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实境中的法院运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366158
  • 作      者:
    吴良志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实境中的法院运转》作者立足于一线实务,针对法院运转的新型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独特的研究和分析,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宏观篇研究的是法院运转的中心和方向的问题,中观篇探讨的是法院运转的功能和效用,微观篇分别从程序和实体法角度针对司法适用的思维和技巧进行了深入分析。
展开
作者简介
  吴良志,男,34岁,工学学士、法学学士、法学硕士。现任武汉海事法院审判员、研究室负责人。先后荣获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一等奖第一名、中国法学家论坛主题征文一等奖、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一等奖。三十余次获得全国和省部级论文大奖。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四项,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收录四篇、CSCD来源期刊收录两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一篇。参编学术著作四部。先后被授予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国法院海事审判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多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15年4月24日修订通过,修订后的广告法,为什么法院需要形象工程
  生长于社会生活的矛盾化解方法
  疑难案件的裁判过程与决策方法
  解构民事诉讼“隐规则”
  径行改判事由与再审事由补充
  民事裁决异议复查制度的构造与运行
  指导性案例“参照”技术的行政与扩展
  ……
展开
精彩书摘
  本书从构思到成书前后近八年,期间一些重要法律经过较大修订,最高人民法院也出台了许多新的司法解释,尽管如此,本书读来不但不会有过时之感,相反会令人耳目一新,因为本书首倡的许多话题至今仍然是几乎无人问津的冷门和偏门;本书首发的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处于研究的“边缘地带”和“非主流”。
  本书的出发点是贴近实务,但除此之外,我更大的企图心在于,在本书中提出一个“法院运转”的崭新话语,继而从法院动力学、组织学、行为学的角度进行统合式框架分析。当然,本书的整体背景和立足点是法院运转的“实然境况”,这也正是本书书名的由来。
  “运转”在汉语词典中的本义是“绕某个中心或某根轴作曲线运动”,引申为“沿着一定的轨道行动”、“机构、团体等行使权力,进行活动”。相对而言,“运转”是比“运作”和“运动”更为精确的概念,因为“运转”不仅是运行和操作。从逻辑上分析,“运转”至少包括运转轴(中心)、运转方向(绕轴、沿着一定轨道)、运转方式(曲线运动、行使权力、进行活动)等三大要素。有鉴于此,“法院运转”就是法院作为一种组织围绕某一中心、沿着一定轨道行使权力和从事特定活动。相应地,研究“法院运转”的核心命题是三项:法院围绕什么运转、向何方运转、如何运转。
  对应“法院运转”的核心命题,本书分为三篇:宏观篇的内容是“法院运转的向度定位”。所谓“向度”,即方向、维度。这一部分研究的对象是法院围绕什么中心、沿着什么方向运转的命题。本篇分为四章,分别从司法需求、司法导向、司法公共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法院运转围绕的中心是“大局”,运转的方向是“服务大局”,满足司法需求,在“服务”的过程中法院需要建设“形象工程”。第四章是选择专门法院作为特例进行的具体分析。
