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E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能力评价研究》:
第1章 绪论
绪论
本章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及网络化时代大背景下,分析出企业信息优势的体现和持续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提出了信息系统能力评价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阐述了本书研究的主要目的、主要方法、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指出了本书研究的创新点。
1.1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革命在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同时,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譬如:电子商务正深刻地影响企业间的交易方式,推进着企业供应链从企业内部资源优化利用向供应商—企业—客户整体资源整合、集成与优化利用方向转化;办公自动化(OfficeAutomation,OA)、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ResourcesPlanning,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s,CIMS)、并行工程、敏捷制造及企业动态联盟等先进制造技术和哲理的相继出现与应用,正深刻影响着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基于网络的设计技术、虚拟制造技术、并行设计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ComputerAidedTechnologies,CAT)、DFX面向“X”的设计等各种先进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正影响着企业的设计和生产方式与过程。因此,处于“信息化浪潮”社会大环境中的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也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紧迫感。
信息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概念,本书认为,企业信息化的实质与含义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从目的来看,企业信息化最终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特别是对我国企业而言,企业信息化还是实现传统企业现代化的有力武器;从技术手段来看,企业信息化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信息技术为基础;从内容来看,企业信息化工程全面地覆盖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技术、质量等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从企业信息化本身要求来看,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精益生产、供应链管理等先进制造技术思想与哲理,并必须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从实施过程来看,由于企业是不断发展的,其管理水平也是螺旋上升的,因此企业信息化工程应是一个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而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从实施的载体来看,企业信息化将信息与知识看成战略性资源,并通过对其开发与利用,从而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管理与决策的网络化与智能化,以及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1~3]。
企业信息化的实质就是要在企业生产管理各环节采用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以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目的。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被卷入世界范围的分工合作体系中。企业面临的不仅是一个潜力无限的全球市场,同时也是竞争更为残酷的市场,企业要生存就必须拥有及时响应和快速传递信息的能力。在巨大的需求推动下,企业中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层出不穷,从企业基层数据的处理到企业供需链上的合作、中高层的管理决策等活动都越来越依赖于各种各样地信息系统来支撑[4,5]。
企业信息化在我国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和认可。“电子信息技术是国民经济的倍增器”;“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6]。我国也已经制定了2010年制造业信息化的时间表,并要求“在制造业采用信息化技术,加快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信息化建设,使制造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从而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整体实力[7]”。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企业信息化的行列,以求使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一个新的飞跃,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制造业信息化工程(ManufacturingInformatizationEngineering,MIE)是我国政府部门(科学技术部)于“十五”期间,在整合CAD工程和863/CIMS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工程”的简称[8]。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将先进管理思想融入制造企业具体实践中的系统活动。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管理思想的演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将不断进入集成度更高、应用领域更广、应用层次更深、应用实效更高的程度。
在MIE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的完善与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它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其在管理现代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那么,企业信息系统有哪些能力促进企业提升竞争力,促进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因此,在MIE环境下,对企业信息系统的能力进行研究和定量分析,对于企业进一步有效的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战略,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2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经营运作的重要特征和标志。依靠信息技术实现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目前有关信息化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方兴未艾。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及竞争力。因为企业效益模式的核心是质量与速度,实现取得市场的信息快、决策快、产品开发快、生产快、结算快、上市快、市场信息反馈快,最大限度地降低个性化设计和生产成本。信息化可以更大规模地提高效率、减少浪费、降低消耗、节约成本,企业信息化不是信息产品的摆设,应是投入与效益产出的体现。
大力推进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是贯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整个经济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因为制造业企业是我国工业化的主体,也是信息化的主体。特别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当前企业信息系统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在制造企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信息系统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先进的制造手段结合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推动了制造业不断进步和变革。为此作者提出信息系统在制造企业管理中通过哪些能力促进、影响、推动了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推动了企业管理的变革。这个问题的提出,不仅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而且由于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1.3研究的主要方法
在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及动态能力理论的支持下,通过对实施信息化工程效果较好的大型制造类企业进行调研,找出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及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能力体现,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从信息系统的概念出发,从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全过程角度,对企业信息系统能力进行研究,提出信息系统的信息能力和效能水平的定义,建立评价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数学方法和模糊理论分别对信息能力和效能水平进行定量评价,为企业竞争优势的进一步提升及管理理念的创新提供量化依据。最后本书对调研企业的情况和采集的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与验证。
1.4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
本书运用管理学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动态能力理论等理论定性分析研究了企业信息系统能力及信息系统能力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并结合数学方法、综合评价理论,从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全过程角度,定量分析了信息系统能力,为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提供量化参考。贯穿本书的主要思想是: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MIE)环境下,对信息化实施较成功企业所使用的信息系统,能够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能力进行分析;从信息系统采集、处理、输出信息的全过程,提出信息系统的信息能力和效能水平,并建立数学模型对其进行量化分析。旨在对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发挥信息系统能力提供量化依据,并对企业信息系统技术改进、企业管理状况和理念的创新提供参考。
本书从理论和应用两个角度深刻揭示了企业信息系统能力,探讨了企业信息系统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并从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全过程角度,从两个方面提出了企业信息系统的信息能力和效能水平的定义,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希望通过对企业信息系统能力评价进行深入研究,解决以下问题:
(1)在MIE环境下,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和企业进一步发展,探讨信息系统能力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提升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具体应用情况,找出信息系统能力评价的基本点。
(2)从信息系统的概念出发,研究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全过程,提出信息系统的信息能力和效能水平的定义,建立评价模型,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研究。
(3)通过建立基于信息系统应变能力的信息系统信息能力三维评价模型,构建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学方法定量分析,考察信息系统感知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
(4)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从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过程对效能水平进行评价研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建立评价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判断信息系统效能水平,对信息系统技术改善及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提供量化依据。
内容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内容结构图
具体研究思路如图1-2所示。
图1-2具体研究思路
1.5主要创新点
本书的创新性研究主要围绕信息系统能力评价进行,建立了信息系统能力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定量分析。创新点主要描述如下:
(1)从企业持续竞争力提升的角度,利用企业核心能力、动态能力理论等管理理论,在MIE和网络时代大环境下,探讨了企业信息系统能力及其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具体应用情况,找到了企业信息系统能力评价的基本点。
(2)从信息系统的概念出发,围绕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全过程,提出了信息系统的信息能力和效能水平的定义,构建了评价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为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提升和信息系统的技术改进提供量化依据。
(3)建立了信息系统信息能力三维评价模型,构建了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评价,形成了量化表达,反映出企业信息系统对市场及错综变化环境的应变能力。
……
展开