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南丹土司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5137862
  • 作      者:
    玉时阶[等]著
  • 出 版 社 :
    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南丹是全国实行土司制度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形成于宋、繁荣于明、衰落于清、结束于民初,从形成、发展、兴盛到崩溃,历经900多年。期间,历史风云变化,朝廷几度更替,但土司制度却始终在这片土地上顽强地繁衍生息,对南丹政治、经济、军事、教育、.风俗等各方面产生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南丹土司史》从建制沿革、土官属考、机构设置、土司制度、民族关系、教育科学、民俗文化等对南丹土司历史进行了深刻解读,时间纵贯千年,资料详尽真实,内容丰富多彩,叙述简繁有度,是研究广西土司制度及至其他地方土司制度不可多得的学术史书,对我们了解南丹历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南丹土司史》:
  为了防止鸟兽灾害,当地农民在作物将近成熟时,就在畲地旁搭盖临时棚厂,晚间专人去守护;同时,发现野猪、猕猴到畲地附近山里时,则去围猎。至于箭猪这类小兽,则装铁夹捉捕。防止野鸡啄种子,有时早晚也扛着猎枪去守望和射击。至于那些山雀、乌鸦,当地防御的办法主要用鸟枪射击或在发现时将其驱走而已。
  水稻的病虫害,过去也常在当地发生,农民多不识病害虫害的名称,一般叫虫害为“发虫”,叫病害为“过风”或“吊颈”。其实所谓发虫、过风,照各人口述的情况推测,大概不外是卷叶虫和二化螟居多;所谓吊颈,也许就是黑颈病和黄秆病之类。据说发虫时,有的是禾叶卷缩作一团,不久即叶萎禾枯,纵不死也不抽穗结粒;有的则是在胀胎时,有小虫把禾心咬断。过风时,在是禾虽抽穗出头,但不壮米,尽是瘪粒。吊颈病,则禾穗下面忽生黑点,一被风吹,即折断倒垂,以致不再壮米。此外,更有一种病害,即是在禾穗半已壮米,快要钩头时,忽自行枯黄而死。当上述这种病虫害严重时,往往整片田垌的禾苗都被传染,只是各田受灾的轻重不尽相同而已。严重的稻田,往往整蚯受灾,颗粒无收。
  当地农民过去认为这种庄稼的病虫害,是“天降”之灾,人们是无法防治的。因此,他们多是请巫师来作法。如拉易乡,有的地方全村凑钱来“耍黄龙”,即用稻秆扎成龙形,请鬼师作法祈祷后,由村民敲锣打鼓扛着它去田垌中游神,以驱逐害虫。
  (二)手工业
  南丹的手工业比较早,传统的手工业主要有纺织、铁工、石工、木工等。
  家庭纺织在南丹极其普遍,具有悠久的历史,一般农民都习惯于穿着家织布缝制的衣服,土布多数是妇女自己种棉纺织和缝制的。在很多的家庭里都备置一两套简单的纺织工具。织布机是高机,与广西汉族地区的相同,其他工具也没有多大差异。在月里乡,织布所用的扎棉机、纺纱机和织布机都是木制,式样古老,本地木匠都会制造。这些织布工具,虽然价格不贵,但由于过去农民生活贫困,多数是无法购买的。据调查,月里全寨有扎棉机三架,纺纱机26架,织布机13架。上述的织布用具,工作效率很低,织出布后要经染过才能缝制,也有织成黑、白、蓝三色花条布的。壮族农民要做成一套衣服需花很多时间:计种棉10天,扎棉1天,弹棉和倦条l天,纺纱8天,工框1天,煮纱浆纱1天,上线3天,织布3天,染布4天,缝制2天,共34天。尽管如此,这种家庭纺织手工业在农村中还是占很高的地位。民国初年机织布已输入本地区,但只有极少的人购买,而且都是富裕户。月里寨28户110人,其中地主3户共14人中有5人穿洋纱布,富农1户5人,有2人穿洋纱布,10户中农中只有2户4人穿洋纱布。
  农村妇女,从15岁起就学习纺织,故绝大多数的成年妇女都熟悉这套技术。如果不会纺织的妇女,也要自己种棉,把收获的棉花,雇请邻居纺织,按件照付工资。纺纱每公斤1元,织布每公斤1.2元。据说这种惯例相沿已久,直到改土归流后仍未改变。纺织工具简单而又粗笨,从事操作的妇女技术也不高,从轧花到织成布疋所经手续又很烦琐,故工作效率极低。纺织一套成人的衣服,需要长9米余,宽约40厘米的小白布一疋,计用皮花1公斤,需工共16个半。各工序所需工数如下:轧花0.5个工,弹棉及搓棉条0.5个工,纺纱8个工,框纱0.5个工,煮纱上浆1个工,套筒1个工,牵纱上扣3个工,织布2个工。如果据此来计算劳动价值:过去一疋小白布的市价,最多能值4元。除去皮花1公斤,应值1元6角;雇人弹棉搓条1公斤,应给工资4角8分。减去轧花0.5个工,弹棉搓条0.5个工,则纺织共需15个工,收入仅1元9角2分,则平均每个仅值1角2分4厘。如果连同种棉所需人工计算,则劳动价值也不见高。
  在瑶族地区,纺织也是瑶族妇女家务劳动之一。除岜地乡妇女不会纺织布外,其他各乡各寨从十四五岁的姑娘至60岁的老太太均能从事纺织工作。纺织工具有轧棉机、手执弹棉机、纺纱机、织布机。以上工具均很简陋。除了一些铁制零件是向汉商购买之外,其余凡属木器机件,本族木匠都会制造安装。从籽棉到织成布的整个操作过程,大体与当地壮族妇女的纺织操作相同,只有弹棉由弹棉匠操作。布匹的颜色唯有白色一种,布宽0.5米,一匹布一般长30余米,也有的仅有六七米。纺纱织布一般在冬天至开春前这段时间,1个人整天能织布3米余。2米即可缝1件衣,1.6米可缝1条裤。一般均够自给。布匹多的农户也有少量出卖,但不卖布而卖缝成的衣裤。销售的地方主要是岜地乡,衣服每件售价3.5元,裤每条3元。瑶族妇女既会纺纱、织布,又会染色,但只会染浅蓝色,染料主要用蓝靛,是向汉商购买的。染色没有专门工具,以家具代用,如染缸是以大水桶代替,染色技术与过程,大体与当地壮族染色方法相同。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南丹县沿革
二、南丹县民族人口与分布
三、土司制度研究概况.
四、南丹土司概念的界定
五、研究南丹土司制度的意义