  中观篇的内容是“法院运转的能效衍生”。所谓“能效”,即功能、效用。这一部分的研究对象是法院运转的功能与效用,在本书结构中本篇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一方面,法院运转的中心和方向确定后,法院在运转过程中就必然发生功能与效用;另一方面,法院在运转过程中实现功能与效用必然外化为法院运转方式和具体技术应用。按照性质不同,法院运转所发生的功能分为固有功能和衍生功能。法院运转的固有功能是体现法院自生自在的、区别于其他组织体的传统特有功能,主要通过个案裁判来实现,与具体的个案裁判技术密切相关,这一功能将在第三篇中从技术层面予以探讨。法院运转的衍生功能是体现法院自觉的、在固有功能基础上延展出的关联功能。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法院运转的衍生功能又可以划分为内衍生功能与外衍生功能。外衍生功能体现在法院组织外部,表现为法院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故第五、六章分别以法院审判外衍生治理行为、社会矛盾化解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出中国背景下的法院社会功能。内衍生功能体现在法院组织内部,表现为上下级法院组织之间通过请示、答复、发布司法解释等形式实现沟通协调、平顺运作,故第七章以请示与答复所载的疑难案件裁判过程与决策方法为研究对象,展现出内衍生功能的实况。
  微观篇的内容是“法院运转的技术探微”。本篇的研究对象是法院运转方式,其载体是纯粹司法领域中的若干具体技术应用。本篇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从轨迹、程式、法据三个方面深入法院具体裁判行为的微观结构,将之放到“放大镜”下进行解构,以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第一、二部分属于程序法技术,第三部分属于实体法技术。三部分内容分别可以用“伎俩”、“技巧”和“技艺”作为关键词。第一部分内容均为法院偏离权力“合法”行使轨迹的“伎俩”。“合法”是严格遵守成文法的“名分”,而“隐规则”、拒绝裁判、实体处理欠妥都是一些“没有名分”的“小动作”,这些“伎俩”却在司法实务中发挥独特作用,产生深刻影响。第二部分内容关注被忽视的某些关键程式,它们都是法律程序“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程式(程序及运行方式)普遍被“虚化”——制度设计不健全、不合理、不能发挥应有功能,需要填充实实在在的内容,以弥补“技巧”上的漏洞和不足。第三部分内容则聚焦于法律依据的适用,分别从习惯和惯例、非成文法律原则、成文法律原则和裁量情节观察法官适用法律的智慧和技艺。这些裁判技术传达出匠心独具的艺术性,诠释了司法技艺从“熟练工种”向“技近乎道”的演变。
  一路走来,感谢父亲吴贤财和母亲朱汉兰多年的教养之恩;感谢妻子陈曦和儿子的挚爱之情;感谢亲友、老师、同学、领导、同事的关心、提携。不能一一细表,唯有以感戴之心行驽马之驾,求不舍之功。
  ……
展开
目录
宏观篇 法院运转的向度定位
第一章 司法需求之中国情境:发现与回应 // 003
一、司法语境下的“需求”理论 // 003
二、司法需求基本态势探略 // 006
三、满足司法需求的回应型供给模式构建 // 017
四、小结 // 020
第二章 司法导向与法院角色:“为大局服务”的历史与实证 // 022
一、问题、路径与样本选择 // 022
二、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治理体系中法院角色的初步印象 // 023
三、围绕大局的服务者:治理体系中法院角色的历史维度 // 030
四、亦步亦趋的追随者:治理体系中法院角色的实证之维 // 036
五、跟进式治理的路径依赖、例外与补强 // 048
六、小结 // 051
第三章 司法公共关系:为什么法院需要形象工程 // 052
一、危机深处的危机:“塔西佗陷阱”与对司法的习惯性质疑 // 052
二、质疑背后的质疑:司法改革加重信赖危机? // 055
三、改革相依的改革:以公共关系推进司法形象改善 // 060
四、小结 // 069
第四章 三十而立:专门法院向何处去 // 070
一、专门法院的中国样本:历史沿革与运行实效 // 070
二、专门法院的外域样本:特定专属管辖形态 // 078
三、专门法院的基础定位:回归特定专属管辖 // 080
四、专门法院的本土道路:厘定司法职权专门配置模式 // 082
五、结语:走在回归之路上 // 085
中观篇 法院运转的能效衍生
第五章 法院审判外衍生治理行为 // 089
一、内外有别:审判治理与非审判治理的分野 // 089
二、从高台到圆桌:审判外衍生治理行为的演变轨迹 // 091
三、审判外衍生治理行为的动因:无奈求生与有意扩张 // 106
四、审判外衍生治理行为的困顿:积极态度引发消极后果 // 108
五、审判外衍生治理行为的优化:在积极与克制之间平衡 // 111
六、小结 // 113
第六章 社会生活中生长的社会矛盾化解方法 // 115
一、缘起:两种纠纷解决方法的一个初步对比 // 115
二、历史脉络中的“矛盾”及其化解方法 // 115
