征,概述了区域经济理论的新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观的演变过程。
  第三章,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动力及其主要类型的描述,建立了区域经济发展系统的多主体系统模型,指出了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系统的属性;根据区域经济系统的内涵、特点以及构成要素,分析了区域经济系统及其复杂性;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系统及系统发展的过程;在对区域经济发展要素进行分类及分析基础上,运用力学原理直观刻画了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力的作用模型;分析了区域经济系统、动力系统及其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系统结构与功能,并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合动力网络”的概念;初步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系统,分析了其运行模式和作用机制。
  第四章,依据耗散结构、协同学等自组织理论和结构主义观点,认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市场与政府是自组织与他组织的载体,即自组织与他组织的作用过程是通过市场与政府来实现的;通过分析结构变动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与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分析了动力系统中的自组织结构动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重点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作为序参量的主导产业的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过程,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主导产业的发展与更替过程。
  第五章,从创新思想的萌芽,到熊彼特创新理论产生以及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依存关系,指出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根据成本与收益理论,对区域技术创新激励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区域科技创新的运行机制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
  第六章,通过制度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从制度创新角度,对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重新解释,深刻阐明了区域经济发展中制度创新的保证作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必须协同发展,并运用随机过程理论和定量社会学方法,建立了区域创新协同演化模型;通过博弈分析和依据相对成本收益理论,阐述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关系和作用机制,即制度创新能够为技术创新创造条件,并且使技术创新的直接收益得到保障,技术创新在一定情况下能够引发制度创新,甚至可以降低某些制度创新的成本。
  第七章,回顾了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了文化动力及其结构;探讨了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从文化定势、文化观念和文化模式等方面,论述了文化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成本与效应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传导机制进行了具体分析;动态考察了文化变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交互关系,指出如果忽视文化将文化排斥在发展思想的核心之外,文化因素就可能会摇身一变而成为不可逾越的障碍。
展开
精彩书摘
  《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文库》:
  区域经济具有层次性、开放性。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区域经济子系统的外部考察,一方面,该子系统处于国民经济巨系统的环境中,既受宏观经济环境制约,同时又影响宏观经济环境;另一方面,该子系统必然与其他子系统发生各种系统置换,即存在广泛的区域联系。
  (1)宏观经济环境。区域经济系统产生并存在于国民经济体系中,国民经济的总体水平、结构、运行状况,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区域政策、产业政策,构成区域经济系统的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既影响着区域经济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结合形态,也决定着区域经济系统运行态势。首先,宏观经济环境决定着区域经济系统内部构成要素的发育程度。宏观经济运行良好,则区域的经济中心能切实起到增长点作用且对外辐射强烈,经济腹地宽广或很有丰度,经济网络发达。其次,宏观经济环境决定区域经济系统内部发展要素的活跃程度。宏观经济运行态势通过影响区域有效需求而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因素,也直接地影响区域资金、技术进而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约束型要素,并通过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第三,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决定着区域经济系统运行机制。致使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羟济体制的不同背景下,系统与子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有选择地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区域联系。区域经济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进行着多向多维的系统置换,也就是说,区域与区域之间发生着广泛的经济联系。区域经济子系统之间,因为要素禀赋的差异,必然存在经济活动方式与经济活动内容的分异,进而形成区域之间的劳动地域分工与商品劳务交换。即使区域之间要素禀赋差异不明显,会存在以不同技术水平或不同技术为基础的分工,或以不同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分工,这种分工使区域间产生密切的经济联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专业化与社会化而使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单个区域只能生产自己最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而人们的需求又是多种多样的,从而必然产生各种商品交换,在地域空间上表现为区际贸易。又由于不同区域要素禀赋存在空间差异,而技术经济上的原因又要求区域之间联系起来,这就产生了区际要素流动和区域间的竞争与合作。
  ……
展开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的相关研究状况
二、国外的相关研究状况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观点述评
第三节 研究的总体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总体思路
二、主要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系统研究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
三、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
四、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学原理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推动模式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外动力原理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动力原理
四、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相互作用原理
第三节 系统科学与区域经济理论的融合
一、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
二、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及主要贡献
三、系统科学与区域经济理论的协同
第四节 现代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从分析走向整合
一、现代区域经济学的几个主要流派
二、用系统科学整合区域经济理论
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

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系统的构建与分析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自组织结构动力系统
第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动力系统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动力系统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力系统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