第二章 南丹土官族属考
一、南丹州莫氏土官族属考
二、那地州罗氏土官族属考
三、土官的“汉裔”情结

第三章 羁縻制度与南丹州的设置..
一、唐宋时期的羁縻制度与南丹境内的羁縻州
二、羁縻制度的历史作用.

第四章 元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
一、元明清时期封建王朝的治边政策与广西土司制度的建立
二、土官的册封、承袭、奖励、升迁、惩罚与朝贡、纳赋、土兵征调
三、土司机构的设置与等级制度.
四、土司制度的历史作用

第五章 土司经济
一、封建领主制经济的建立.
二、土官统治下的土地制度
三、土官统治下的赋税制度
四、土官统治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六章 土司政治制度
一、土司与封建中央王朝的关系
二、土官的承袭与官族争斗
三、土官与土民

第七章 土司时期的军事建制
一、土兵制度的建立
二、南丹卫的建立与废置及土兵的征调、屯田

第八章 土司制度下的民族关系
一、土司制度下的壮、汉族关系
二、土司制度下的壮、瑶族关系

第九章 土司制度下的文化教育
一、民族传统教育
二、学校教育

第十章 土司制度时期的民间科技与医药
一、民间科技
二、民间医药

第十一章 土司制度时期的民俗
一、饮食习俗
二、民居习俗
三、服饰民俗
四、婚姻家庭习俗
五、丧葬习俗
六、节日习俗
七、习惯法

第十二章 土司制度下的文学艺术
一、民间文学
二、民间歌舞戏曲
三、民间工艺

第十三章 民间宗教信仰
一、原始的多神崇拜
二、巫师与巫术
三、壮族原始宗教和道教、佛教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第十四章 改土归流与南丹、那地土州的终结
一、明代的南丹州改土归流
二、清末民初的南丹州与那地州的改土归流
三、南丹州改土归流的特点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