三、理论谱系中的社会矛盾化解方法 // 116
四、社会样态中的社会矛盾化解方法 // 118
五、生长于社会生活的社会矛盾化解方法 // 123
六、矛盾从何处来就让它消弭在何处——代结语 // 127
第七章 疑难案件的裁判过程与决策方法 // 128
一、疑难案件的理论场域:历史与特征 // 129
二、疑难案件的真实载体:请示与批复 // 130
三、法律方法视角的疑难案件本来面目:法律涵摄不能 // 134
四、涵摄困境中的疑难案件裁判方法:法律发现 // 137
五、决策行为视角的疑难案件裁判方法:法律证立不足 // 141
六、消解法律证立不足:程序与逻辑 // 143
微观篇 法院运转的技术探微
第一部分 法院运转的轨迹偏转与回转 // 149
第八章 解构民事诉讼“隐规则” // 149
一、那些隐藏在民事诉讼规则背后的规则 // 149
二、对民事诉讼隐规则危害的保守估计 // 153
三、关于民事诉讼隐规则生成的现实主义解构 // 156
四、民事诉讼隐规则的消融与显规则的回归 // 160
第九章 法官为什么说“不”:拒绝裁判权的失范与规范 // 164
一、现象:拒绝裁判的实然样态 // 164
二、原因:拒绝裁判的多重考量 // 170
三、问题:失范的拒绝裁判权 // 172
四、出路:拒绝裁判权的规范定位 // 175
五、结语:有一种法治叫审慎地拒绝 // 181
第十章 实体处理欠妥:径行改判事由与再审事由补充 // 182
一、理论场域中的实体处理:定义与功能 // 182
二、真实场景中的“实体处理欠妥”:确定性悖反 // 183
三、
厘清“实体处理欠妥”事由的适用前提:空间、时机与限度 // 188
四、消解“不确定性”:径行改判事由与再审事由的补充 // 189
五、建构“确定性”:“实体处理欠妥”事由的适用方式 // 192
六、小结 // 194
第二部分 法院运转的程式虚化与实化 // 195
第十一章 超然裁量的冲动与回归:诉讼听证程序之“转正” // 195
一、冲动之下的民事诉讼听证程序现状与缺陷 // 195
二、冲动之后的理性反思:民事诉讼听证程序的利与弊 // 198
三、反思之后的回归:民事诉讼听证程序的定位和原则 // 201
四、回归基础之上的再造:民事诉讼听证程序的设计和运作 // 203
第十二章 权利救济与权力矫正:异议复查程序之“再造” // 209
一、民事裁决异议复查制度的界定与价值 // 209
二、民事裁决异议复查制度的域外考察 // 212
三、我国民事裁决异议复查制度的现状与缺陷 // 216
四、民事裁决异议复查制度的构造与运行 // 220
五、小结 // 225
第十三章 非主流行为的主流价值:诉讼通知程序之“生成” // 226
一、非主流地位:我国民事诉讼通知的尴尬处境 // 226
二、接近主流:民事诉讼通知的域外法考察 // 228
三、认同主流地位:民事诉讼通知的性质和价值 // 232
四、契合主流地位:民事诉讼通知的改造与重构 // 234
五、结语:回归主流的“名分” // 238
第三部分 法院运转中的法据客观适用 // 239
第十四章 习惯与惯例的客观适用——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为样本 // 239
一、现实主义的检索:司法实践中适用习惯的分布样态 // 239
二、功能主义的检视:适用习惯的三重属性 // 247
三、对方法论的检讨:适用习惯的“确定性悖离”状态 // 249
四、三个转向:“确定性悖离”之克服 // 252
五、余论:认真对待习惯 // 254
第十五章 非成文法律原则的客观适用——“一事不再理”之再梳理 // 255
一、一事不再理:真实场景中的是与非 // 255
二、一事不再理:理想与现实的纷纷扰扰 // 260
三、一事不再理:回归诉讼的实践逻辑 // 263
四、余论:“剪不断,理还乱”的“一事不再理” // 267
第十六章
成文法律原则的客观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中诚信原则的参照技术 // 268
一、样本:“参照”案例与适用诚信原则的一般形态 // 268
二、比较:实体法与程序法上适用诚信原则的客观化 // 270
三、假设:“相似性”区别条件下的动态分类“参照”技术 // 274
四、延伸:指导性案例“参照”技术的修正与扩展 // 279
第十七章 裁量情节的客观适用——文化环境中刑罚差异及规范 // 284
一、民愤的渗透与入侵:类型化视角下解读刑罚差异 // 284
二、民愤的渊源和场景:文化环境中的集体情绪与制度偏见 // 291
三、民愤的疏解与吸纳:差异规范化的刑罚制度改革方向 // 293
四、民愤的移植与嫁接:差异规范化量刑制度构型 // 296
五、小结 // 300
后记守望,守望,为一抹嫣红的欢畅 // 30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